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跋涉者--孙维韬回忆录 第5节

点击:

母亲经常说:“笑脏不笑补。”虽然我们每个孩子的衣服都是破的、补的,都是补丁摞补丁,但都非常干净,这一点让我们非常骄傲。虽然我们都不穿脏衣服,但也穿不起新衣服,我们的衣服都是小孩子从大孩子那里继承来的。所以母亲不但负责做衣服、洗衣服,还负责改衣服:把大哥穿过的改成二哥的,二哥的改成我的,我穿小了再改成老四的,而且全部都是手工完成,这真是很不容易。

母亲这么辛苦,甚至有时候她只能吃剩饭,连菜什么的她都吃不上。因为家里孩子多,菜一抢就光了,根本不够吃。我家最能抢饭吃的是我大哥和我,我们俩总能抢着,别人都不抢。我姐姐很腼腆,从来不抢。母亲为了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多吃点,经常只吃我们剩下的饭。那时我们年纪还太小,都不懂得心疼她,不懂得给她留点饭吃。

由于母亲的能干,我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一个人张罗,因为那时候家里没钱雇人,也不可能雇人。我们那时候有规定,家里要井然有序,看起来好像是军事化管理一样。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饭袋儿”(内有一双筷子、一个饭碗、一个勺、一个碟子),“饭袋儿”上有自己的名字。吃完饭后餐具要自己洗刷,洗完后挂在墙上固定的地方,每天由我父亲监督我们自己洗。但我们男孩子有时候淘气不愿意干活,放下餐具就跑出去玩儿去了,都留给我母亲洗。我母亲就得每天给我们排“饭袋儿”。晚上睡觉的时候她还要在床上一个脑袋挨着一个脑袋摸,看我们有没有少一个!有时候我们爱淘气就故意钻进被窝里不露出脑袋,我母亲就以为少了一个,着急死了!我们还乐得哈哈笑!一点也不能体会母亲的心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干活特别利索,她手巧到能把所有收集到的破烂衣服的布条都做成“袼褙”(“袼褙”,用碎布裱成的厚片,用来做鞋),然后把“袼褙”叠起来纳鞋底。我们男孩子淘气,鞋穿几天就破了,脚趾头露出来了,我母亲是绝对看不下去的,一出现这个问题,她马上给我们做新的,而且可以一宿就把新鞋做出来。

记得小时候要开运动会,我回家一进门就说:“妈妈,明天运动会,我不能穿露脚丫子的鞋。”“妈给你做!妈给你做!”说完她就开始做新鞋,从晚上一直做到天亮,一宿不睡能做三双鞋出来:我大哥、四弟和我每人一双。她做布鞋完全靠手工,多不容易啊!

现在回过头想想,母亲一天天都是很难很累的,现在靠这么多机器设备都完成不了的活计,母亲却一个人全都包揽了,而且是完全靠手工。她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深夜,那么辛苦还吃不好、穿不好,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现在才知道心疼母亲,但是那时候我们太小了,根本不懂得帮她分担,谁也不帮她干活。我大姐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她一心读书,也不懂得帮着母亲干活。我母亲去世后她也为此很后悔。

母亲深深养恩报不尽

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另外,母亲还特别爱帮助别人,邻居们没有一个不称赞她的。只要是邻居们有事找到她孙大娘的,没有一个她不管。邻居家的活都是母亲帮助做,要是谁家孩子有问题的话,说送医院她抱起来就走。我们楼下有一个台湾来的女人,她什么活儿都不会做,我母亲就从头开始教她做针线活儿。她这种行为受到好多人的赞扬,只要一提到“孙大娘”,大家都知道那是个关心别人的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吵架了都找她,她给调解,绝对能调解好,她就这样有本事。

我们邻居老郭家有两个太太,一个大太太,一个二太太,两人老吵架,别人谁也劝不好,我母亲给她们调解,就调解好了,他家十分感谢我母亲。我们楼下还有个叫小兰的小女孩,她母亲去世后,她就住在叔叔家,但婶婶虐待她,对她很不好。我母亲知道以后,把她接到我家来,给她吃的,另外找她婶婶谈心,做工作,最后她婶婶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母亲特别热心,她用满腔热情对待别人,这种热情似乎能够融化冰雪,所有受过她帮助的人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她。

