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风展红旗如画--商清瑞小记半生 第10节

点击:

孙荣林老师在初三时接任我们班,负责教语文和政治。孙老师为人宽厚,待人和蔼,文采很好。孙老师对我语文学习方面和我性格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宽容和忠厚一直影响着我,直到我工作以后,周遭的许多老师、同事都说我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孙老师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孙老师后来成为乡党委书记,又担任县里的政协领导,如今已经退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他的女儿嫁到北京市区,我们彼此见面比较方便。我也去看望过老师。他对我如今能够从事表演事业感到很意外,深知这其中的艰难,鼓励我坚持到底。

臧博平老师是我就读师范学校时的中文老师。最早读师范学校时是不分科的,分科后,臧老师负责教我们语文课。臧老师学识渊博,讲课幽默风趣,但同时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格。他布置的课外作业要求全班同学全部按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检查得十分仔细。臧老师是我们全班公认的“严师”,他的严格不分对象。就读师范学校时,我们算是应届毕业生,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过在农村作代课教师的经历。无论是对哪类学生,臧老师一律严格要求。他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对以后我从事教育工作或是其它工作大有裨益。臧老师是北京市里人,后调至首都师范大学任教,是位才德兼备的好老师。

师范学校还有一位文采飞扬的老师薄家景。薄老师曾教过我一段时间写作,他的讲课风格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薄老师临场发挥的水平很强,擅长创作。他写过许多著名的文艺宣传脚本,快板、相声都有,也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老师。薄老师后来调到县里任成人教育局局长。

这些老师对我的教育生涯作用很大,我庆幸能够在人生最初的学生时代,遇到这样一批优秀、负责的好老师!

毕业前的体验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师是太阳底下崇高的事业。

我愿化身光明的指引者,播撒希望的种子,培育满园芳华,硕果累累。 

师范学校的2年学习生活在紧张的气氛中徐徐展开。

师范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它是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为人师表,必然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为此,我们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特意树立了3条十分严格的戒律——在校学生禁止吸烟、喝酒、谈恋爱。我属于应届毕业生,年纪还小,没有考虑这些。但有些比我大四五岁的学生有违背戒律谈恋爱的,可也只是私下偷偷摸摸地进行,没有人敢公然违背学校的戒律。而像我这样从乡下来的学生通常都比较听话,是遵章守纪的好学生,和同学相处时也十分友爱,很受老师和学生的喜欢。2年时光倏忽而逝,马上到了毕业前夕。

毕业前我们曾到农村参加“普及大寨县”的工作队。当时的社会正在盛行“农业学大寨”,所谓“普及大寨县”即是指各村都在积极“学大寨”。我们的参与算是一次社会实践,是密云县里组织的。一行人和县里派去的专职干部一起参与这次活动。那段时间,我们和农民亲密接触,吃住都在当地的农民家里。有人组织我们定期开会,一起劳动,一起吃饭。虽然我本身生在农村,但是当时学习体验的感觉又不相同。在那次的活动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生活的不易,同时,我也在内心思考自己今后如何处理农村工作。面对毕业后将在农村任教的现实,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思索自己如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在师范学校学习的第二年春天,全校组织学生外出实习,我被分配到了密云县不老屯公社沙峪里村的沙峪里中学教初一、初二的语文课。

沙峪里中学虽然不大,但位置靠近密云水库,坐落在一个小山村里,依山傍水。我在那里的实习进行了2个月,主要是体验——体验如何做好班主任,体验如何教好语文。我在王家斌老师的带领下,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班中学生的年纪和我相差不大,大家相处得十分愉快。甚至在我要走的时候,学生们都很留恋我,希望我留下。那次短短2个月的实习,我从王家斌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他用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来锻炼指导我,使我收获颇丰。

教学是条漫长的道路,其中蕴含的方法、方式十分精深,我需要自己不断去领悟、摸索,开辟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做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任教白马关中学

师范学校毕业前后的我

1975年2月,我顺利从密云师范学校毕业。学校按照当时的传统进行统一分配,分配原则基本是保证学生从哪里来分配到哪里去。于是,我被分配到了位于番字牌公社地界边缘的白马关中学。

刚开始工作时,和母亲、姐姐在密云老家的小院里

白马关中学是个中学兼小学高年级(即小学五、六年级)的学校。白马关地处长城边缘,按照过去的说法,白马关属于北国范围,可称为“关外”,条件十分艰苦。学校的教室很破旧,四周是黄土抹的墙,甚至都没有在外壁抹上白灰。所有的设备也几乎都是最原始的状态。学生使用的桌子都是当地木匠从山上砍下木头以后,自己破板制作,表面粗糙异常,几个学生合坐一条长凳。学校的学生都是农家子弟,非常纯朴,学习起来很刻苦。而且由于农民多贫穷,孩子上不起学,直到拖至非上不可的年纪,家里才让孩子来学校念书。在我教书的第一年,那里有的孩子甚至比我还要大上1岁。由于学校比较小,一个年级可能只有一两个班。我被派遣代两个班的课,同时还兼任一个初二班的班主任。

在师范学校学习时,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培养我们成为未来的教师,所以到真正教学的时候,我比那些高中毕业的学生更顺手一些。教学的方法、教育的方式,还有一些技巧性的问题,包括如何面对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等。但我毕竟是初任教师,许多东西也是在磨练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向其他老师学习,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毛主席曾提倡启发式教学,在讲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课下根据学生的差距进行辅导。必要时,要找个别学生谈话,讲究指导学生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保证班级中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成绩,整个班级的水平也自然得到了提高。这样的成绩最终同样会获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认可。

记得那时我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各家都在一个个小山沟里,我一个个地走访,比旅游还有意思。农村人都很朴实,知道是自家孩子的老师,都很尊重,非常热情地招待我。有时我去家访时,家长们明明已经吃过饭了,还硬是张罗着给我做饭,家里的栗子、瓜子、水果也全部拿出来款待我。而我家访的主题多是根据本班学生的上学表现来和家长进行沟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我会询问家长是否家中有困难,或是有一些其它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存在;有的学生来到学校便倒头大睡,是否因为家中农务过重,分散了学生学习的精力;还有些学生因为家长生病没钱治病而总要四处奔波,我也会询问具体情况,是否需要学校或我的帮助……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我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记忆里,我有一个学生名叫王玉兰,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可她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总是因为各种原因缺课。后来我特意对她进行了家访,了解了她的具体情况。我语重心长地对她的父母说:“这孩子学习非常好,将来应该说是很有出息的……”自我和她的家长深谈过之后,她的家长十分配合我的工作,尽量解决家里的困难,支持孩子上学。而她耽误的课程,我也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习,并时常为她打气加油,鼓励她坚持下去。王玉兰后来当了乡长,如今担任密云县工会主席,还曾是密云县副县长的提名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