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善有善缘--任光英回忆录 第18节

点击:

那个时候赵玮没有跟我在一起,我们也不在一个城市,他在原平我在大同。他在原平化肥厂当装卸工,因为他刚参加工作,按学徒工算工资是十八块。后来上面对他们说:“你们当两年装卸工的话就把这个学徒工给过了,再学徒就不能挣学徒工的工资了。”他就当了两年的装卸工。他正好总给厂子里拉东西,到太原就到大同了,我们学校的同学都认识他,那时我们学校知道我有男朋友就是他。

我在大同煤校读书之后,赵玮在工作,我在上学,我们也会写写信,就是写工作上的事,有事就说没事就不说,不像现在似的那么多废话。我跟他确定恋爱关系的时候,就决定要嫁给他了,虽然那时我们分隔两地。他在原平待了好几年,我在太原也待了好几年,就是一直分居两地。有了我们家小孩以后,他还在原平呢,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的人这么势利,都挺淳朴的。

从一九七二年开始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我读书的这段时间我几乎不参加运动,比如整“四人帮”我没有参加,还有历史有问题的批斗,我都不去参加。

插队总结•获益匪浅

插队的这四年我觉得学到最多的就是要跟老百姓的关系处好,后来我参加工作,人缘一直特别好。我从来没有嫌弃过别人,倒是有别人嫌弃我的可能,因为我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别人家多有钱我也不羡慕,别人家多穷我也不去瞧,我就是这种性格,大而化之,什么都不计较也不放在心上。我是什么破衣服都能穿,补过的衣服我也能穿,不像有的人穿着破衣服走不出门去,穿上新衣服自我感觉特美,我从来不那样。

当时我们去的那个村子也是能吃上饭的。安排知青去的村子都是比较好的地方,山西有一些村子风俗不太好,比如男女作风不好的那些地方上面一般不安排我们去。

这四年刚开始去的时候我们觉得苦,尤其那时候天冷,简直天寒地冻的,也没有干柴,弄得一屋子烟呛的啊!那时候就觉得怎么会这样苦啊!

现在想想插队也不后悔。比如我们第一次爬上悬崖峭壁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勇敢,现在的孩子绝对没有那样的勇气。我们那年代的人,一个是比较纯朴,有一种大无畏的、大公无私的精神,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没法做到我们当年那样无私奉献。那时候毛主席号召我们去农村去,家长要阻挠我们都会觉得家长思想不好。去了那以后看到人家农民劳动,我们也该劳动,觉得劳动就是天经地义的,不会觉得别人劳动我不想劳动,没有那个想法,不像现在的孩子。而且我们那个时候干部家庭的子弟和我们平民子弟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现在的人就不一样了,总会说“我爸爸是什么官,我怎么怎么着”,那时候的孩子从来不提父母是干什么的,越是高干子弟越让人觉得比较成熟,他们都会带头干什么,那时走后门什么的都没有。

一九七八年时邓小平对于上山下乡说了一句话评论: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但是我们还真的没有不满意,也没有后悔过。我们反而认为正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锻炼,我们会觉得在社会上生存不容易,人人都有无奈的时候。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能伸出手来,不像现在的人比较自私冷漠。我妹妹没有出过门受过苦,她对人的态度和我出过门的人相比就决然不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插队的经历中是被磨砺和改进了。因为我们生活体验过,这么多年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每天都有体会,实际上就是说那时对我们的教育跟现在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我常想现在的孩子如果也能经历一次那样的教育培养,个个都成了人才了呢!

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四年,我从十七岁开始插队加上在大同煤校上学的这些日子,其实没多长时间只有七年,但这七年比我十七年的感受和经历还要多。我觉得人能吃得大苦才能享到大福,就是说你能够吃苦,才能在福中掌握住你自己,这样你就享得了大福。为什么有的人享不了大福呢?就是因为不能掌握住自己,不知道自己这福是怎么来的,所以就觉得应该吃喝嫖赌,就是这个意思。过去的人讲吃得大苦享得大福,不是说吃了大苦以后就有大福享了,而是说在享大福的过程中能掌握住自己。我们经过那个年代的人基本上都能掌握住事情,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我们都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我们不一定能把握住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一点把握不清。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不像现在的人特别势利。我就发现我们这一代以后的人比较势利,比如入党啊什么的就是为了升官,想当科长或者副科长,就千方百计地入党,我们不会有这种想法,不会为了这个丧失我们的人格。

我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但是有些没有经历的人,他就容易受金钱的诱惑,包括我们家老太太他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居然认为入党是为了将来好找工作,工作以后好升职。但是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我不管你入不入党,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不要愧对你的良心就行了。”我女儿说了,他们单位是搞科学工作的,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如果在这样的单位想要钻空子,搞那些活动大家会看不起的,不像有些政府部门。这个和工厂或者国家机关不一样,是有区别的。

我现在也会经常想起当知青时的事。我们知青经常在一起聚会,聊天的时候,都觉得那段时光其实挺值得留恋的。当初我们在山西那个县的上阳武水库修大坝,那大坝有好几层楼高,我们拿大筐抬石头,肩膀都能磨出茧子来。那时候女同学一天能吃三斤粮食,男同学一天能吃四斤粮食,光粮食就吃这么多,可想而知干活有多辛苦。

其实现在的人并不真正了解过去。有一段时间的历史他们不太了解,光相信凭文章上讲的东西——但那些可能都是假的——所以造成他们对政治上的见解有偏颇。上山下乡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经验,我并没有觉得苦。而且我认为,如果现在的孩子能像我们过去那样,正式地磨练一次,将来他们也一定能成为人才了。

那时也有人觉得苦,是因为他对人格有不平等的看待,他觉得他自己苦。其实人的生命在世界上存在着,都是平等的,别人能吃的苦自己也应该能吃,别人享的福自己也应该能享。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把自己特殊化。

想当初我们知青下乡以后,看到当地老乡每天都在那样生活着,觉得我们自己算老几啊。那时哪怕爸爸是国家主席也要当知青上山下乡,也应该能吃得了这个苦,因为大家都是知青里面的一份子。也就是说人和人的区别没有多大,智商没有什么区别,生命价值没有什么区别,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有的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特别,如果遇到这种人迟早不要和他打交道,我一直坚持这种观点。我接触的朋友全都跟我一样,虽然朋友里面什么人都有,但是性格跟我差不多,有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下乡的七年里我虽然物质上比较艰苦,但是精神上一直是很快乐的。

还有一点就是:你想要别人对你好,你首先得对别人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或者做到。比如在大同煤校学校里别人都不愿意去农村工作,但我会去,那时让我帮谁学习我就帮谁,这种性格使得我在下乡的这七年里过得很开心。

这些人生经验我觉得是连书本上都学不到的,需要亲身实践了,才能感悟出来。

头几年•下井干活

我在大同煤矿学校学习两年半后就中专毕业了,然后就被直接分配去山西西山煤矿。工作时我保持着一贯的好人缘,备受大家的关照,凭着聪明的天分顺利考证晋级,还当上了工会主席。我做会计工作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三十载如一日、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