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风展红旗如画--商清瑞小记半生 第3节

点击:

父亲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是个全才,能写能说,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受过文化熏陶的。父亲早先做过私塾先生,老一辈的许多人都是他的学生。父亲为人勤奋好学,又是个教书先生,为当地人民传播知识,很受老百姓的爱戴。

父亲的这些经历都是我长大后了解到的,但自我记事起,父亲一直在公社担任乡组织委员、党委书记。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还很贫穷,农村更是落后,父亲的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那时父亲是正经的脱产干部,拿着政府发放的工资,这使得父亲更为严肃地对待他的工作。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时常忙碌得连周末也不一定能回家休息。

在我的心里,父亲称得上是一位国家的好干部、称职的人民公仆——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待乡亲同事,父亲十分热情,耐心解决百姓的困难。谁家遇到困难他从来都无私地援助,给钱给物,尽全力帮忙,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父亲是个好客的人。他时常会邀请单位的同事来我家吃饭,我们一家人都热情地招待——母亲和姐姐在家里做饭,我跑去给大人们买酒。我至今仍然记得常去的那家酒厂与我家只有一墙之隔,设在我家右边的大队部里。我有时偷懒,不愿绕一大圈,就跳墙过去买酒。

好在那时父亲是食国家俸禄,虽然并不特别富裕,但相比那些可能会断粮、断钱的贫困家庭,我家中生活算是稳定。正是由于父亲对乡亲的真心关怀、对同事的团结友爱,正是由于父亲满腔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他为很多人、很多家庭带来了快乐,深受我们当地人的爱戴。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时期,父亲也安然无恙,没有受到任何冲击。

父亲虽然对待他人温和慈善,但对自己却决不放松要求,连同教育家中子女也格外严厉。学习上,由于父亲本身曾是私塾先生,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更有心得。中国古代国学中的《四书》、《五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父亲都在启蒙教育的时候便传授教导于我了。那些别家孩子可能根本没有修习过的知识,父亲早已要求我流畅背诵并会书写。那时,父亲还训练我写毛笔字,指导我打珠算。儿时调皮不懂事,有时难免贪玩误学,父亲则会以自己的事迹来教育引导我:“如果没有文化的话我能教私塾吗?没有文化的话我能做国家干部吗?所以说,你们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像我一样,或者比我更好,要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

父亲十分重视对我的言传身教,平日里严格要求自己,是我的好榜样。除了学习,父亲更教导我如何做人。他对我最大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虽然我从未见过我的祖父母,但在父亲的讲述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祖父母的孝顺。“天下孝为先”,孝道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亲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感悟更为透彻。旧时家庭生活贫苦,别人在外给了父亲一个烧土豆、一块红薯,他都要拿回家来先孝敬父母。父亲对祖父母的孝顺深深影响着我,这种品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源远流长的。

如今,面对我现年91岁高龄的老母亲,我可以坚持每日为她做饭,常买些她喜欢的吃食,这都是深受我父亲的影响。百善孝为先,只有做到至孝,人才可以真正完善自身,那些正直、善良的好品质也自然会洗涤我们的灵魂。正是如此,我结交朋友时也把孝顺作为评判对方的第一准则。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懂得孝顺,又如何值得他人尊重与信任呢?

于自身修养,父亲教授我要孝顺;于更大的社会价值,父亲示范我要爱国。父亲是我们当地第一批共产党员,平素时常向我讲述一些革命事迹——述说毛主席如何领导各族人民闹革命,细讲中国人民如何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通过向我讲述这些真实的故事,父亲传达给我要爱党、爱国、爱伟大领袖的先进思想。记得革命早期,我同姓家族中的一个大爷惨死于国民党的迫害,而我的舅舅也是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的。他们坚持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耀。

而我的父亲更是一生致力于为人民做好事。1958年划分行政区域时,中央原定将密云划归为河北省。在战争年代,密云地区伤亡惨重,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老百姓们希望能够被划归为北京。于是,我的父亲代表当地人民来到北京求见周恩来总理。一周的等待后,父亲终于获得了总理接见的机会。他仔细陈述了当地村民的心声,总理听后十分动容。后来密云县被划归为北京市,其中也有我父亲的一份心血,当地百姓十分感激我父亲。但这仅是我父亲为官一生所做的实事之一,其它为民谋福的大事小情不计其数。父亲就是如此,用他自身的行动向我讲述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达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思。这些都对我今后的为人处事有很大影响。我由衷庆幸,父亲在我幼年即教会了我“爱国”与“奉献”。

只遗憾父亲一生操劳,去世时年仅48岁,时1970年。虽然父亲未能看到他的儿子长大成材,但我却将父亲的谆谆教诲永远铭记在心,作为我人生的信条,不断鞭策我前进。

慈母爱煦鸿恩

我的母亲刘桂珍也是密云生人,同样具有山里人的淳朴和善良。

母亲早年曾是别人家的童养媳,后来离开那户人家后与我父亲结婚。幼时因为家中贫穷,母亲未能读书接受教育,是个大字不识的白丁。而且受过去的封建思想束缚,母亲还裹过脚,只是全国解放后放开了。但那时她的脚部骨头已经变形,只有“解放脚”的名头证明她已脱离了旧社会的伤害,她的脚却是再也不能恢复正常了。我的母亲可谓是一个内秀外美的好女人。美丽的外表并不能让人忽视她更加美好的心灵。印象中,母亲有一双特别巧的手,绣花做衣等女红让人夸赞。

母亲十分勤劳,能吃苦耐劳。因为父亲经常工作在外,家中事务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不仅要料理田地间的农活,还要照顾我和姐姐两个孩子。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母亲要自己开山挖地,从石头缝里找出田地种植玉米、谷子。还有挑水、打柴、养猪等农活也都靠她一人操劳,十分不易。自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不断,我们的生活更为艰难,吃用都很匮乏。母亲只得忍受着许多苦难,仅有的一点食物,她也从不舍得吃,而是全部分给我们姐弟俩。

抗日战争时期,母亲本身也曾担任过妇救会长——为八路军做军鞋、军衣;把写有消息的小纸球藏在衣服夹缝中为八路军传递情报……那个时候,母亲还遭受过日本鬼子的毒打,如今的耳背便与那时的伤害不无关系,但她从未泄露过任何情报。这也是她内心的爱国情意使然。将心比心,母亲更能感受父亲一心为国、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心意,也甘心做他背后的女人,默默支持付出。

直至1964年,父亲身患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无法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只能回家休养。这一养就是6年。6年间,母亲既要照顾病中羸弱的父亲,还要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开销,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在母亲弱小的身体上,举步维艰。

感慨母亲的不易,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我在读书之余也帮家里做些事情,打柴、放猪等家务我都常做,还要时常去医院为父亲抓药。但父亲确实病重,当时的医疗条件又比较落后,治愈的希望十分渺茫。1970年,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