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跋涉者--孙维韬回忆录 第45节

点击:

1995年,玉兰盛开的季节摄于颐和园

幸福在于,她跟我在一起生活也享受了很多快乐,她也非常佩服我这个人,佩服我工作上进,佩服我心态坚定。她还说:“在很多战略性、关键性的路口上,你很有主意。” 当年我被开除党籍之后,我写了40万字的申诉材料诉说我的冤情,一开始她并不支持,实际上她是怕我们家再生波折。她说:“你还折腾啊,你再折腾把你开除军籍,下放劳动怎么办?那咱们家还怎么支撑?你不要写了,不要写了!”我理解她的想法,但还是不改初衷,就对她解释:“你不明白,如果我不能恢复党籍,在军队就没法待,早晚会被处理掉的,所以我一定要恢复党籍。”我还跟她说:“我只要没有死,就学基督山伯爵,一定要把我应该得到的都要回来。”见我这么坚持,她就开始支持我了,最后我恢复了党籍,一切情况都改善了,她就很佩服我当初的坚持。

1998年,孙维韬夫妇年近古稀时摄于新西兰奥克兰市

共同生活的这五十多年,虽然她跟着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两个人也时常有些小摩擦,但我也一直在心里记着她的好,想方设法补偿她,努力创造条件让她幸福快乐。

记得我刚刚从牛棚放出来的时候,我的腿受了伤,每走50步就得坐下休息。我爱人陪我在外面散步的时候,我跟她说过一句话:“家琦,你别忘了,我相信我会陪你到莫斯科去的。”她当时觉得我只是开玩笑,就说:“快别瞎说了,咱俩还是到农村劳改去吧。”但是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后来,我们俩确实一起到莫斯科去了。怎么去的?就是我给创造的条件。当时民政部调我的时候,我就明确提出要求:“我去可以,但是我年龄这么大了,我不希望再两地分居了,你们一定要叫老温和我一起去,不然我就没法去。”于是,我当驻莫斯科总代表,她当副总代表,我们双双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享受了6年美好的晚年时光。在那段日子里,我们俩过得充实快乐,爱人特别高兴。

希望留给子女的精神财富

我们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留下的全都是精神财富。我最希望给他们留下的是两样:感恩和拼搏。

感恩不仅是要子女感谢父母对他们的培养,还得感谢这个社会。他们不是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而是生长在日新月异、腾飞发展的新中国。国家为他们全面发展、展示才华创造好了条件,他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和国家和社会是分不开的,所以他们应该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报效国家。我一直教育他们,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另外一个就是拼搏精神,这是很重要的人生品质。我的座右铭是“拼搏战取光明前程,奋斗开拓壮丽人生。”这也是希望给子女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这一点是我从鲁迅的作品当中吸收的精华,鲁迅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我认为,人的一生应该都在拼搏、战斗中度过,因为光明前程是不会自己来的,必须要经过奋斗,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奋斗得来的人生才能壮丽。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人生非常辉煌,必须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奋斗,必须百折不挠,用全部精力来奋斗,这样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两点就是我最想留给孩子们的精神财富,在我看来,它们远比万贯家财都贵重得多。

1998年,天伦之乐,我和小外孙胖墩对话

我的人生感悟

回顾我这80年的人生,可以说,我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我的童年多苦难,十岁就失去了母亲;我的军旅生活多起伏,屡遭不幸。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增加了我对人生的感悟,它们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这80年来,我走过了风雨阴霾,也体味了温暖快乐;我看尽了世态炎凉,也体会了人间的至情至爱;我习惯了别人的冷漠不解,也得到了守望相助。

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兵、老党员,回想走过的道路真是很不容易!我由一个无知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的自觉战士,这是经过党的培养,经过部队的锤炼才能得到的。他们教会我为人民服务,教会我无私无畏地报效国家。所以这一切的教育,都是我宝贵的财富,它们已经变成了我的实际行动,我用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献身使命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国家。在我一生当中,我愿意永远做一根蜡烛,它的火苗永远向上,把自己的热和光都奉献出来,燃尽我自己,把光明和温暖留给人间。这是我一生的夙愿。

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心里最大的欣慰就是活得无愧无悔。我很普通,不敢奢望猎取功名,但是我甘愿做一头消耗殆尽的骆驼,倒毙在没有终点的途中;我宁愿成为一匹纵横驰骋的奔马,失蹄于不可攀援的险峰;我愿意让我生命的船在暴风雨降临的海面上沉浮。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心情非常坦然,我一直保持着这样良好的心态:

即使命运永远不会发芽,我也不厌倦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永远结不出果实,我也不惋惜千百次凋零。无愧无悔才是人生。没有比脚再远的道路,没有比人再高的山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我也不会停顿寻觅涛声;即使我的足迹被时代的风沙所掩埋,我也永远珍惜走过的路程。既然目标已经选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那么留给世界、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我的背影。

这是我的心态,也是我的一点人生感悟。

2011年女儿一家祝贺我们八十岁生日,前排左起:温家琦、孙维韬;

后排左起:大外孙陈晰然、女儿孙蕾、女婿陈茸、二外孙陈潇然

此外,从我一生经历当中,还有一点领悟让我感受颇深:所有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并存的,所有的机遇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机遇随时可能降临,如果没有做好准备,机遇就会与你擦肩而过。这一点在我一生的经历中得到了好几次印证,所以我体会非常深刻。

在朝鲜前线,我第一次巧遇刘亚楼就受到他的批评,当时困惑又害怕;后来却因祸得福给他当了翻译,并最终得到表扬与重视,被调到他的身边工作。从朝鲜前线最底层的小翻译变成空军司令员的翻译,我简直是一步登天,看起来是机遇垂青于我,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所谓的机遇都是我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准备得来的。我曾经五天只睡了三个小时,只为突击翻译讲义;我曾经天天5点钟起床,只为挤出时间多背单词。我天天都在勤奋地工作,努力地奋斗拼搏。别人记一个单词,我就记十个;别人工作一个小时,我就工作五个小时。只有这样勤奋刻苦,我才能不断锻炼、充实自己,才能很好地武装自己。我准备得越充分,我就感觉自己越有才能,我就越有信心抓住机遇。我被调去给刘亚楼当翻译就是我这种心态的集中反映。这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果我表现不好的话,就会被刘亚楼轰出去,甚至有可能我终生都当不了翻译了。但是我很幸运,我在这很关键的时刻抓住了机遇,这当然得益于我前期的精心准备。

作为一名老兵、老党员,我永远不会离休,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奉献终生。我宁愿我的身体成为枯萎的野草,也不愿在脂肪的包围中无病呻吟;我宁愿我的头颅成为滚滚的车轮,也不愿在私欲的阵地上固守花荫;我宁愿我的手臂成为前进的路标,也不愿在历史的长河中阻挡后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老兵、老党员的美,美得庄严,美得隆重。这就是我的履历、我的碑文,我一直靠着它才能拼搏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