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刘建平以外,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得意门生还有很多。有些人已是很有成就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她叫董晓君,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生,现在已经是国家行政管理学院的正教授了。
学生心中的恩师
我的恩师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被改写,往往取决于成长历程中几个关键的人。孙老师就是改写我人生轨迹的那几个人之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群人共有一个特殊的称谓:“盲流”。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一样,我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里盲目流动着。由于没有广东户籍,不通广东话,能成为“打工仔”也是百般不易。我因此特别羡慕那些大学生们,因为他们头上没有那个让我时刻都想摘去的“盲流”头衔。也因此,冒出了一个连自己都不太相信的念头:考研。我给一些大学的教授们写信,但都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信。正当感叹自不量力、准备改弦易辙的时候,一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孙彤教授的信送到我手中。“刘建平同志:来信收到。我热烈地欢迎你报考我1993年的研究生。”信的开头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信中还详细列出了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连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及购买方式也都做了说明。
这是我第一次收到首都北京的来信,第一次收到大学教授的来信。我心情激动,反复研读,信心倍增。我辞去赖以“糊口”的工作,隐没于校园,全身心投入到考研准备当中。那时的我绝不知道,这封信已经开始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翌年9月,我如愿以偿,成为了孙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打工仔”得以“进班坐科”。
接下来3年的研究生生活,孙老师耳提面命、授业解惑,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为人做事,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获益良多。作为国内组织行为学专业的创立者,她坦言自己原来并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这让我们面对陌生未知不再能够找到太多的退缩借口;特意安排学生们从选题开始,全过程参与她承担的重要课题,这让我们面对研究学问不再容易产生太多的畏惧心理;她经常“唠叨”、反复告诫,家庭和事业是人生幸福的两大基石,这让我们提前做好修炼,在两者之间不再那么顾此失彼。还有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终身受益,每当谈及师恩,总是感念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多年,孙老师已经退休,我们学生大多也步入中年。然而她的治学为人、她的有教无类、她的宽厚慈祥、她的俭朴善良,这些品格正无声地影响着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着的我们这些学生们。改变人,塑造人,成就人,这正是教育的力量,也是应据此颁发给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奖赏。
谨以此文献给我尊敬的孙老师,以为纪念。
学生:刘建平
2011年5月12日
返聘发挥余热
1984年5月,我评上了副教授,1990年又被评为了正教授。我爱人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是讲师,1983年复校以后是副教授,他也是到1989年才升为教授的。我评上教授算是很快的了,而这一切最应该感恩的人就是赵履宽院长,他给了我非常好的工作平台,使我能够很快地、充分地发挥潜能,快速成长。
1998年,我已经65岁了,正当我还要有所作为时,不得已退了下来。其实院里面还是很了解我们的心情的,所以一直返聘我们,真是退而未休,于是在我退休之后又讲了7年课,既然需要我继续执教,我也愿意讲下去,退休后的工作反而让我感到责任更大,所以我更加不遗余力地搞好教学工作。
我65岁刚退下来的时候,精神抖擞,四处讲课,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MBA课程,不仅在校内办,而且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沈阳,全国各地都办,而且都是我们这些老师出去讲。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去广州和深圳的讲课,两个班前后都排好了,我们好几位老师都是这样轮流去讲,我讲组织行为学,他们讲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学等等。
这些在职的硕士生他们都已经工作了,往往利用放假时间去听课,所以时间很紧,我们讲得也就很累,上午和下午连续讲8个小时,然后连着讲4天,累得不得了。之后到深圳又连着讲4天,好多年轻老师讲完了嗓子都哑了,发了高烧。还好我在部队时就讲过课,知道怎么用嗓子,64个小时讲下来安然无恙,身体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那些小伙子都是我的学生,他们说:“孙老师,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好得都超过我们了。”当时我们到处去讲课,忙得不得了。有人请我去讲课,我也不推辞,其实我是想发挥我的余热,能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自己也生活得更充实,何乐而不为呢?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愿意承担一些艰苦的任务,经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后达到目标,我感觉苦中有乐。假如说我当初选择留在工业经济系的话,我就不可能评上教授。所以我感到我能有今天,确确实实是这两个选择决定的:第一是选择了外国经济管理教研室,搞美国管理;第二是选择从工业经济系跳到了劳动人事学院专搞人力资源管理。
我真的很幸运,能够转到劳动人事学院,也非常感激我们的老院长,他给了我这个机会。假使说没有老院长为我积极地争取,那我也到不了劳动人事学院,我很知足,也很感恩,我的每一点成绩都是与领导的抬爱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所以就算退休我也要把恩惠转加给更多的人,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我想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战场,自己就是这个战场当中的一名战士。人生的旅途是多姿多彩的,整个生命也是由欢笑和泪水共同编织而成的。我在漫漫人生路途当中做出了各种不同的选择,实际上我从小到大总在做不同的选择,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第一是能够选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能够扬自己的长,避开自己的短,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做好工作,这是极大的乐趣,也是极大的幸福。我做了这样的选择,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让我感到非常有价值,也是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