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我上大同煤校后回了北京一次,赵玮也回来了,他上我们家去跟我爸妈说我俩的事。我爸和我妈根本不理他,都不跟他说话,我爸觉得:“要不是因为你小子,我女儿早就回北京了!”那时他觉得坐在那儿半天没人理他挺无聊憋闷的。我妹妹看见我爸和我妈不高兴,也不敢理他。只有我弟弟跟他玩,跟他说话,我弟弟一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懂得吃。他坐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走了。那是一次特尴尬的见面。他跟我说:“我去了你们家,你爸跟你妈都不理我。”我安慰他说:“下次再去等着我爸不在家的时候去,就我妈在家的时候去,那就好点儿。”这件事后来他跟我爸妈也没有做过什么解释。后来我都毕业了,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要求,有个工作就行了,也不要求非要怎么样。
后来我也去过他们家,我去他们家没什么事,因为他爸爸挺喜欢我的。去了他们家他爸爸给我们做饭,觉得我们没吃过什么好吃的。他爸特爱做饭,总是做好吃的给我们吃,一直到我们结婚以后每次回来他爸爸都要给我们夹菜,对我们很好。
我工作那时跟赵玮的关系周围都知道,我们一般不会瞒人,村里的好几个人也知道。我跟赵玮的感情,从同学到插队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后来也就顺其自然地结婚了。
一九七四年国家有一个晚婚晚育的政策影响了我们,我和赵玮就是晚婚晚育的。我们都是二十五周岁结婚的,必须晚婚晚育,不到二十五周岁不能领结婚证。我们是一九七七年春节,也就是我上班两年后结婚的。
我们是在北京结婚的,那时候的婚礼没有现在这么热闹,他们家的规矩也不知道是什么规矩,就是“等婚”——新郞不去新娘家去接新娘,而是在自己家里等着新娘到来。
我妈说:“人家是什么规矩就是什么,按照他们家的规矩办吧。”结婚时是他妹妹用车接我去他家的,他在他们家门口弄二踢脚等着我,他们根本没有新郎接新娘这一说。他接对联也不放炮,就在门口放了两个二踢脚。
后来我们老二(我丈夫的二弟弟)娶媳妇时也是自己在家里等着新娘,是我去接的弟媳妇,可能这就是他们家旗人的规矩。但是老三(我丈夫的三弟弟)结婚的时候对方不干了,对方说新郎不去就不让新娘走,最后老三没办法就去接新娘了,他们家的规矩特别多。
都说七几年的时候结婚有三大件,那会儿三大件应该是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但是我们没有。那时像我们村里头结婚,有毛料的裤子,登西绒枣红色的上衣,这是当时山西最时兴的。
我们就有蓝色毛料的裤子,是毛华蓝尼的,后来用龙华蓝尼代替,后来就要缝纫机和自行车,那时候山西农村都是这样,城里也是这样。结婚的时候赵玮什么都没有买,她奶奶出钱给我买了套外衣,棉袄什么的都是我妈做的。
我们结完婚以后回山西,单位借了房子给我们住。我们单位的人给我们送茶壶、茶碗、暖壶、洗脸盆、做饭的大锅、笊篱、做水的壶等等,赵玮他们同事送来了马蹄表、高压锅。我们没有洗澡的热水器,他们就送给我们一个洗澡的大盆,还送了床单和被罩之类的,那时候的人送礼物都要送实用的。一下子就有个新家让我们生活了,我们请他们吃饭也都是在家里。
我们结婚之后因为工作需要又分居了几年,那个时候我俩感情挺好的。人要是天天见面也没意思,老见不着之后,见了还觉得挺新鲜的。我有个组长特逗,特好,赵玮一来找我,到中午吃完饭下午就没事,组长就对我说:“哎,你回家去吧。”这组长还建议说:“俱乐部演电影了,你们可以去看电影去,那个电影挺不错的。”
说起来我和赵玮还是过去时感情好。因为那时我们老是不在一起也不会吵架,那时候对金钱的观念也特别淡泊,我俩的工资也不多,开了工资就往抽屉里一放,花剩下了再说。谁要用了谁就去拿,我从来都不管,他们同事上我们家吃饭或者请客我从来都不管,反正花就花吧!他对我花钱也是不管的,我当时是工会主席,处里有好多年轻的同志结婚什么的我也要花钱,他也不说什么,我们就是花剩下再说。
