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在路上--王全祥回忆录 第40节

点击:

在他心里,我们夫妻的感情是很完满的,没有任何瑕疵。但我觉得他在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上缺乏一些技巧:实际上在我们的夫妻生活中,我很少明显体会到他对我的在意和关心,所以有时候也会感到失落。不过后来才发现他总是在关键时刻,用行动表现自己的爱意。记得有一次我患了乳腺增生,他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医院的广告,就一定要带着我去看。还多方了解应该怎么照料病人、这个病要注意什么之类的信息,回来以后一条一条地运用到我身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另外他主观意志比较强,说话、办事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他哪天犯了什么错误,或者是哪里做的不好,都从来不说“我不对”、“这件事我没有处理好”之类认错的话语。有时候我明确指出他的缺点,他能做出的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言不语,摔门而走。他一点儿也不考虑我是个女同志,又比他小,应该照顾一下我的情绪。再比如他爱抽烟,我劝了很多次他也不听。一来抽烟对他自己的身体不好;二来我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闻到烟味就头晕。我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就一句话:“我就得抽。”所以我觉得他应该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想问题,强化换位思考,而不能老让别人以一种宽容或者豁达之心来忍受他。

最后一个问题是,他在工作中很善于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但到了家庭问题上,就很少主动来开导我了。我是个知识女性,实在不愿意跟他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忍着。受了气也不能跟娘家人说,更不能去跟同事抱怨,全靠自己调节。

我做班主任20多年了,什么家长都见过。我可以从班里孩子的一言一行,看出他父母的性格、人品、学识等等,我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对是致命的。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实在气他不过,产生了离婚的想法。当时私下里跟儿子提出了这个假设,他说:“你要跟我爸爸离婚,我就去流浪,谁也不跟。”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这种消极的想法了。

这几十年来,我们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但我总能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慢慢的也就觉得那些缺点其实没什么忍受不了的。我计划着,等到他真正退下来,不再那么热衷于工作后,如果有需要,就和他全力以赴地把我们的孙子教育成才。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互补的效果,他对体育比较爱好,知识面也比较宽泛,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性格上影响孩子;而我是数学老师,有比较专业的教授知识的方法。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如果儿子不需要我们来照顾孙子,我们就好好地过两人世界。平常一起锻炼,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想出国看一看,共同体验一下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氛围。

儿子心目中的父亲

爸爸让我给他的这本小传写一个后记或者读后感。我拖了好久,不知道怎么下笔。一个是因为儿子给老子的小传写东西,总感觉有点别扭。另一个原因我很多年都没有写除了工作报告以外的文章了。信件和日记恐怕早已不是大多数人最常使用的沟通方式,我的大脑和心也很难沉淀下来去写一些记录情绪、抒发感情的东西。是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不能记录反省自己的生活了,更不要说归纳梳理并且提取出人生的精华并且传给下一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爸爸又做了一件让我很佩服的事情。他度过人生的这种状态有时候让我汗颜。

与儿子出国留学前合影

这几十年来,我和爸爸的沟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概截至在我小学三四年级。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部队服役,很少看见他。那时候的通讯工具又极其不发达,电话还远远没有进入日常生活。可能爸爸妈妈之间会通信,但是我年龄还小的缘故,很少关心过这些。仅有的记忆就是他一两年探亲回来稽查一下我的学习成绩。而这段大多是不愉快的回忆,因为我那时候成绩不好,老是被训斥或者挨打。

第二阶段开始于他转业回到地方。尽管初期还有比较多的打骂,不过后来他开始注意和我的沟通方式。开始努力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和性格特征进行沟通,这段时间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大为进步。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和对生活的理解在他的教导下确实有了提高和深化。还好,我的童年后半段和青春期没有错过他的教化。

第三阶段就是进入高中以后了。从这时开始,他除了仍然提示我的学习成绩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我不再管理得那么细致了。从那时起到现在,父亲和母亲一直都给了我比较宽松的监管环境。他们希望我能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出独立的人格和意识。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缺少了了解他和母亲的机会。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个遗憾。特别是在他写完这本人生小传以后,我更是感觉以前错过了很多东西。

我始终叫这本传记“小传”,是因为就我了解的爸爸、就我的直觉推测,爸爸的人生经历远比这本东西里面记载的要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因为就算是外人看起来再平淡的生活,一旦置身其间都会有无数的心得和领悟。就算如此,书里面记载的很多事情都是我闻所未闻的。爸爸的很多人生体会和信条也是我第一次这么直白地接触到。对于儿子来说,无论如何,体会父辈的苦辣酸甜都是一件很有教益的事情。我相信从这一点来说,我比很多同龄人都要幸运。谢谢爸爸。

后记

我钟情于历史,喜欢在那些发黄的书页上,从字里行间,体味一种由于时间沉淀带来的厚重感。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盛世衰年,战火纷飞,一幕幕似乎都在我眼前演绎过。“五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套用古人这半阙词,低吟起来颇能咂摸出个中滋味。

回首这大半个世纪的人生路,曾经历过的春光明媚,抑或风雪飘摇,都已变成斑斑的白色,爬上我的鬓角。一直以来,我一片赤诚为党,把青春都付与绿色军营;一片真心为人民,用热诚的服务来温暖社区。所以,我能够胸怀坦荡,无愧于心。

不过,花环和荣誉都已经成为过去,可以偶尔地想起,但是不能沉迷。展望未来,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