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5日,从华北大学转入南工团的1700余名学员,在德州开始了南下前的政治学习,内容是学习党史、党章及党员修养。学习之余,我和同班的同志谈起南下后怎样适应南方环境的问题。有同志讲,南方多山多水,山倒没什么,再高的山也能被踩在脚下,可水,北方人就感到无能为力了,到处江河纵横交错,你总不能到哪都坐船吧!你得会游泳,要不可就寸步难行了。
听了这话,我就郑重表示,在南下前一定要学会游泳,做好到南方横渡大江大河的准备,一定要变“旱鸭子”为水上健儿。
大家同意了我的倡议,经过了解,驻地附近就有一片方圆几百亩的大水洼子,据说最深处有4.5米,那可是练习游泳的好地方,于是约定几个人每天中午和晚饭后就到那里去学。当时真可谓是豪情满怀,士气高涨,恨不得三两天就变成“浪里白条”那样的水上英雄。
什么事都是看似容易做时难。何况我们这些对游水一窍不通的“水盲”呢?就拿蛙泳这项最简单的泳姿来说,掌握起来就费了好大的劲。不是手脚不协调,就是掌握不好呼吸要领,被呛被灌时有发生,没有一天不被灌几大口水的。有位同志因练潜水没换好气,差点被呛晕过去,幸亏旁边有人保护,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凭着一腔热情,凭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加上同志间的帮教帮学,不到半个月,我们都掌握了游泳的基本要领,能够采用各种游泳姿势在大水洼子里自由往来了。组里的女同志,看到我们熟练的技术,个个惊叹我们的成功,一致请求我们担任她们的教练,也把她们教会,我们当然责无旁贷,带起了徒弟,又过了半个月,这些女将也成了翻波逐浪的巾帼能手。
作品集
别说,一技在身,需要的时候还真起作用,尤其是借助自身之长,去为别人做些事情,去帮助别人摆脱困境,那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1950年秋,部队进驻广西南宁,我所在的文工队住在西江南岸的伏波庙里。地方政府尽最大努力给我们大部分人员找来了铺板,但还有近20人没有床铺。政府得知批准我们到山上去砍竹子运回来制作竹床。竹子好砍,却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运回来,只能靠西江借水路往回运了。这可到了我发挥游泳技术的时候,我和另外3个同志承担了这项任务。我们把六十多根竹子扎成两个竹排,沿着西江拉拉推推,耗费了4个多小时运到驻地。30里的水程,加上逆水而行,我记得当时是其他同志连掺带驾地把我送上岸的。虽然经受了劳累,后来看到制成的张张竹床,同志们坐在上面谈笑风生,现在还能回味起那种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述出来的幸福和快慰。
帮助别人解除危难,1987年夏天的事。
当时受航天部一院邀请到黄金海岸做短期疗养。一天正在海边游泳,忽然发现200米外深水危险区一个男同志向这边招手呼喊,看样子像是在呼救。和他同来的一位女同志说:“坏了,他是不是发生情况了?他可是水性不强啊!”一边说,一边向身边的人求救,声调里充满期待和哀求“哪位同志去帮帮他吧!他准是遇险了!”望着她祈求的目光,一种责任感涌上心头,我当时已经五十多岁,深感体力不如当年,可在别人需要伸手援助的时候,袖手旁观绝不是我的性格。顾不得多想奋力向对方游去,在离他还有十几米的时候,发现他正在尽最后的努力在水中起伏挣扎。幸亏当时风浪尚属平稳,不然他肯定会被无情的海水吞噬。我游到他身边,把救生圈递到他手里,拉着他脱离了险区,护送到他亲人身边。
故事讲完了,战友们一起分享了我的愉悦。我们都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值得。谈不到丰功伟业,更够不上巨大贡献,但我们感到这一切都来自50年人民的培养。来自党半个世纪的教育。
1994年工作小结
我们十八中老教协分会,自1994年4月6日改选新的领导成员之后,就为开创教育实践,实现老有所为的计划,开始了切切实实的工作。充分发挥全体会员的积极性,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这是—个圆满的开始,为今后办好老教协分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工作是这样做的:
一、离退休后,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余热
我们学校已经办理过离退休手续的老师,根据自身条件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教育工作,新办理退休手续的老师,依然坚守岗位,为教育教学尽职尽责地工作着。如张玉琦老师,接受了建设大学的聘请,愉快地承担起了班主任工作,她像慈母那样爱护每一个青年学生,循循善诱,无限关怀,从接班那天起,就受到同学们的拥护。有的学生说:我们远离父母,孤身来到北京求学,有了张老师这样的好班主任,我们就有了依靠,如同在父母身边一样。李菁之老师受聘于铁营二中,担任毕业班的作文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深受同学和该校领导以及老师们的赞赏。符康民、姚珩夫妇不避困难,带病坚持笔耕,已有几册书脱稿出版。还有的老师协助子女经商,为繁荣市场经济出力。也有的老师担任家庭教养员,为培养孩子和解决双职工的困难做出了贡献。所有这些同志,一直得到群众的赞扬。另有谢芬珑,桂实谷,王佐明三位老师,刚刚办理退休手续,他们明知走出校门依然有工作可做,而且远比在校待遇高,任务轻,条件好,但他们毅然留在原岗位继续为十八中的教育教学努力,奉献着他们的聪明和才智。
二、开创教育实践,为社会培养人才
我们老教协分会,在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直接支持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开办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和辅导班,计有会计岗前培训班、珠算通级班、会计证本证班、计算机应用辅导班。虽然面临业务不熟,生员不足,缺乏经验等困难,但我们上靠领导,下靠老师,虚心学习,诚恳求教,再加上严格制度,认真教学,竭尽所能,千方百计满足学员的要求,终于成功了,得到学员的好评,收到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对在校学生,我们也举办了学科知识讲座;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灵活运动知识的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为学校创收,为老教协开展活动创造经济条件。
我们举办各种短训班,在收到明显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先后办班的收入已近万元。这些收入,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的收入,也为离退休教师增添了补助。如1995年春节,给每位离退人员发100元慰问金,让大家欢度这传统节日。有了经济收入,这是最重要的条件,自然为今后开展分会活动有了经济上的保证。
四、丰富离退休教师生活,让老人欢度晚年。
学校领导直接抓老教协的工作,关怀离退休老师的生活,努力让大家生活得欢欣愉快。为此,1994年学校组织离退休老师游览了世界公园,秋高气爽时节,又派专车开展了逛京城活动,用了整整1天的时间,老人们在欢声笑语声中,沿二环路、三环路漫游,观赏沿途各项宏伟建筑,参观了远近闻名的商业大厦,还在天安门广场回顾了共和国光辉的发展历史,畅谈了祖国光明的前途。教师节,又组织离退休老师返校欢聚,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商讨学校建设的方法,使老师们感到极大的欣慰和鼓舞。
作品集
此外,我们分会还协助教导处组织多项专题教育活动,如担任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项目的评委,冬令营和青年党校的辅导员,还直接参与学校组织的征文评选和展览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在岗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