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大了要嫁人。由于特殊原因,邢思玮是在而立之年才嫁出去的。但晚婚的她没能得到期待中的理解、关爱和幸福,而是无止无休的家庭暴力和屈辱的泪水。这种磨难在她儿子6岁时终结了——她的丈夫最终抛弃了她们!
再婚以后的生活更加凄苦难熬,后老伴带着一个16岁的女儿,她带着一个7岁的男孩,四口之家挤在一个潮湿,阴暗,终日不见阳光,仅8.7平米的小南屋。但即使是这样的居住环境也不稳定,经常被房东催撵,并因此吃上官司。尽管这个男人对她知冷知热,呵护怜爱,但他们的生存环境实在太恶劣了,其悲苦之状难以尽述。丈夫患肺癌不幸去世后,给邢思玮母子扔下五万多元的债务。那时的邢思玮由于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潮湿的环境使她第二次瘫痪,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怎一个“苦”字尽言?!
邢思玮的个人随笔及受访报道
这就是邢思玮的青春岁月,苦多乐少,饱受恶风劣雨的催磨,但她坚韧地挺立着,用一个柔弱女子顽强的信念,搏击风雨,期待晴明!
拒绝消沉:用奉献演绎博爱之歌
历尽苦难,饱经沧桑,但邢思玮咬紧牙关硬是从苦难的旋涡中挣扎出来。对于一个身心倍受创伤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出现至少源于三种因素:邢思玮本人坚强的心和对光明的渴望;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诚挚的同情心和一如既往的无私关爱;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真情相助和精神支撑……正是这些可以燃烧出光明的元素,穿透了邢思玮心中因困苦和绝望而集聚起来的阴云,让她看到了生命中更辽远的天际;让她悲苦的脸上浮现出应有的笑意;让她彻悟到生命的真谛:“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才能回报社会,才能报答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爱是真正促使复苏的动力。”邢思玮思想和精神的复苏,正是爱的力量在显效,更是爱的崇高意义在启迪和引导: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是精神的火焰,是智慧和思想、幸福和义务的结合,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
邢思玮以全新的生命姿态开始了爱的行走——
她拖着病弱之躯和北京东城区速递公司望京投递部员工一起,去通州昊德老年公寓慰问老人,送去了床单、被子等生活用品。
她从自己每月八百余元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资助宁夏西海固地区贫困学生郭富兰。从2006年4月开始,每月给郭富兰邮寄100元生活费,还时常为其购买书籍和生活用品。今年夏天,她又把放暑假的郭富兰和她的姐姐接到了北京自己的家中,让这个远在僻乡的孩子看一看首都北京的崭新变化。
她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爱心志愿者行列,并成为年龄最大的肢残志愿者,为的是在更大的领域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她以至诚之心投放资金参与北京市一个残联组织启动的“慈善爱心超市活动”,渴望把爱倾注到更加弱势的生存角落。
她热诚地去看望昔日救火英雄王世芬,并和英雄一起资助贫困家庭的失学孩子,帮助其重返校园。
中秋前夕,她前往北京延庆监狱帮教,用自己饱经磨难、自立自强的心路历程,启迪、教育和感化服刑人员,并送去200块月饼及书籍、生活用品。
她与中国曲艺团姜昆等人参加赈灾义演活动,并现场捐款1000元(500元入场券两张);“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向红十字会捐款捐物三千余元,同时以公司名义又捐款五千余元。
她的儿媳及公司同事在她的影响带动下,也参与到奉献爱心的行动中来,为宁夏西海固的孩子们捐献水杯四百多套,现金一千六百多元。
她甚至把自己将来离开这个世界时的遗体也捐献给了她深情热爱着的和谐社会,现已正式签署了捐献志愿书。她还想捐献造血干细胞,但因年龄的原因没能如愿——她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回馈给她生活和力量的这片热土及其善良的人们。
她的博爱行动和结果,与亿万富翁捐出的钱不可量比。要知道,这是一个肢残多病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捐献她的高尚、纯真、美好的心灵!
一种真心的爱爆发出的力量,拨响了无数人的心弦,也使全社会受到感动,为此,《北京晨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法制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北京电视台《身边》、《七日七频道》、《让人间充满爱》、《真实档案》,陕西电视台《移山》,朝阳新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今天》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邢思玮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而人们对邢思玮的敬佩和赞美,正转化成她广施博爱,将奉献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
编织快乐:生命长度在事业里延伸
经历了苦难的炼狱之火的催磨之后,邢思玮的心变得愈加坚实、博大和豁达。苦难烧干了心中的泪水,博爱收获着人生的快乐,感恩的欲望唤醒她创业和奉献的炽热情怀。
邢思玮说:“要想去帮助别人,不仅需要我们的爱心,更需要我们拥有一种力量去付诸爱。”
这种力量是精神和物质的总和。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对于贫困交加的人来说,对于因为贫困缀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急切期盼的东西是什么呢?邢思玮通过电视了解到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她心里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为了获得帮助别人的力量,邢思玮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的健康状态,不顾亲友的善意劝说,在年届60岁时,创办起一家以经营床上用品(均是由残疾人手工制作出挑补绣花精美的床上工艺品),竹编,珠编等民间工艺品为主导的公司——北京春留住贸易有限公司,现已正式运营。
“春留住”,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这是邢思玮自己为公司取的名号,其寓意不言自明。邢思玮本人就是一个诗人,这些年中她和着血泪创作的诗歌已有数百篇了。
邢思玮的个人随笔及受访报道
“我创办公司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用合法收入,用挣来的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说,我们这个公司将成为奉献爱心的一个载体。”
“我们要有对社会奉献的能力和力量,所以我要在有生之年燃烧创业的激情,把事业做大做强。用成功的喜悦,用奉献的喜悦,来补偿我生命中曾经失去的东西,来实现我生命的价值。”
“除了回报社会,回报好心人的感恩之情以外,我已经别无所求,别无所想了。”
邢思玮已经61岁了,不仅肢残(两条腿里打着钢制人工关节)而且患有骨肿瘤、骨梗死、二型糖尿病、双肾弥漫性病变等多种疾病并做了大小手术13次,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久经沙场的人,所以生命力更加的顽强。如果她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她没有广施博爱的德善之心,如果她没有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如果她没有回报社会的执著信念,她绝不会面带微笑坚强地行走到今天。或许,这正是她快乐和欣慰的理由。
现春留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短缺,销售渠道不畅,望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家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帮助这些残疾人,让他们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社会需要爱,残疾人更需要爱,爱只需要一点点,但这无数的一点点爱就能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后用邢思玮老人的一首小诗表达她的心愿:平生多坎坷,身残志不输,夕阳无限好,愿把春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