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辈的期望
对于后辈的期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尽自己的努力做好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能够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就可以了。现在的孩子们不喜欢听老人讲家史,我想就让这本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留给孩子们吧,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祖辈在旧社会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让他们知道人生艰苦,活在世上不能只为了享受,必须要奋斗,只有经历了困苦之后,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
2000年,祖孙家中合影,前左为外孙子孙楠、中为孙子王天轶、右为老伴曹炳英
后记
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感触颇多,真的没想到自己这样平淡的一生会有这么多值得回味的过往。梳理的过程,也是积攒力量,爆发动力的过程。
贫瘠的山村,苦涩的童年,逃荒的岁月,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成了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篇章。纵然有苦有泪,回味起来却可以渐渐体会那时生活中的甜,有嬉笑玩耍的伙伴一起度过共同砍柴戏水的时光,有灾荒年间母亲最终舍不得把我卖掉时的亲情,有上学途中永远无法复制的风景……
经历过“困难时期”、三次脱险,辗转求学路上充满坎坷,但我永远都记得在学校里有过的美好回忆,有复习功课的操场,有入团宣誓时的得意,有参加天安门广场检阅的自豪,也有抗美援朝入伍的失落,但是沮丧过后仍旧是一片艳阳天。
机缘巧合,考进铁路系统,开始了自己的铁路公安职业生涯。从抄车号练习生到人事助理干事,一帆风顺的铁路工作给我的职业生涯开了一个好头;支农下放,三年的基层锻炼让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一步登天,进入公安部十局,让我从理论到实践全副武装自己;“文革”开始,受到冲击,工作很难做出成绩,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把我击垮,这些历练让我能够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快;“文革”结束,公安恢复名誉,自己继续为铁路公安事业奉献力量;也曾经历荣耀时刻,三次护卫国家领导人的专列。细数铁路公安职业生涯,有起有伏,有悲有喜,但自己做到了无愧于心,服务人民。
退休后,发挥余热。从特约律师到家委会主任,发挥自己的特长,继续工作7年时间,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非典”期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赋闲在家后,养生、保健、唱歌、会友都为平淡的生活添加了许多色彩。
现在的自己虽然已经走过了生命的一多半旅程,但对于未来仍旧满心期待,专心养生保健。
对于亲人,除了感恩没有什么更能表达我的心情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嫂的照顾之情,如今已经无法回报,唯有永远感怀他们为我付出的一切。老伴是我人生路上的伴侣,风雨同舟,为这个家支起一片天,非常感激她为家里的默默奉献。
回顾自己的一生,我感到非常满足。小时候遇到过恶境险势,经历过动荡与灾荒,经历过“文革”,自己一直幸免无事,这就让我很知足。这一生平安度过,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福分。
回忆录书写过程中得到回忆久久的大力支持,许多朋友(名单附后)的倾力相助,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孔祥兴、孔梦群、孔梦喜、孔志峰、李云英、陈玉花、陈福海、王运荣、霍连城、郑凤臣、李朝瑞、潘清三、国秀红、孙玉秀、高德元、刘素贵、周志增、庞瑞林、陈卫东、梁泰、高振南、尤利军、朱奎成、张橱贵、梁学才、魏玉增、齐振荣、陈玉春、白羽、尹有、孙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