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赤彤之心,风雨无阻--孙彤回忆录 第21节

点击:

1989 年8 月15 日,孙彤(右二)在波兰纺织服装厂考察时的合影
(右三是波兰纺织厂厂长)

案例教学与灵活教学

当教师这么多年,我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既有理论,同时又有很多应用的部分,所以用它来培养管理人员很讲究案例教学法,要利用大量例子来教学。

比如管理工作过程中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如何解决矛盾等,我在授课中大量采用案例。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案例,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院里,案例比教材还重要,这些经典案例储存在哈佛大学的管理案例库里面,什么时候都可以提取。授课时可以配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来讲解,比如讲“如何当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者是“如何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从而用好你的部下”,再比如讲“如何激励部下的积极性”。我有一本外国翻译过来的专门讲经典案例的书,授课时我就从上面找一些案例来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使听课的人感觉很“解渴”。

后来我自己也开始收集案例,授课时举一些自己接触过的人和事来讲解。比如说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是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写了一本书《职业选择与优选人才》,这本书是我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个项目。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国外的资料,也结合中国的实际搞调查研究,最后把这个项目做下来了。

里面我不仅用国外的案例,也用自己的学生作案例。比如说刘建平,我跟后来的学生讲,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个人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做出更大的贡献的话,那么就应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是什么,优点与特点是什么,还有兴趣爱好是什么,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该从事的职业,所以叫“职业设计”。

我在给学生做一些学科知识复习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投影仪,但讲组织行为学时图表很多,那怎么办呢?我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开始用纸,讲到哪儿的时候画一张图,然后挂出来。但是这张图很快就破了,后来我拿毛笔画在白布上,用完之后把它折起来,放在包里,这样就不坏了。给军转办授课的时候那些干部都知道,孙老师一来就用磁吸把图吸在白板上面。我把小总结也抄在上面,往上一挂,书上没有的,大家就可以看到了,所以我的授课方式同学们都很喜欢,形象生动,收益又多,而且很清晰。

我在学术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比如做硕士论文的时候,引用别人的观点时一定要写“注”,要按规范要求来写。现在有的学生抄袭,所以在这方面我要求搞学术的一定要有学术的良心,不能搞任何虚假。

另外,上课时我不允许学生迟到,也不允许早退。总是散漫的话,学习也会变得散漫;迟到也会干扰授课,影响到教学质量。

对教师而言,治学之道和做人之道是很重要的东西。我们学组织行为学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应该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些都是我经常强调的事情。

我的同事和学生

我有一个同事叫周文霞,她来到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时是我亲自面试的,之后决定录用她。她原来是人大哲学系的学生,毕业之后在邯郸做过哲学老师,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然后又考了伦理学研究生。

伦理学是组织行为学里面的一个交叉学科,我们需要多学科的人才来充实团队的知识面,这样研究组织行为学就比较深、比较透。

周文霞加入到我们当中后,很刻苦,也很努力。后来我们人事管理系发展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士点,她又考了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士生,现在她博士生都拿下来了,还评上了教授,可能已经是博士生导师了,进步真的很快。

我也尽量给她创造机会,在我退休返聘时,许多原来的培训单位,比如说像军转办,一直都是我讲课,他们也只认我。后来我感觉总占着这个位置,年轻人没有机会发挥了,最后我就对请我讲课的领导说:“我不去讲了,我给你们推荐周文霞。”

同时我又把重新编写《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交给周文霞,我对她说:“你担当起来吧,我不重编了。”她说:“孙老师,都是你的书啊!”我对她讲:“没关系,我书上的东西你都用好了。”这样她就重新主编了《管理心理学》。我是看她这个人很刻苦,也很努力,所以才尽量给她机会,现在她还承担了几个国家教委的研究课题。 

1990 年6 月16 日,孙彤(前排右三)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同事的合影

(后排右一是周文霞)

其实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尽的义务,帮助别人我也乐在其中。我认为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是知足者常乐,我能赶上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已经非常知足了,过着那么好的生活,跟过去相比真是太好了。

我还有个“一信之缘”的学生叫刘建平,他是师范毕业,当过老师,是个很努力和上进的人。改革开放后,不满于现状的他只身前往深圳,在那里做过勤杂工,后来做到了人力资源部的副部长。

当时他感到自己知识不足,就想考研究生,于是给素未谋面的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说:“孙彤老师,我知道您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也读过您的书,很想考您的研究生。不过我只是一个电大的专科生,我的兴趣爱好是人力资源管理,现在做的工作是深圳某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副部长……”

看完信后,我觉得他很有诚意,于是回了一封信,我说:“很欢迎你来考我的研究生,但是我们是公平竞争的,最后还得是以报考成绩来录用,所以我不能给你任何的承诺,你只有加紧复习才有机会。特别是你是一个大专生,很可能英语是个薄弱环节,假如英语考不及格,就算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实践经验能考好,也不能录取。”

他接到我的信后高兴得不得了,静下心来刻苦地学英语,最后考进来了。他的分数已够了人大的录取分数线,但是前面有两个人的分数都比他的分数高,当时只能录取两名,不能录取第三名。最后他知道自己录取不了了,跟我说:“我愿意自己交费,能不能给我一个自费生的名额?”那时候还没有自费生,我只能积极为他到研究生院去争取。我跟我校研究生院负责招生的领导人说:“这个人够成绩了,愿意自费,看能不能开个窗口,让他进来吧。”最后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很不易,确实也很努力,于是录取了他。 

2008 年5月11 日(母亲节),孙彤(前排右四)和博士生及其家属们的聚会留影

(前排右一是刘建平)

刘建平毕业时,我把他推荐到财政部,在那里他很受重用。后来单位干部要精简分流,分流的干部如果考上大学的博士生,上博士的费用都是由国家出,分流的干部有很多很多优惠,可是没人报名,谁都不愿意分流,毕竟都在财政部干了这么多年了。最后刘建平带头报名,他主动要求到穷困地区去挂职锻炼。他到山东一个很穷的县,当一个副县长、副书记,在那儿又调查又研究。在挂职锻炼的时候,他不带爱人,自己在那儿,白天调查,晚上就学习英语,准备考博士生。这样挂职锻炼了大约两年,回来之后就考了我爱人的博士生,实际他是我们两个人的研究生。他很有恒心,能够持之以恒,这点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