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丽的小村落
浙江鄞县茅山杨家村,或者叫浙江鄞县斗门桥杨家村,农历庚午八月初五,公历1930年9月26日,我出生在这个村里。
我名杨先燏,现用名杨先举,乳名杨遐龄。还有名唤杨嵩山,据说是家里人请茅山寺和尚为我起的。还有名叫杨永根,据说是家里人请道士为我起的。这遐龄、嵩山、永根的名字,家里人所以给我起这样的名无非期望我长命而已。这嵩山、永根两个名字,我从来没有使用过。此外,我还有写作笔名:余易老木、老木、阿遐等。
漫漫人生路,我是在这里开始迈向人生的。
鄞县现在叫鄞州,归属宁波市,是宁波的一个区。
我家离宁波市约40华里,步行半天左右即到。
茅山杨家村,山青水秀,风光明媚,是个典型的江南农村。那里有山,名曰茅山,山不大,有松柏涛声,有花色美景。山上有亭,取名茹峰。山下有庙,唤茅山庙,那里终年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众众。庙的西向几百米处有寺,俗称茅山寺,那寺香火甚旺,远近信徒多在那里做佛事。山的下半部有一墓,是明时天一阁阁主范钦的墓,有五层大小,白玉石修建,俗称五台坟。墓周有翁仲、石兽、石马守护,构成了茅山风景区中的一个著名景点。
那茅山,在农历三月清明前后,山青草绿,群莺乱飞,遍山杜鹃花烂漫绽放,极好美景。方圆10里,甚至更远的村落,都会有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这里来远足:爬山、登亭、游庙、玩寺、赏墓、踏青。
那茹峰亭,游人可以任意进出,里面空荡无物。站在亭边,让清风拂身,一身凉爽,惬意得很。从这里向北望去,那宁波城市的身影依稀可识。
那五台坟,是人们玩茅山必游之地,在那里人们骑石兽,骑石马,玩石人。
那茅山庙,是我小时去甲村正始中学上学时必过之地。去甲村时,有时,我会在这里弯一弯、玩一玩,常见那里有人给菩萨叩头烧香问签,偶然地我也会在这里好玩地卜个签。
那茅山寺,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左右两侧各一棵的参天白果大树,把寺宇的气氛装缀得庄严肃穆。寺中央是大雄宝殿,左右有哼哈二将守护,有四大金刚守护,有韦驮,有尼勒佛等,凡常规寺宇中应有的内容这里全有。寺中有池塘,架有小桥,塘中有鱼在徜徉。
我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曾经跟着母亲在这里参加过一户人家的佛事活动,住在这里。在夜间,那山后被大风刮起的松涛声,阵阵入耳,威严撼人。
那茅山在我家的东南方向,离我家约二十来分钟路程。
我家的西南方也有一个好玩的去处,叫斗门桥,离我家步行约十几分钟路,那是个属于小镇性质的地方。那里有条奉化江,人们称这个江段为斗门桥江,江面宽六十米以上。江上有桥,叫斗门桥,长约六十米,桥宽三米。这江从奉化西坞流出,直到宁波,全长约几十华里,江面上仅有两座桥,一座叫方桥,一座就是本桥斗门桥。这斗门桥,据说还是我的祖父领导着、组织着这里的群众修的呢!这条江是个分界江,江东属鄞县,江西属奉化县。
斗门桥这个地方实际也分两部分,江西属奉化县,江东属鄞县。它开设南货店、咸货店、百货店、布店、大饼店、药店等店铺。它还具有集市性质的功能,每逢农历二(初二、十二、二十二,下面说的所谓“四”、“六”、“九”,日程计算同此)、四、六、九的日子,有集,附近的小商、小贩都会集合到这个地方来做生意,顾客熙熙攘攘。还值得一说的是,我年少时,曾把我家种的带豆(江豆)等农作物,凡吃不完的,也拿到这个集市里去兜售。
水灯
站在斗门桥上,见小船点点,竹筏片片。有的竹筏上还养有鸬鹚,鸬鹚在江中啄鱼,时沉时起。在下午三时多,从西坞开往宁波的汽船自这里经过,这里有码头,供乘客上下。到夏天了,江风从江面升起,凉意飕飕。在那个季节的晚间,人们在桥的堍头放下躺椅,抽烟、聊天、休息、纳凉。到了秋天,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时,在晚间,天黑以后,我家乡的人就会在江中放起水灯来。所谓“水灯”,就是用草团做成扁圆状物,中间有凹形的坑,内放桐油。放水灯时,用几条小船把一筐筐的水灯运到江的流水上游,然后用火点燃水灯,并把它放到江面上。此刻江面上就会出现点点火光,如闪闪繁星,满江漂动,顺流直下,甚是好看。
我童提时代的家居
我的童提时代是在茅山杨家村度过的。
我家位于杨家村东侧,这里被称为“杨家大池头”。
家就是“窝”,歇息、住人之地。
我的家有两栋楼房,三间平房和一个小厅。整栋房子分为东侧与西侧两个部分。
东侧有一楼房,一平房。
东侧有一扇朝南开的双开门,一般情况下很少启用这个门。
从南门进来后,迎门有一楼梯,楼梯下有暗间。大门西侧是一栋楼房。这栋楼房为前后间,上层不住人,堆放着杂物。下层的前间(北向的)是我祖母的住所,下层后间也不住人,平日里就空闲着。
从大门进来后,通过一个通道,就是我家的天井。天井中间有花坛,花坛里种着一棵很繁茂的桂花树,我小时常爬上去玩。每当农历八月,满院就会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味。围绕花坛,放着若干盆花,有荷花、凤仙花、含羞草等。左、右两侧还各有一两个水缸,下雨时,便可盛接自屋檐流下来的水。
桂花树
天井对面是一披帘式的小院子,这个院子南面联结着楼梯的暗室与通道,北面联结着的是家的正屋大厅,那院子冬天可用来晒太阳,家中请来的竹工师傅等人就在这里干活。
正屋大厅是平房,也是分为前后间,前间是父母的住所,后间便是我自己的小天地,是我看书学习的地方。那里紧挨着邻居的一个菜园,菜园里有花,风景甚美。在春天季节里,蜂儿、蝶儿在那里四下飞舞,怡人心扉。
大厅的西侧有一很小很小的房子,里面放着马桶,充作厕所用。
西侧有一楼房,两平房,一小厅(小扇子)。
东侧与西侧有一小门隔着,但这个小门我们一般不用,是敞着的。
进了西门右拐是我家堆放烧草用的草屋,隔壁是厨房。
厨房门的西侧是一个仅有几平方米大小的小厅,这里是我们吃饭的地方。小厅的屋檐下放着一个大水缸,供下雨时积水用,日常用水也在这里取用。
再西面是一间与厨房紧对着的生活用房,前后两间,前面一间(西侧),放有写字台、长条桌、太师椅、八仙桌等,是很重要的一间用房,供书写等用,不妨称之为书房;后面一间(东侧)是卧室,卧室里有天窗,挺亮堂的。
从这个房子迈出一步,又是一个很小的厅室,是我们游玩嬉戏的地方。
再往西,便是一个房子式的厅堂(小扇子),厅室坐北朝南,采光很好,我常在这里看书学习。
在西侧,还有一间楼房,经过我第一家的邻居家后,南侧有一楼梯,沿着楼梯上去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