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9月9号,纪念堂的活动在报刊上报道以后,纪念毛泽东的活动在全国兴起来了。诬蔑、曲解、歪曲毛主席的整个言词在全国这个形势里头就少多了。整个儿是一个大的分水岭,红色文化活动实际上是针对社会上“反毛”,对毛的否定样这一个动向去开展的。现在社会上仍然有一些人否定毛主席的功劳,甚至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等等,这些极右的反动势力妄图配合国外的“颜色革命”。而我们的“红色革命”就是针对他们的,我们要搞我们自己的红色宣传。
组织更多人参加红色文化活动
采访者:其实现在社会上有好几种与红色有关的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红色线路的开发。咱们做这个红色文化的活动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王德成:是有一致的地方,红色旅游网有一个叫江山的人,我们关系都比较好,他们开展的这项活动都10年了。“红色旅游”的开发是在国内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意挑选出来的。过去曾经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已成为旅游景点的地方有很多,像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包括北京在内。
我们的“红色文化”就是从精神上,通过学习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书法、毛泽东红色歌曲,歌颂毛主席和共产党,是从文化这个层面上做起来的。况且咱们中央也有政策,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搞起来。我们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没力没钱出智慧。我相信到以后就形成一个产业链,能够不断有点儿盈利,不断有点收入,使这个活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现在四川重庆的薄熙来在那边搞的那个“唱红打黑”也是主导“红色文化”,宣传继承革命传统的。该做的要理直气壮的去说、去唱、去演、去做,这就是“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采访者:您觉得咱们做红色文化的宣传,包括开展活动,它的长远意义在哪儿?
王德成:首先是为了保障我们党和国家不变色,保证我们的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你看前苏联、东欧的演变和现在的中东乱局,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实施围堵和“分化”、“西化”中国的战略。现在我们虽然壮大起来了,他们在经济上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在处理许多重要的国际问题方面也需要中国的配合,但他们的对华战略依然没有根本性的调整改变。一个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在军事上搞包围圈;再一个是企图搞金融战争;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在这种情况下,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90后”、“80后”、“70后”这些年龄段的人群,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不是很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是很深刻。因此我们考虑通过“红色文化”的宣传,使中华民族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力和全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红色文化”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这个。
虽然我们的团队现在势单力薄、人员有限,像北京就是可数的这几个,但是我们经常组织活动,张三李四许多老朋友老熟人都知道。以后我们的活动还要进一步加强。我这个书的最后一部分可能还要涉及我在参与中国党建网红色文化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朱新华的邀请,参加“红色文化”组委会活动的事,我也是担任宣传部长。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使得“红色文化”走向联合,有组织、有计划地达到盈利。当然,公益性是主要的,但是最后还得在经济上有点效益才行,要不怎么运转下去呢?老是伸手向别人要也不是个办法。我相信我们以后会有更大的发展。
你看回忆录准备过程中,如果不是你们提醒,要不是我这儿最近在找材料,很多感想就还是沉淀在脑子里头。一提、一说、一找,然后信件也找到了,有些资料也找到了,使我们搞“红色文化”宣传更有根基、更有资本了,我的心里头非常踏实、非常高兴。
采访者:影响年轻一代是漫长的过程。
王德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耳濡目染慢慢就会被感染。
采访者:像您刚才提到的接下来受邀去担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也是为了去宣传“红色文化”,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去宣传吗?
王德成:是。几乎没有报酬。
采访者:也是为了宣传“红色文化”这个事情。我想问一下其实您已经到了这个年龄,可以有其他的更好的生活享受,为什么现在六十多岁了还要揽这么多事情?
王德成:觉得是一种责任,是感恩。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有心中的理想。
做这些觉得很快乐。像2011年春节初二的时候,我给陈太平秘书长打电话,因为2010年9月5号他给姚治华先生的办书画展搞得非常成功。初二我给他打电话说:“年后咱本搞一次大的活动,把几大协会秘书长请来开会。”陈太平秘书长就非常高兴,说:“太好了,您请吧!您请来以后我给他们准备礼品,准备开完会以后的宴会。”我很高兴,一共请了10家吧!我们北京就搞个秘书长联系会,有“五老工程”的、中国书画联谊会的、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会(“毛诗会”)的、国日史编辑委员会的,还有文化艺术团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人民大会堂的、中国扇子协会的等,好多家。
组织更多人参加红色文化活动
我相信参加组织的人会一年一年地多起来。这与我们坚定的信念有关,朝思暮想地想着怎么把大家组织起来。
采访者:说到“红色文化”,您是2002年、2003年就开始接触了,后来和冯黎他们这些特型演员艺术团是怎么结识的?怎么走到一起的?
王德成:这个也是缘份。现在我们在好多活动中,比方扮演毛主席的演员,接触的就有几十位。最早是在毛泽东去世30周年前后,我们就认识了彭江老师。他过去是河北的摄影家,和毛主席的二儿媳妇——邵华将军的关系挺好的。大家坐到一起,一谈就有共同语言,关系就密切了,密切了有活动就请他。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纪念堂的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结束以后,就请他们到北京饭店附近有一个名叫“毛小青酒家”的地方聚一聚,吃吃饭,总结总结会议的情况,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做安排。
说实在的,到那儿聚会,一般情况都是我们自己出钱,有时候AA制。除了“毛小青酒家”,我们还有一个聚会地点,在南池子那边,离天安门很近。我们举行完活动,在人员能坐得下的情况下,我们有时候是毛家的李敏、李讷、毛新宇他们,有时候再加上工作人员,我们都是小范围的。再一个就是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还有一些和我们关系比较亲近的,就到附近吃饭、喝酒、聊天,总结总结经验。现在我们也感觉比较高兴,一般情况下还是我们自己掏钱,有时候AA制,有时候就是我自己掏钱,这几次活动都是这样。
王德成(左一)、李文芳(左二)、孔东梅、李敏(右一)在毛主席纪念堂
在南池子那边聚会,主要由王明富负责。王明富当过毛主席警卫连指导员和305医院政委。我们到那边去是因为他们那儿是一个大单位,能做毛主席生前爱吃的月饼。有时候,聚会结束,王明富他们就给我们每人一盒月饼。你看,这又是一个大家庭,又是一个圈子,和我们冬泳、舞蹈的圈子一样,我们举办纪念毛主席的“红色文化”活动也有一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