皮肤
字号

“惠”及人生--李宗惠回忆录 第60节

点击:

1900年10月,明治天皇颁布了《教育勅语》,作为全民教育的圣典,鼓吹“忠君爱国”树立天皇的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国民必须甘心情愿为保卫“皇运”而不怕牺牲献出自己的性命。要求全体国民“奉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为了适应《教育勅语》的贯彻实施,一时间全国出现了200多种辅导书。在侵华战争的1940年10月为纪念《教育勅语》颁布50周年,专门发行了“教育勅语50年”的邮票。

另有一张值得人们注意的邮票,在1924年和1937年日本两次发行“神功皇后”头像的邮票。从年代上看,1924年是大正天皇执政时期。按神话讲,神武天皇为第一代天皇至大正天皇已是123代。其间,除为今上天皇发行过邮票外,从未发行过历史上哪一位天皇和皇后的邮票。可是神功皇后却上了邮票。人们不禁要问:神功皇后何许人也?为何有如此这般地位?据《古事记》与《日本书记》记载,神功皇后为第14代天皇神哀天皇的皇后,神哀死后,皇后不顾身怀有孕率兵出征,讨伐新罗(韩国),增援百济(朝鲜)。凯旋归国后生下皇子,即后来的第15代天皇应神天皇。从这段历史传说中,不难看出当时发行这一邮票之目的。1924年是关东大地震刚过,当务之急本应动员国民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但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却违背民意掀起了一股镇压以日共为首的进步人士,继而又颁布了治安维持法。1937年正是日本对中国发动进一步侵略战争的年月。不言而喻,发行神功皇后的邮票,意欲何为,难道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战前,天皇与神道是不可分割的。神道教是以天皇为中心的日本式宗教。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是在世的活神仙。神道教被定为国教,神道教成为巩固天皇绝对君主制的工具,成为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支柱。日本全国无处不建立神社。据统计1875年日本全国神社达176045社,后经合并为8万神社。明治天皇一死,所谓为显彰他的恩德而建立了明治神宫。这就足以证明天皇制与神社神道紧密到何种地步。1920年、1930年、1939年分别发明了“明治神宫”的邮票。1929年发行了伊势神宫“神宫式年迁宫”的邮票。伊势神宫是祭祀天皇祖神天照大神的神社,根据“律令法”,伊势神宫享有准皇宫的待遇,受国家的特殊保护。以神社为主题的邮票还发行过春日神社(1938年)、严岛神社(1939年、1944年)、橿原神宫(1940年)、靖国神社(1943年、1944年、1945年)、关东神宫(1944年)等。

日本天皇制的对外政策是以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作为唯一的政策。因而,明治维新的第二年1869年,明治天皇就发布御笔文,鼓吹“开拓万里波涛,宣国威于四方”、“征服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于一个屋顶之下”来实现日本统治者编造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下达的“八紘一字”诏书的神话。战前以“八紘一字”、“八紘基柱”为主题的邮票发行过两次。为侵略战争叫好的邮票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新加坡陷落”、“大东亚战争”等邮票。1942年和1945年两次发行意欲侵吞世界的“大东亚共荣圈•地图”的邮票。还多次发行过以战争罪犯人像为图案的邮票,如有栖川宫、北白川宫、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其中乃木希典的人头邮票发行多达5次,分别是1937年、1938年、1939年、1944年和1945年。乃木为何如此受宠呢?因为乃木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的活标本。他曾担任过贵族学校的校长,是昭和天皇裕仁的老师。据说乃木幼年时期就常赤身裸体在大风雪中练功,而且还让其父用冷水一桶一桶地不断猛浇全身,磨练自己的意志。他16岁时因与他人斗剑瞎了一只眼,29岁时因参加镇压萨摩藩藩士叛乱,又使一腿一臂伤残。日俄战争期间,作为第三军司令官攻取旅顺立有战功。1912年明治天皇死时,他如丧考妣,为了表示忠心,与其夫人一起切腹殉葬追随明治天皇而去。这样一个彻头彻尾无限效忠天皇的奴隶,在那种年代里当然是备受赞赏,大肆宣传了。

