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开始给我试镜头,主要是为了看我在镜头前习惯不习惯,然后由导演给我讲解作为演员该如何表现,这个场面该怎么处理,当时应该有什么样的想法等等。
因为我的悟性非常高,导演说什么我都能听明白,而且绝对能按他的想法演。再一个他最担心的东北口音问题,在王老师给纠正以后我都改过来了。所以拍的过程非常顺利。我学东西很有灵气,反应非常快,导演非常高兴。
我虽然是个客串演员,但是我是副主演,叫谭建之(电影中角色名),和主演何连之(电影中角色名)的对手戏很多。导演都说了,我这个客串演员不次于主演。这就说明我的表演能力很强。后来回想,这要归功于母亲给我创造的好条件,让我代表全家看电影,讲电影。我非常感谢母亲的苦心栽培。
拍电影前前后后一共用了6个月的时间,开始在长春拍了3个月,后来到吉林拍外景花了3个月,这部电影就全部拍成了。当时参加这部电影的演员后来都成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主力演员,浦克、阮英、张红、管宏达、王海蓉都参加了。那时候他们也很年轻,才二十几岁,还有浦克也在那部电影里出现了。在演电影的过程当中,我和当时的主要演员都建立了关系,和他们在一起演也很高兴,我还是个孩子,而他们都是成年人了,他们就拿我当小孩儿一样。
那时候拍这部电影在洪熙街,我家住在东大桥,距离很远。有时候拍到晚上很晚剧组会派车送我们回家。但有的时候不派车,不派车我就回不了家,就到延江家睡去,和他睡一个被窝。他是山东人,我们俩早上起来以后,看他妈忙着摊煎饼卖。和他深入接触了解后,我才发现他生活很苦。演员的生活也并不都是非常美好的,有的还是相当艰苦的。演电影之前我把演员看得很神圣,演电影之后我才知道,除了穿戴很讲究,注意打扮之外,很多演员都是非常穷的,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苦的。他们告诉我说:“你别看演员出来满嘴油乎乎的,实际上那都是拿肉皮擦的,根本就没吃肉!”
机缘巧合,客串当演
虽说演员的真实生活没有我想象得那样美好,但我在演出过程当中一点也没觉得苦。导演教我怎么演我就怎么演,非常听话,不敢调皮。我自己心里也很珍惜这件事,饱含着激情,充满了乐趣来完成它。最后我很顺畅地完成了拍摄任务,感觉也很轻松,一点儿也不累,一点儿也不苦。
《化雨春风》这部电影很成功,这是一部很好的中学生教育片。我姐姐和好多亲朋好友都看到了。我们到吉林拍外景的时候住在吉林饭店里头,剧组每天给我们发钱。这个时候我就感觉给家里减轻了负担,因为吃喝都不用家里管了,家里能省出一张嘴来,我挺高兴。
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宋培涵,副导演叫纪少岚,他们都把我当小孩子看,我们关系处得非常好。电影演完以后,导演专门找到我父亲,跟他说:“孙科长,你这个孩子很有演电影的悟性,我跟你商量一下,你能不能叫他到我们电影剧团来做专职演员?”我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他现在学电气,将来要当工程师,那才是铁饭碗,而且我不希望他成为戏子。” 父亲思想很保守,在他的观念中,戏子是下九流的行当,玩玩可以,但绝不可以作为正当职业,所以他反对得很厉害,坚决不同意。但是我很愿意,延江也很乐意让我去,我们俩处得非常好。
后来导演还专门在长春一个很有名的饭馆“双鹤楼”,请我父亲吃了一顿海参宴,那时候算很高档的。导演跟我父亲说,你的孩子演电影不是白演的,要给报酬。接着就给了我父亲100块钱的“绵羊票”。当时相当于一般小职员三个月薪金,差不多是父亲一个月的薪金。
这是我根本没想到的,我为能随便吃,随便玩就很知足了,没想到演电影还给钱,所以拿着钱我简直喜出望外。父亲给了我10块钱,叫我作为零花钱,因为这是我自己挣的钱。
《化雨春风》电影中的一幕,中站者为孙维韬,坐笑者为于洋(专业演员)
这10块钱拿到手里可就了不得了,我成了家里的中心人物了,哥哥姐姐天天都围我转,跟我说:“带我们去买点儿苹果,买点儿花生,买点儿切糕,买点……”叫我请他们吃饭,吃好东西,买这买那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过钱,连几分钱都没有过,突然手里有了10块钱,简直像暴发户一样。上街也趾高气扬地,他们让买什么都给买,见着吃的就问:“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就这样,我这个“暴发户”的10块钱“巨款”,只用了一个来月就都花光了,都是和兄弟姐妹们吃光的,但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开心。
演完这个电影以后,对我也有一些影响。我觉得演电影是件好事,特别愿意去当演员,但是父亲不愿意我去,我心里虽然留下一些遗憾,但半年以后还是回到学校继续上学。
因为演电影落下很多课程,回到学校我就追赶学习进度,因为我学习好,很快就追上了。这时我在班上也成了名人了,因为我演的是教育片,同学们都看到了我演的电影,感到很新奇,“他演电影了!”走在学校里,我总能听到其他同学这样指着我说。那时候就觉得有一种很特殊的成就感,走路都昂首挺胸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很悲伤:母亲过早去世了,她不能听我讲电影了,也不能看到我这个儿子演的电影了。她一直那么喜爱电影,要是她能看到我演的这部电影,她该多开心啊!一想到这里,我就悲伤得难以自制,心如刀绞一般……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就在家对着母亲的遗像,专门给她又演了一遍电影,给她讲我演的电影。讲完后,我想象着母亲非常高兴的样子,似乎听到她跟我说:“我看了电影,你演得很好。你们都长大了,要好好学习。”想象着母亲亲切的笑容,我心里很安慰,但心底里那一丝悲伤永远也抹不去。
这个时候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我演电影很顺利和母亲的帮助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之前母亲给我创造条件,我肯定不会这么顺利的。之前她那么苦心地培养我,叫我看电影,叫我讲电影,叫我演电影,叫我注意观察,叫我模仿表演,实际上这就是作为一个演员的锻炼过程。当时我没意识到,后来在演电影的过程中就意识到了。可以说,是母亲的培养为我演电影铺平了道路。后来导演说:“于洋是职业演员,你是客串演员,但你们演得都很好。”他这么讲,是对我很高的评价。所以说,我能客串出演电影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我的母亲,她不但给予我生命,还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绩优异,屡获奖励
随着东北光复,长春国民高等学校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我也面临着升高中。那时候升高中的考试很简单,只考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英文。我们到初三的时候开始学英文,日文不再学了。因为刚学了一年,英文考得不是很严。在初中的时候,我日文很好。虽然只学了不到三年,我已经达到三等翻译专业水平,可以和日本人对话了。
升高中就没有太多选择了,长春市只有一个高中——吉林省立高中。
我考试从来都是第一,中考也不例外。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高中。后来在高中一年级、二年级时我都考全学年第一,一直都拿奖学金,老师很欣赏我。
拒绝参加三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