不仅对熟人如此,我母亲对待陌生人也愿意慷慨帮助,甚至她对要饭老头的态度也十分好。因为她心地太善良了,看到需要帮助的人就出于本能地关心他。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记得那是1940年春节大年初一的时候。外面下着大雪,天气特别冷,早晨起来我们要吃饺子(东北人过年都是初一吃饺子)。这时候有人来我们家敲门。母亲打开门一看,是一个年岁很大的老头儿,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身材消瘦,戴个破帽子,满脸的胡茬儿上都是冰霜。母亲开门见状,二话没说就把他让进屋来了,请他坐下,说外面太冷,还把刚煮出来的第一锅饺子给他吃。

我们这帮孩子本来都等着盼着吃饺子,都眼巴巴地看着那锅饺子,而母亲这时候却好像看不见我们一样,根本不理我们,只关照这要饭的老头,让他多吃点。我们心里头就很不平衡,觉得我母亲的做法不对,凭什么要给他吃?我们和他素不相识,况且他还是一个要饭的,我们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母亲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她没有生气,很耐心地跟我们讲:“你们知不知道?他是老神仙,是来考验我们是不是善良的。”吃完饭之后,我母亲还给他拿了一块钱,还给他拿些吃的东西才让他走了。

那时候钱很值钱,我父亲一个月76块钱能养活一大家子,两块钱就能买一袋白面。而且家里的日子也很艰难,我们孩子们的压岁钱能拿到一毛钱就非常了不起了,但母亲竟然给了那个要饭老头儿一块钱,而且是在我们过得也很不容易的情况下,这在当时真是很了不得的事。现在想起来,我的母亲的确有着菩萨一般的善良心肠。

孝敬公婆 精心赡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对我爷爷奶奶特别孝顺,在老人的吃穿方面特别上心,只要是我爷爷奶奶想到的她都能想到,他们想不到的地方她也都会做到,这让我爷爷奶奶非常感动。

爷爷奶奶在家待着的时候,他们的衣服、鞋都是我母亲给做的。甚至连我爷爷奶奶的枕头都是我母亲绣的。枕头上有麻姑献寿、松鹤图、老寿星等图案,都是活灵活现的。后来,我爷爷奶奶谁做的衣服都不穿,只穿我母亲做的,因为他们说,三儿媳妇心灵手巧,活儿非常好,衣服做得非常精细。我母亲给老人做衣服真是非常上心,一针一线都是一片深情!

母亲深深养恩报不尽

我母亲手特别巧,很多东西她只要看了以后就能做出来,酥烧饼、油烧饼、包子、馒头这些主食她全都会做,炒菜也炒得非常好。我爷爷奶奶都最爱吃她炒的菜。只要我爷爷说:“我想吃油酥烧饼。”她说:“爹,您放心。我今天就给您做,肯定给您做。”片刻之后就有热腾腾的油酥烧饼端到爷爷面前。爷爷爱吃蜜饯果脯,奶奶爱吃秋梨膏,母亲都记在心上。她出去“偷艺”,学会了就回家做给老人吃。爷爷奶奶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除此以外,在我的记忆中,母亲非常有绘画的天分,她看到什么就会画什么。比如鸟、花等等,她瞄一眼就能画出来,而且都活灵活现的。后来我长大一点,她就教我画蛤蟆、鱼、鸟、花等等。每次看着她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们都拍着手叫好,打心眼儿里佩服她,觉得母亲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当时我们家的房子是五间瓦房。前面的正房是佛堂,用来供祖先的牌位,一边儿是我大伯父和二伯父家,另一边儿是我爷爷奶奶住,里屋是我们家。房子顶棚上面都互相连通,墙都是砖砌的。平常只要我爷爷奶奶夜里咳嗽一两声,我母亲都能听得见,然后就立马过去给他们送药。她对待爷爷奶奶完全是用心孝顺的,处处表现出对老人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