当然,战前也发行过一些不涉及天皇制,军国主义的邮票。1926年至1937年发行过“富士山”、“阳明门”、“名古屋城”图案的邮票。1936年至1940年发行过部分国立公园的邮票。内容是富士箱根(1936年),日光(1938年),大山、濑户内海(1939年),阿苏(1939年),大雪山(1940年),雾岛(1940)。以上邮票均为一套四张。

战后,1946年日本颁布了新宪法完全改变了明治宪法的体制。邮票也面貌一新,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邮票也有了很大发展。战后60年比战前80年日本所发行的邮票数量猛增,设计新颖,内容多样丰富,全方位地介绍了日本。其特点是政治人物、军事人物从邮票中一律被清除,政治色彩不那么浓厚。反映的内容是文化教育、美术体育、环境卫生、古迹建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国际外交等。

《邮票看日本》

1949年日本首次发行完整的系列邮票。第一套系列邮票推出的是文化人头像,18人。(1)野口英世(1879-1928)细菌学家。(2)福泽谕吉(1835-1901)教育家。(3)夏目漱石(1867-1916)小说家。(4)坪内逍遥(1859-1935)剧作家,评论家。(5)市川团十郎(1838-1903)歌舞伎艺术家。(6)新岛襄(1843-1890)教育家。(7)狩野芳崖(1828-1888)日本画家。(8)内村鉴三(1861-1930)宗教家。(9)樋口一叶(1872-1896)小说家。(10)森鸥外(1862-1922)作家。(11)正冈子规(1867-1902)俳人。(12)菱田春草(1874-1911)日本画家,名画《寡妇和孤儿》。(13)西周(1829--1897)启蒙思想家。(14)梅谦次郎(1860-1910)法学家。(15)木村荣(1870--1943)天文学家。(16)新渡户稻造(1862-1933)思想家,教育家。(17)寺田寅彦(1878-1935)物理学家。(18)冈仓天心(1862-1913)日本美术界领军人,美术评论家。这年,日本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获奖者是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战后多年一直感到压抑前途渺茫的日本人为此兴奋不已,重新找回了自信。文化人系列邮票的发行又进一步点燃起知识分子的热情。这套邮票是分四年,直到1952午发行完毕。时隔40年,1992年(平成4年)日本继而推出第二套文化人系列邮票。每年出两三个人的,直至2000年(平成12年)出完,共21个人物。(1)关孝和(?-1708)和算家。(2)与谢野晶子(1878-1942)诗人。(3)岛崎藤村(1872--1943)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4)铃木梅太郎(1874-1943)农艺化学家、维生素B1发现者。(5)渡边华山(1793-1841)画家。(6)宫城道雄(1894-1956)盲人筝曲家、作曲家。(7)速水御舟(1894-1935)日本画家,名画《舞妓》。(8)伊能忠敬(1745-1818)地理学家。(9)西田几多郎(1870-1945)哲学家。(10)宫泽贤治(1896-1933)诗人、童话作家。(11)塙保巳一(1746-1821)盲人国学家。(12)幸田露幸(1867-1947)小说家。(13)安藤广重(1797-1858)浮世绘师。(14)泷泽马琴(1767-1848)小说家。(15)藤原义江(1898-1976)男高音歌唱家。(16)川端康成(1899-1972)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17)葛饰北斎(1760-1849)画家、葛饰派之祖,名画《凯风快晴》。(18)上村松园(1875-1949)女、日本画家,名画《序之舞》。(19)长冈半太郎(1865-1950)物理学家、大阪大学第一任校长。(20)中谷宇吉郎(1900-1962)物理学家、冰雪学开拓者。(21)中村汀女(1900-1988)俳人。

采取系列形式发行邮票是日本战后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种形式覆盖了整个战后,几乎年年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