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赤彤之心,风雨无阻--孙彤回忆录 第11节

点击:

1954 年10 月初,孙彤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炮兵首届全国英模功臣代表大会时照

1954 年9 月下旬到10 月初,孙彤(前排右)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炮兵首届全国英模功臣代表大会时与女功臣们的合影

到了1955年,部队要实行正规化。正规化是什么?就是要实行军衔制。而且1954年已经实行了薪金制。之后不久,就听说女同志不适宜留在部队,除非是文工团员的女同志可以留在部队,连医务人员最好也要男的,教师也如此。

这时我们女同志面前有两条路:一种是脱了军装后,继续留在部队,但已经不是军人了,不过还拿薪金,叫“留队薪金人员”;另一种就是转业到地方。当时我的考虑是这样的,脱军装留队,我不愿意,能留队但不是军人,那就算不得军人了,军人都有这样的情感。

再说转业到地方,我都不知道能做什么工作,忽然感觉自己知识不足、能力不高,于是不想转业到地方工作。

最后,我想出了第三条路,就找组织说:“我既不想脱军装,也不想转业到地方,我想去上大学,行不行?假使考不上大学,那我再跟部队的人转业到地方。”领导听完我的想法后说:“你这个想法好啊,可以,我们感觉是可行的。”听见领导肯定的回答后,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仿佛感觉我的大学梦立刻就要实现了一样。于是,我就等着报名参加考试。

考取中国人民大学

1955年的大学招生是统一进行考试的,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民大学或是人大)招调干生要提前考试,招调干生就是招已经当了干部的学生,像我们这样工作之后再来考大学的人。假如你人民大学未考上,你还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样你可多一个考取大学的机会。所以我们两边都可以报名,这也有一定的优势。

1955年4月我去报的名,一直到5月,我都是和同事唐寿南在一起。我们两个都是苏女师的,但是同级不同班,然后一块儿参军分到一个班里。培训结束后,我们俩一起分配到华东炮兵速成小学、速成中学当教员,她是语文教员,我是数学教员。因为她也要考,所以我们在一起做个伴。

那个时候我们两个都没有准备,她报的是法律专业,我本来是想学医的,不过这种想法转瞬即逝,毕竟那时我已经认定了教师这个职业,最后我考虑再三就报了一个工业经济系。1955年的时候,整个国家都在搞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向科学进军。而我作为一个党员,有责任去做国家需要我做的工作,更应该为国家工业化做些贡献,就这样我报了工业经济系。

不过,人民大学的考点设在上海,所以我们就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父亲早早地就去火车站等着我们出站,他接到我后激动地说:“你要考大学了,不错嘛!这是你的梦想,经历了千千万万的挫折,走了很多曲折的路,现在终于是圆梦了。”我说:“我也很高兴,希望能考上。”父亲对于我能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很开心的。

不久,我们就去参加人大的入学考试,一共考了三四科。数学还是有一点难度,语文就是作文,题目是“记一个你永远不能忘记

的事件”,我写的是《记我的入党》。考完后不长时间,录取通知就已经在《解放日报》上先登出来了。父亲看见了,马上就给我打来一个电报,发电报在当时是最快的。他在电报上说:“你已经录取了!被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录取了。”

“考中了!我终于考中了!”看到这个电报后我的心里一下就踏实了。可是心中又忽然五味俱全,我这个大学的梦想,从小便怀揣心中,现在终于实现了。

当初我立下决心,奋力拼搏不就是为这了这一刻吗?虽然后来道路崎岖,甚至与大学之路越离越远,但是我都不曾抛弃过它,只因为这个梦想是我童年时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也承载了我苦难的童年经历,而此时终于实现了。 

1955 年5月8 日,孙彤 摄于上海

但是这次考试唐寿南并没有被录取,我就安慰她说:“没关系,没考取以后再考吧,因为咱们都没有准备,站起来就去考试,所以谁也不一定就能被录取,而且你是语文老师,作文写得很好,就是数学放的时间久了。我是数学老师出身,占了一点儿便宜而已。”

铭记军旅岁月

我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心生安慰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毕竟那时候我还在讲课。后来正好搞“肃反运动”,他们还要我当作“肃反运动”中领导专案组的成员之一,可是我的心早就已经不在那儿了,于是我决定不参加,可他们不让,我只好说:“那我站好最后一班岗。”

1955年离开部队之际,南京军区炮兵部队把我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可是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党和国家,还有人民给我的荣誉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那份感恩的心,希望大学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贡献更多的力量。

5年的军旅生涯中,让我在政治上真正地成熟起来。原来的思想很幼稚,也从来不去想入党,但是后来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启发下,这才慢慢地懂得人生应该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明白了在政治上更应该要求进步才行。

军队也让我明确了自己究竟要从事什么职业。我到了军队之后,开始并不想当老师,本来想去前线战斗,不过后来渐渐觉得当老师有着极大的乐趣,还给了我一种责任感。我把知识教给学员,让他们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来打击敌人,保卫我们的祖国,这个意义真的非比寻常,很有价值。于是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加愿意去从事它。

我真的感觉在部队里很受教育,对整个人生的帮助很大。部队就是一个大熔炉,把各种各样的人聚集到这个熔炉里面,经过一番洗礼,一种磨练,每一个人的信仰和爱国之心,都更加坚定了,明白了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是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虽然我离开部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的这份赤诚军心和责任却常驻在生命之中,时刻照亮着我的人生之路。

后来到了大学之后,学校里还有一个转业军人的组织。每逢过年的时候都给我们发一个纪念品,而且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像60周年国庆那次阅兵,就把整个儿阅兵式典礼的录像都发给我们每人一份,这表明国家和组织一直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转业军人,我们也不会忘记曾经还有着军人的荣耀,曾经还有过热血沸腾的军旅生涯。

为何考大学

我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当梦想忽然之间变得充实起来,我心中那种多年企盼的感觉也变得平稳了许多,有一种厚重的温暖感沉在心间。我知道我是幸运的,所以今后加倍努力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以此来报答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个机会。 

影像背景为1956 年4 月时,孙彤(右一)和中国人民大学1955 级工业经济系

同学在张自忠路铁狮子胡同1 号上学时的合影

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当时是在张自忠路铁狮子胡同1号。那个建筑的外观古色古香,典朴大气,由于是大屋顶建筑,所以走进去光线很差,我们宿舍的房间整天都要开着灯,要不就看不了书。它原来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段祺瑞的执政府,现在都当文物保护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