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跋涉者--孙维韬回忆录 第17节

点击:

严格说起来,这个吉林省立高中是大学预备班,师资力量很强。但是有一个问题:那时候国民党执政,要求吉林省立高中在学生当中发展三青团成员。当时我学习很好,被动员了好几次,但我都坚决不参加。

我不参加并不是因为我的政治觉悟高,而是因为我们班里学习最差的学生都是三青团的成员,我看不上他们,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不愿意参加三青团。说良心话,那时候我政治上的辨别能力没有那么强,我有这个思想只是因为我不愿意和那些差学生混在一起。我尊重好学生,愿意与好学生为伍,所以和差学生远得很。我很清高,他们都不敢接近我。在学校里老师都知道我的特点:学习最好,穿得最差。浑身的衣服都是补丁,冬天棉袄里面也没有衬衣,穿的鞋都漏底了。我不讲吃,不讲穿,就是要学习,我自己也觉得很骄傲。

没想到,这不愿意和差生为伍的“清高”还帮助我保持了日后履历的“清白”。

高中的学习生活

高中的学习的内容就多了,化学、物理、地理、历史,都学了,音乐、绘画也有,一共12门功课。

在高中我的成绩依然是最好的,但是我的副科不好,拉分很厉害。音乐一直不好,因为我唱歌五音不全,乐器也不会,我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我的体育也不行,只有绘画好,别的都不行,最后副科基本放弃了。

在省立高中期间,有几位老师对我帮助很大。

一个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姓余,叫余开智。这个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介绍我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还介绍我看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作品。这个老师很有学问,很有进步思想,对我也很好。

数学老师也不错,对我更好的是化学老师——曹老师。那时我的化学学得很好,是化学课代表。我们学校有化学实验室,曹老师把实验室的钥匙交给我管。

我那时候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看到电影里特工人员写的密信,我就感觉很神奇。看完我就仔细研究,用碘、钴,再拿药水一搞,就把写密信的墨水研究成功了。写完了以后,信纸用碱水一泡,字全部出来了,特别有意思!后来我还在家里自己做肥皂,做汽水,做雪花膏。那时候我立志学“功能化学”,就是实用化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的化学。我认为这些将来肯定能用得上,用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理论和实际、商业结合起来”。那时我的确也这么想,这些做出来的东西肯定能卖出去,肯定会赚钱的,比如肥皂和汽水肯定都会卖出去的。

上学以后,我最大的一个观念就是从来不愿意浪费时间,而且学习时间抓得特别紧,一心都扑在学习上,所以我学习是非常用心的。我的玩儿是把我学到的知识演变一下,创新一下,自己思考怎么能够跳出圈子,怎么能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在这上面我特别感兴趣。

比如说学化学,我就想那个元素为什么会变来变去?为什么变魔术的时候拿来白水,一变就成红的了?学了以后我就知道魔术是骗人的,魔术师手里沾着一点化学的粉末,白水拿来以后,他往里一洒,马上就变成红色了。我学会以后回来就给我弟弟变类似这样的魔术,我特别喜欢搞这种活动。

院里有几个小孩儿很喜欢和我在一起玩,我给他们讲炸弹的原理,他们都很感兴趣。我还自己试验做炸弹,用黄泥、鸡毛和火柴头做炸弹。一试验就成功了,那些孩子都很感兴趣,都围着我转。

关系好的同学

高中时和我比较要好的同学,一个叫王家儒,一个叫于其光,我们都是好学生,每天在一起学习。还有一个是郭建文,他跟我是一起从初中升上来的,我们关系更好。后来他母亲去世之后,他就上不起学了。

他跟我说:“学我上不起了。我妈妈死了以后,我爸安葬她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没钱供我上学了,我爸叫我在家帮他卖烧饼。”

我说:“这怎么能行?那样太可惜了,你学习这么好!你一定要接着学!”

他问:“我没钱,怎么办?”

后来我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的奖学金拿一半给你,剩下的一半我用来补习大代数和学习英文。”

就这样子,他拿了我一半的奖学金交上了学费,继续学业,那是高二的冬天。

后来他也参军了,在空军,还当上了领航员。

现在想起来,我也没觉得我资助郭建文上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愿意看着他学习那么好却中断学业,这样太可惜了。我认为这就是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长春被困生路断,鬼门关前险逃生

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了第三年,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和辽沈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固守的要塞之城,长春的占领权成为此时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当年5月23日开始,解放军对防守长春的国民党军实施包围,切断空中运输,进行150多天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期间发生几次大交战和几十次零星交火,守军粮食、燃料极度缺乏,很多平民饿死,最后以国民党军六十军倒戈,新七军投降,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长春结束。

解放军围困长春期间,以“久围长困”作为攻城总方针,同时还坚持了几项中央军委的命令,如:“严禁粮食、燃料进敌区,严禁城内百姓出城……要使长春成为死城*!”在这样两军对垒的情况下,长春城内百姓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战争的侵扰,境况十分凄惨。那时候我已经是高中生了,虽然还不能对眼见的事情都弄得一清二楚,但我自己也能渐渐感觉到,生活和从前不大一样了,体会最深的就是那时候钱非常不值钱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回父亲发工资是我拿车去推的,一个月的薪金装了满满三麻袋,但只买回来七斤苞谷!物价飞涨、纸币贬值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甚至有一些老百姓直接用10块、20块的法币做厕纸了,这一点儿都不是夸张,因为买厕纸都要好几十块钱,还不如直接用法币合算呢。那时候的10块钱简直比现在的一分钱都不如了,掉在地上根本没人愿意捡。

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做通货膨胀。这也成为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被围困的那几个月,长春的通货膨胀率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一万,这是何等严重的程度!

当时城里百姓的生活已经完全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由于没有外部粮食供给,现存的粮食又被国民党政府征走保证守军需求,百姓的粮食很快就都吃光了。到了夏天,全城都出现了粮荒,百姓们想方设法搜寻可以果腹的吃食,榆树叶成为了首选目标。很快,榆树叶就都被吃光了,饥民们又开始吃其他树叶。过了没多久,城里的树叶全被吃光了。饥民又扒下树皮来吃,没过多久,树皮也全部被人们吃光了。不仅粮食短缺,燃料也极度缺乏,没有柴火,人们就把房屋拆毁,把房梁上的木头都烧光了。其实,当时烧掉的不只有那些房架子,所有能点燃的东西都被拿出来烧了,包括路边的木制路牌子,甚至地上的沥青路面,统统都被撬起来烧掉了。那时候人民的生存状况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但百姓们没粮食,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也闹粮荒,刚被围困的时候,还有飞机来长春空投粮食。空投一开始用伞投的方式,但伞投经常投不中,风一刮,就飘到城外的解放军那去了,国民党军一点也拿不到。后来国民党军就改用直接投的方式,但这也有问题,投下来的粮食包太重,经常会砸坏房子,甚至砸伤人。我就亲眼看见200斤一袋的大米从天下掉下来直接把人砸死了,真是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