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跋涉者--孙维韬回忆录 第47节

点击:

他当了政治部主任后,专门推荐我在大会上做报告,介绍经验,还把我的大照片挂在光荣榜上,甚至连我的立功材料也都是他亲自写的。他很看重我,经常说:“孙维韬,你做的贡献没法比。”

他给我的三条工作评价,一直在鞭策我前进,我永远不会忘记:

第一,孙维韬的人生辞典当中没有“困难”二字,孙维韬从来知难而进,绝不退缩。

第二,孙维韬的工作作风是充满了革命激情的,他是团火,不管在哪里都能燃烧。

第三,领导对孙维韬的工作非常放心,凡是孙维韬答应的,一定能完成。有条件上,没条件孙维韬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去完成,凡是领导交给孙维韬的任务,他一定会完成。

李文瑞主任是我的同龄人,我们都是1931年出生。2001年,我们共同举杯,祝贺70寿辰

我在军科连续9年立功受奖,也都靠他的帮助。年终评奖时,每个小组只有一个名额,我从来都推荐别人,他就在会上说:“一定要再给百科组一个名额,这个名额指定给孙维韬。不给孙维韬怎么也说不过去,因为,他的工作量在大家的10倍以上。”所以我对他非常感激。

到现在为止他还说:“孙维韬,你创造了‘百科精神’。我感到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一段时间是永生难忘的记忆。”听到这些,我非常感动。

叶剑英(1897-1986)

我对叶剑英元帅印象很深,他曾担任军事科学院的院长兼政委,而我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叶帅不仅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也是一位出口成章的诗人。毛主席曾多次称赞叶帅的七言律诗写得好,要陈毅元帅向他学习。

我早就对叶帅的诗才有所耳闻,但是没有亲身经历,体会不深。1957年,我跟随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有幸直接接触叶帅,给他翻译,这才亲眼目睹了他的诗才,果然名不虚传。他能即兴赋诗,思维敏捷,才华横溢,简直跟曹植“七步成诗”一样神。

1957年12月初,我们军事代表团到远东军区访问。在伯力,叶帅回忆起曾在苏联布柳赫尔元帅指挥下参加训练的情景,挥笔写下一首七律:

不见加伦三十年,

东征北伐费支援。

我来伯力多怀旧,

欲到红河认爪痕。

诗中提到的加伦,就是布留赫尔元帅。1924年,他受中国国民党的邀请,给孙中山先生做总军事顾问,兼任黄埔军校校长顾问。为隐匿行踪,布留赫尔借用妻子的姓氏,化名“加伦”。 那时,他与在黄埔军校任教官的叶剑英相识。北伐期间,他们两人都参与作战,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但他却对富有军事才能的加伦惺惺相惜,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加伦根本不相信这个阴险的新军阀,他化装成外轮上的水手,秘密潜回苏联。

1929年,第三国际决定在远东伯力成立远东工人游击队,该队营地就设在距离伯力10公里的红河。不久后,叶剑英也来到远东,想去参加游击队。但当时担任远东军总司令的布留赫尔元帅坚决把叶留在远东军区司令部工作。后来经叶剑英一再要求,布留赫尔才答应。其间,布留赫尔元帅还亲自到红河去看望过叶剑英。诗的第四句“欲到红河认爪痕”就反映了这段历史。

1929年,时任苏联远东总司令的布留赫尔(中)到红河中国工人游击队视察(资料)

时隔三十多年,叶帅故地重游,又想起故交加伦将军,不免勾起很多回忆,感慨万千。可惜的是,加伦将军早已逝世多年。

叶剑英元帅这次访苏,还曾到乌克兰基辅访问。在那里,他会见了阔别15年的老朋友崔可夫元帅。当时崔可夫元帅是驻军总司令。

故友重逢格外亲热,叶帅还给我们讲起了他和崔可夫元帅的情谊。叶帅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

别梦依稀十五年,

拨云破雾见青天。

德聂河畔会故友,

谈古论今话当年。

这首诗寓意深刻,叶帅担心我不能准确地领悟诗中的寓意,还特地嘱咐我翻译好这个“雾”字。他说:“这个‘雾’字一语三关啊。”它的第一层意思是来表明叶帅和崔可夫15年前相识在雾都重庆;第二层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拨云破雾见青天”象征中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光明;第三层意思是暗示当时的国际环境。1957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制造了波澜,但这次大会上大家又统一了认识,驱散了阴霾,迎来了曙光,共产主义运动又呈现祥和的发展之势。

叶帅用一个“雾”字就浓缩了这三层意思,用得真是精妙!可是作为翻译,一下把它的三重意思都翻译出来就很困难了。于是,我建议用加注来翻译,叶帅同意了。我一边给崔可夫元帅翻译诗歌,一边给他解释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崔可夫元帅听完后非常高兴,非常佩服叶帅出口成章的才华,对他称赞不已。

掐指算来,1957年我出访苏联距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想起和叶帅接触的点点滴滴都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叶帅的满腹才华和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彭德怀(1898-1974)

说句实在话,彭老总是我最敬佩的元帅。因为在所有的高级领导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敢于说真话。只有他敢于直接指出毛主席的错误。他曾经明确地指出“大跃进”是错误的,还批评是“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这些都让毛主席特别生气。但我觉得,他这样不怕得罪人,全是因为他对我们党无限的忠诚。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就是敢于说真话。

第二点,我佩服他临危受命,勇猛不屈。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延安形势非常危急,彭老总临危受命,承担了保卫延安的重任。当时他用18个团的兵力来对抗国民党军18个师的兵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勇敢作战,节节抗击,最终成功地把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和群众转移出来。延安保卫战是彭老总立下的一件奇功。

“文革”期间,我因为“彭德怀反党集团”受到牵连,接受了很多次的审查,因为我以前确实给他当过翻译。那是他跟赫鲁晓夫在北京饭店的一次会面。我给他们俩当翻译。开会的时候,赫鲁晓夫说:“在中国的元帅中,我就佩服你彭德怀。”彭德怀也说佩服赫鲁晓夫,并且说苏共二十大开得非常好,他称赞赫鲁晓夫敢于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些谈话后来却为彭老总和我都招来了“罪名”。“文革”期间,我就是因为曾经给彭德怀做过翻译这件事而被打成“苏联特务”,大小批斗会上都让我揭发彭德怀。但我觉得实在没什么可揭发的,就坚持强硬的态度,不揭发,不编造,也不乱指控别人。

后来在我的档案里留下一条罪名“包庇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嫌疑”。一直到最后彭德怀得到平反的时候,我的罪名才被消除。

我在朝鲜期间,彭德怀正在朝鲜指挥战役,当时我听到过一个流传在士兵中的彭德怀的故事。这故事说,有一天早上彭德怀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名文工团的小战士,就关切地问他在干什么。战士回答说,他正在写一首歌颂彭德怀的歌。彭德怀听完,就拿过小战士手里的歌看。看过之后,他就把题目改掉了,改成了《伟大战士之歌》。他还对小战士说:“我彭德怀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你应该表扬那些战士,他们才是胜利的创造者,不要歌颂我,要歌颂他们。”彭德怀讲的这句话非常有意义,也反映出来他谦虚克己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