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屋之后,我对爸爸显得有些生疏,也不愿意跟他多说话。父亲默默地坐在旁边,紧紧地盯着我,看我在干什么。
那天是一个星期天,表嫂照常叫我干活。我只好去烧火,使劲地拉风箱。我爸爸还是静静地看着我。那天的糠皮也出了问题,填进去了之后着不起来,我就拿一个竹筒子去吹。我“哗哗”地吹着,忽然“嘭”一下子火就着起来了,火也从火墙里面冒了出来,把我的头发、眉毛都烧了。
当时,我爸爸就坐在厨房外面,看见我被烧到,他急忙跑了进来,看着我被烧的地方,摸摸我的头道:“是不是要擦点药?”父亲这轻声的一句话,紧叩着我的心扉,让我的心潮涌起巨浪。那一刻,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流了下来,父亲也叹着气,沉默不语。我当时只是在想,这久违的父爱终于来了。
片刻后,我抽泣着跟爸爸说:“我是不是跟你到上海去?到那里上学。”那时候父亲已经到了上海,找到工作了。他缓缓说道:“不行,我挣不了那么多钱,多一个人吃饭多张嘴,我在上海生活开销大。你还是继续在姑妈家这儿上学吧。”
我没有多说什么,确实父亲刚回到上海,实在不易。于是我也只好安心在这儿上学了。
父亲和我匆匆见了一面之后,就又回到上海,我们父女俩仍然相隔两地。而我也重复地过着以往的日子,白天上学,回家后辛苦劳作,但是我怎么也压不住内心对亲情的渴望,那种渴望与日俱增。
初中的这一段时间里,因为我和哥哥上学,父亲教书,所以只有到了寒暑假时,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
每次回去爸爸就十分开心地上街买菜、买鱼。哥哥掌勺炒菜,我就烧火,那种家的味道让我备感幸福。那时好希望一直就这样生活下去,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每当寒暑假结束,每当家里的门被沉重地锁上之后,我又被打回到现实之中,久久不能平静。不过我也知道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于是就更加努力地学习。
决心立志求学
我在初中的时候,学习特别专注。老师讲课我从来都是认真地听的,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所以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
上课时,我坐在第一排,一个是自己长得小,另外就是感到第一排听得清楚,看得也清楚。老师也知道我听课特别专心,还爱问问题。当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我马上就打个问号,下课就去问老师,我怕回到家里不会做作业,又没有人能够帮助我。下课休息的时候,别人去打闹玩耍了,我就看看哪个地方没有听清楚,赶快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你爱问问题的习惯很好,这样你就不会积重难返。”我的忍耐力和学习的决心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那时候的我很勤奋,也很努力。好多同学都是住在学校的,他们的时间比我多,所以我虽然考不上第一名,但总能排在前三名。而这样的成绩都是我比别人付出几倍的刻苦努力才最终得到的。
为什么别人会叫我“拼命三郎”呢?也就是因为如此。
1946年,在我三姑妈家里发生了一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它深深地刺激了我,也让我有了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努力地求学下去。
那是在我初中二年级时,三姑妈家来了一些高贵的客人,这些所谓高贵的客人是谁呢?其实就是我大姑妈的儿子和媳妇,也是我的表兄嫂。但是我没有想到,三姑妈家为了款待他们,竟然忙得不亦乐乎,还专门请了厨师来做饭。惟一没变的就是我放学回来后还是要烧火。可到了吃饭的时候,她们都上桌吃饭了,却始终没有叫我。我心里想:“这是为什么啊?我难道不是亲戚吗?我难道是个小丫头吗?他们难道不是我的表哥表嫂吗?究竟为什么叫我在厨房里吃饭,而她们偏偏就能在桌上吃饭呢?”
我那时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和屈辱,为什么我会被人瞧不起呀?为什么同样是表兄嫂就受到这么大的尊重啊?就因为他们学的知识多,挣的钱多些,所以地位就高了吗?所以,这次发生的事情真的深深地刺激了我。
我忽然感到一股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我咬紧牙、攥紧拳头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勤奋刻苦,奋斗拼搏,离开这个地方,我要上高中,更要上大学,将来我还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好工作。我不要再低三下四,不要再寄人篱下,人也只有自己能够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从那时开始,无论学习或者工作,我都坚定着这样的信念:竭尽全力的做到最好、最完美。
后来表嫂的儿子来到北京看我时,他就说到:“佩兰姑姑,我爷爷和奶奶,我的爸妈都把你当作我们的楷模。你那时候在我们家一方面上学,一方面还要辛苦地干活,学习还那么好,考学校也是考一个取一个。”当时听到这样的话,我真的很欣慰,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过去,想起我辛酸的童年和初中的生活真的感到很委屈。现在回想起来,我是从艰辛的深渊中跳出来的,并没有被苦难所打败,相反,我把苦难变成了我学习原动力,持之以恒,奋斗不息。
假如我没有苦难的童年,没有寄人篱下的悲戚生活,不吃那么多苦,我也恐怕就会蹉跎一生,这才是屈辱呢!所以我特别欣赏丘吉尔自传中的一段话,他说:“当你战胜了苦难的时候,这个苦难就成为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的时候,这个苦难就是你的屈辱。”
所以,每当我想起这段话时,就会感慨良深。我已深深地体会到,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所遇到的这么多的坎坷,其实就是在为我的人生打磨历练。由于我清楚的地意识到自己所要走的路,为了那些美好的憧憬和梦想,这才使我产生了强大的内动力,奋发图强,终于战胜了它们。所以,这不是屈辱,这也不是苦难,而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求学在女子师范
初中毕业之后,姑父领我去了苏州,报考了省立的苏州女子师范。后来我又坐火车到了上海,考了一个高中。最后发榜时,上海的高中和苏州的女子师范都录取了我。
但是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如果去师范,将来就要当老师;如果上高中,就可以考大学。我很想考大学,毕竟那是我一直的梦想!但是父亲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经济也确实负担不起。他一个小学老师,培养哥哥能够上大学,就已经实属不易了,又怎么能负担起我的高中学费呢?
最后,父亲语重深长地跟我讲:“你不能上高中了,上高中开销太大,我没有这么多钱,你还是去上苏女师吧。”当时的苏女师是公立的师范学校,吃住都不要钱,也不要学费,生活上完全可以自食其力。而我只能听爸爸的话,选择上师范,至少不会再在姑妈家烧火刷碗了,相比之下我也很欣慰。不过在这所学校的成长经历,却让我爱上了一个一生都割舍不断的崇高职业。
我在苏女师读书时,给我的感觉还不错。一个房间里就有几个同学,而且一下子就遇到了一个好朋友,她叫刘杏芬。我们高中都在一个班,重新编班也在一起,她比我大两岁,经常像个大姐姐一样地关心我,所以我们俩很有缘分,也格外的亲近。
初中上学时,我从来没有荒废过时间,到了高中我同样如此。虽然这里的条件比在姑妈家的时候要好上很多,但是我仍然记得我的梦想,依然记得一个小女孩是怎样坚忍地生活着,又是通过怎样的努力在奋斗拼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