回京后•相知相守
我们在山西时工资拿回来以后就往抽屉里放,说不上谁掌握经济大权。回北京以后是他说了算,回来以后他的工资折子一直都是自己拿着,放到他妈的大衣柜里。就是说他用他的,我用我的。
其实我觉得这样也有问题的,有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分歧。
为什么后来我把顺义那套房子卖了?就是因为他用他的,我用我的,大家各自随便花,最后都没有钱,那房子就没有留住。如果那时候他能把工资存折给我,肯定那套房子就能存下了,等到现在就升值了特别值钱,当时卖了房子太可惜太遗憾了。
现在我觉得没法说赵玮怎么样,反正我觉得他不像以前了,因为他先回京两年后我才回来的,我觉得他变化特别大。他上班肯定很累,所以也没有什么心情,像过去我们还会一起去看看电影什么的,现在什么活动都没有了。
他现在一个中日合资的工厂里上班。那儿的工作特别累,日本人管得特别严,车间里连一个椅子都没有,干活都得一整天都站着,所以他累就没有心情干别的了。比如我提议:“今天咱们看看电影去吧,要不逛逛商店吧。”他就不去,一到礼拜天就休息。我有时会吩咐他出去买东西,他就买东西去,回来做完饭就看球,老盯着体育节目看。老太太(他妈妈)则是盯着中央三套看,他们俩不看了才轮到我看。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的,有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有时候我也这么想。
我们结婚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十几年了,这三十几年当中在我的记忆里只有最近一次吵架吵得厉害。我们一般真不吵架。他老是无所谓的样子,觉得“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我一说他,他就不高兴。后来我就说:“你过你自己的,我走了。”我去了我爸妈那儿,他那会儿倒是急了,到处打电话找我,但是没找着我,后来我自己回来了。我们就闹过这么一次,其他时候我们都挺好的。
我这个人大大咧咧的,老太太特别会过日子,她老嫌我花钱没谱。那是我习惯了,从小的环境就没有人约束我,我又喜欢这样子,就是为人慷慨大方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我到现在还是这样,我们家的门老开着,我从来不把门插上(我们在山西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而且一进门就把灯都打开,晚上不缺电,灯就一直开着,每个屋子不管有人没人我都把灯打开,水什么的我也从来不节约,也从来不算账,过日子就是这样大大咧咧的。而且我这个人也不会把什么事想得复杂化。别人都说现在挺多坏人的,可是我就觉得咱没有什么可骗的东西,咱不是大人物,也不是有钱人,我觉得无所谓。
我们家(婆家)是三个弟兄就有三个儿媳妇,我老是给弟媳她们买东西。比如我们家老三,他们在我们家吃喝拉撒都是我们管着,他们孩子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也都是我们管吃管住,我还经常给他们家买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可以说他们家三媳妇还没有给我们家买过一件东西。我女儿这么大了都没有穿过他们一件衣服,现在女儿生了孩子,她连看都不看,她那人特别寡,就是那种小家子气的人。没办法,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但我还是不太在乎这些。以前追我的人现在发展得都比赵玮强多了,其实我从来也没有嫌他是工人怎么着的,我这个人大大咧咧的什么都不在乎。如果我稍微在意点工作上的事,不那么大大咧咧的,我肯定能干得更好的。当然赵玮也没有对我要求过多。我俩的性格差不多,没什么好吵的,就能过到一块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