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一边积累,一边学习,一边上舞台开始表演。最初的那段时间,为了给自己锻炼的机会,我从不计较钱的问题。只要认为场合适合我进行表演和锻炼,我都会积极参加。
2006年11月14日上午,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在一家婚庆公司承办的结婚庆典上,地点在北京西四环附近的某宾馆。第一次上台表演了,我紧张得直冒冷汗。毕竟我从没有接受过专业演员的培训,一切全凭自己的学习和摸索。为了能够取得出色的表演效果,我事先背诵好了台词。表演的形式是演讲,只有我和“总理”两人在台上讲话,用我们的表演为新人送去祝福。虽然没有念错台词,但我依然紧张得声音发颤,双腿发抖。5分钟的表演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表演结束后,邀请人还给了我一份500元的红包。我依稀听到台下的评论:“这个主席长得还挺像的,就是比较紧张……”
这是我第一次登台,自我感觉并不太完美,但它毕竟记录着我演艺事业迈出的第一步。这次的表演既成为了我人生旅途上的里程碑,也为我敲响了警钟,督促我不要懈怠,表演之路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万里长征,始于足下。
总结经验,不辍努力
首次表演后,我愈发认识到了自己表演中的不足。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紧张情绪以及突破语言大关。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紧张是其必须要攻克的难题。演出时,演员需要适当有些紧张感,这样才能保证演员时刻以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表演,但这种紧张不能影响演员的正常发挥,过分的紧张则是必须要克服的。过于紧张,其实是一种胆怯的表现。要想克服它,要用心里的钥匙去打开,加强心理训练。我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训练。我对自己进行定位,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我是,我是,我就是这个角色!”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能够使我增强信心。而演员只有在信心十足的情况下才能够更用心地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是每个演员最基本的要求。当我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后,我想象台下都是我的人民、我的下属。这种意识引导能够克服我的紧张感。久而久之,胆怯的毛病自然被克服了。
除了紧张,语言是我最大的障碍。毛主席是地道的湖南人,操着一口浓重的湘音。而我自小生活在北京,接触到的都是北京话,这对我是一个很艰巨的挑战。为了能够更生动地刻画毛主席的形象,我逐一听取过去毛主席讲话的原声带,也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电视剧,向其中的演员学习。我用MP3把这些经典台词录下来,放在身边随时收听,家中、车上、路边,时刻可以看到我带着耳机反复收听、训练的身影。这样的生活大概持续了两年多,我从未间断,甚至有些着魔的感觉。我心里十分清楚,不突破语言关的话,今后我是不可能有上台的机会的。
唯一幸运的是,北京话作为普通话的基础语音,最为靠近普通话。这样,我学习地方方言时自然比较纯粹,不会再夹杂其它地方的口音。经过两年的学习和琢磨,我学习湖南话也总结出了一些学习心得。比如普通话中的“如果”,湖南话说为“雨果”;北京人说“这个孩子”,湖南话表示为“这个伢子”;普通话中的“吃饭”,湖南话称为“掐饭”……湖南话和四川话在许多发音上都比较相近,只是湖南人说话时习惯尾音上扬,而四川人则多是尾音下滑。这些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单词的窍门,那就如我们学习英语一样,有据可依。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掌握了每个地方的用词、语调、语气,便可以推而广之了。
过去,湘潭话和长沙话区别不大。但是现在,随着环境的发展,用词量的增大,长沙话已和湘潭话有一定的区别了。其实,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即便是北京也如此,尽管它使用的语言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可就是同属于北京的平谷和密云,说话也都不尽相同。语言是门综合的学问,如人开车一样。车有油门、刹车、离合器,必须各部件协调配合才能够把车开好。这用我们的行话来讲,叫做“倒口”——表演时能迅速从个人常用语切换到所需要的地方方言。于我来说,就是从北京话迅速切换到湖南话。为了能够更纯熟地应用,我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地下苦功。
如今,我可以较为流利地用带有普通话味道的湘潭方言和人聊天,上台表演更不在话下了。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实践中成长
表演是一门需要时间来磨练的艺术。自2005年涉足演艺事业以后,我不断地尝试、学习、积累,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自2007年以后,我所经历的表演规模也由小变大,由非正规的活动到接触到许多正规大型的活动。
从事演艺事业初期的合影(左起第3人是我)
2007年,浙江平阳的老百姓集资建成了一座大桥。是年正月十五,我们数十名演员受邀前去表演,以作贺喜。前去表演的演员中特型演员有5人——“朱老总”、“小平同志”、“周总理”、“叶帅”以及扮演毛主席的我。那次表演的规模很大,甚至还有国务院的领导前来观看。能在如此大规模的活动上进行表演,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
虽然表演时春寒料峭,但能够有幸得到这样一次机会,我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表。随团的老艺术家们是我最好的榜样,在与他们共事的过程中,我可以学习到很多。演出时,我也更有底气了。老艺术家们表演功力深厚,即使上台演出时出现了一些纰漏,如忘记台词等情况,他们也都能够利用其丰富的表演经验弥补过去,让观众看不出漏洞。这就是需要我极力学习和积累的经验。而虽然有老艺术家们从旁鼓励和帮助,但我自身的努力和学习仍是必不可少的。
平阳百姓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不用国家出一分钱而修建起一座气势宏伟的大桥,他们的精神就是对世人的一种感染和影响。我在演出时也极力弘扬他们众志成城,共建家园的这种精神。为此,演出时的台词都是我仔细揣摩、反复修正后编写出的,充分地让“毛主席”融入到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中去。那次表演很成功,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事后,国务院和当地领导们也对我们的表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2007年秋天,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当地政府为了庆祝这一重大事件,特邀我们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鄂多克旗进行表演。演出前,我们参观了很多鄂多克旗的工厂。许多世界一流工厂都设在那里,比如亚洲第一大的硅工厂、亚洲一流的化肥厂。通过参观这些地方,我切实地感受到内蒙古确实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省份,这个省份的飞速发展让人震惊和佩服。有了这些信息,我在编写表演台词的时候才不会过于空洞,不切实际,这些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2007年在鄂尔多斯的慰问演出(中间身着中山装的人是我)
真正演出时,我们在一个可容纳五六万人的场地里进行夜场表演。作为毛主席的扮演者,我向伟大的草原儿女问好。我回顾了内蒙古的发展历程,赞扬了内蒙古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原本贫瘠、荒凉的大草原,在勤劳的内蒙古人民手中被改造成了富有、先进的现代一流城市,这都是当地百姓们的功劳。我借用“毛主席”的口吻肯定了内蒙古地区政府和人民的努力,同时也向他们提出更美好的希望和要求。我结合参观时的所听、所感,又嫁接了一些我自己的内容,将其融入到表演中,带进我的角色。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当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他们对此次表演的高度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激励与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