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吗?——介绍70年代苏联理论界的一场争论》,10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4年第1期。
10.《苏联理论界论发达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内容和意义》,10千字,载于光明日报社《资料与文稿》1984年第27期。
11.《苏联发达社会主义主要观点简介》,8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5期。
12.《赫鲁晓夫时期在法制方面的某些改革》,10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5期。
13.《苏联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问题的观点和争论》,17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马列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5年第5期。
14.《斯维特拉娜·阿里卢耶娃》,4.5千字,载于《国际共运》1985年第2期。
15.《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32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马列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5年第15期。
16.《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由来和发展》,20千字,本人与姚洪芳合作,载于社科院马列所《马列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5年第16期
17.《斯大林逝世后的苏联政治》,23千字,载于《政治学论丛》,华中师范大学1985年9月出版。
18.《赫鲁晓夫同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的意见分歧》,8.3千字,载于《国际共运》1985年第5期。
19.《赫鲁晓夫时期政治经济体制讨论会综述》,8.3千字,载于《国际共运》1985年第6期。
20.《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治体制的几项改革》,10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5年第2期。
21.《苏联理论界论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11千字,载于中央党校《理论研究资料》1985年第139期。
22.《赫鲁晓夫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一次失败的试验》,9千字,载于吉林大学《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1期。
23.《赫鲁晓夫关于吸收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理论和措施》,11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6年第1期。
24.《苏联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18千字,见中宣部1986年3月《关于苏联东欧一些国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参考材料》之三。
25.《浅析赫鲁晓夫的干部更新》,8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问题》1986年第1期。
26.关于苏共27大的书面发言,0.8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问题》1986年第2期。
27.《从全面建设共产主义到全面完善社会主义》,6千字,载于《国际共运》1986年第2期。
28.《苏联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动向》,11千字,载于吉林大学《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第1期。
29.《评赫鲁晓夫的干部更新制度》,7.5千字,载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今日苏联东欧》1987年第1期。
30.《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的某些改革》,8.5千字,载于中央编译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第4期。
31.《苏联提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新概念》,0.6千字,载于《中国法制报》1987年10月21日。
32.《苏联强调社会主义人民自治》,1.4千字,载于《中国法制报》1987年11月16日。
33.《1953年苏共中央七月全会是苏联改革的开端》,6千字,载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87年第1期。
34.《苏联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段划分的理论》,12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7年第1期。
35.《苏联党政关系中的几个问题》,9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8年第1期。
36.《全俄肃反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整顿和改组》,8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8年第2期。
37.《苏联政治体制理论概念的形成和发展》,10.7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8年第4期。
38.《苏联有关法制建设的动向》,1.3千字,载于《中国法制报》1988年1月23日。
39.《苏联为适应改革加强立法工作》,1.4千字,载于《中国法制报》1988年4月25日。
40.《斯大林时期党内个人崇拜的形成和发展》,6千字,载于上海外语学院《苏联问题参考资料》1988年第2期。
41.《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与社会主义民主》,1.2千字,载于《法制日报》1988年7月11日。
42.《苏联强调社会团体的作用》,本人与于冬梅合作,1.6千字,载于《法制日报》1988年8月8日。
43.《斯大林逝世前后的贝利亚》,7千字,载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88年第3期。
44.《关于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6千字,载于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世界历史》1988年第1期。
45.《析苏联的公开性方针》,10.5千字,载于国家教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参考资料》1988年第7期。
46.《谈谈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1.1千字,载于《法制日报》1988年10月10日。
47.《论苏联政治体制的三次改革》,12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问题》1988年第5期。
48.《在首都部分专家学者谈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1千字,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问题》1988年第5期。
49.《战后苏联政治体制中的社会团体》,本人与于冬梅合作,7千字,载于吉林大学《苏联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第3期。
50.《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5.5千字,载于中央编译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8年第6期。
51.《关于苏联政治体制的十个问题》,14千字,载于黑龙江苏联和远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与借鉴》1989年第1期。
52.《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多元论》,5.6千字,载于本校《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
53.《苏联大力精简国家机构》,1.3千字,载于《法制日报》1989年5月22日。
54.《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多元论”》,1.2千字,载于《法制日报》1989年5月31日。
55.《叶利钦事件》等20个条目,9千字,载于《新学科、新知识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6月出版。
56.《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体制改革》,6.3千字,载于《国际共运史研究》1989年第3期。
57.《苏联理论思想的新动向--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多元论”》,7.5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9年第1期。
58.《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4千字,载于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与东欧》198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