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一年,我都要出去旅游一二次。2004年我和爱人曾利用暑假去探望留学的儿子,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居住两个多月,并游览了加东所有主要城市。时间虽短,但我十分用心观察了解。深感彼国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恰恰是他们解决得很好的问题。比如,在社会大文化下,多元亚文化的共存问题,环境保护、人和自然共生共荣的问题,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都有质的、根本的解决。其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也值得我们学习。河南的《大河报》是一家发行百万以上的都市报,我回国后,该报记者采访我,我们曾就国外的建筑和城市建设对话,该报用一个整版予以登载。我认为发达工业国主要是设计和建筑理念科学、先进,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功夫在地下”。201年我去欧洲八国旅游,今年又到美国东西海岸主要城市和夏威夷旅游,发人深省,感触良多。因为外孙小,我和爱人只好轮流旅游。爱人这两年也到了欧洲和俄罗斯旅游。
悠闲小憩
2010年在瑞士
退休之后的这几年,我的心态变得更加坦然,更加平和,性格也变得更加豁达、更加乐观。风风雨雨几十年,曾经沧海,“名利权情”、“酒色财气”,“‘神马’都是浮云”,只自在享受这美丽的夕阳时光。
虽然老来的我心胸豁达了,但感情却脆弱了。50岁之前的我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而现在我的孩子们都知道我最爱哭。每当看到电视里报刊里讲述穷苦家的孩子在困境中奋斗,我就泪流满面。那种深入骨髓的人生体验是永远磨灭不了的,那种天然的同情是融化在血液里的。
人生概述与悟语
如果让我对自己的数十年人生做一个概括,我认为:
在人格特质方面:“四端”皆有,名利也存;(“四端”指孟子所说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率性自然,正直倔强;
同情弱者,重信尚义;
小有聪明,敏而好学;
创新好奇,自由独立。
在背景条件方面:
出身寒门,
一介书生,
半个残废,
地方学校。
人生的亮点:
一庄之秀,高考状元;
一篇报告,一部著作;
滥竽教授,忝列专家;
桃李芬芳,曾戏“海水”。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诚可信也。以我的背景条件、个性特点,我的人生自当会是:虽经磨难而无大碍;非贵非富而又衣食无忧;芸芸众生而又小有成就;一介书生却拥有了一段传奇。
我也像大多数人一样,“少年不识愁滋味”,眼中无差别,心中无芥蒂;青年时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雄心壮志冲云天,有憧憬、有梦想;壮年、中年时期,尝尽人间百滋味,犹自负重前行;到了老年,乐天知命,平凡中作乐寻高兴。
小时候,我相信鬼神,爱听鬼神的故事而又害怕鬼怪。集六十余年之见闻,鬼神尚无经验。至于六和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采取“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态度,是理性和包容的。对于“天人感应”难置真伪。我们还是像孔老夫子那样,“不语”为好。而“因果报应”之说,并不虚妄。如果按照佛学的“因果通三世”诠释,大多都能解释,所以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过:“所有各派的一切哲学家都以为因果规律是科学的基本公理之一”。至于“天命”,自谓孔子在《论语》最后一章里提出君子要“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有其深意。我理解,“天命”是客观存在的宏观世界的“大道”,以及微观个体与生俱来的主客观差异。宏观世界浩淼无比,人类所能探知的还很 少,更多的是未知的和不可预测的。个体之间的基础和起点就是不同。天命不可违,一个人.应该“不怨天,不尤人”,“乐天知命”,心安理得,接受自己的命运,努力去做,但行好事;不以好命得意忘形,不以差命自暴自弃,而应知时守时,知进知退,面对机会积极把握,面对挫折,能屈能伸。“知命”还包含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工作、学习和体验人生,使生命更有意义。如果说,生命是时间的长度,那么努力和奋斗平添了波澜和色彩,从而使生命有了厚度和浓度,变得更有分量和醇美。
当然还应该看到,一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法国学者勒塞克尔说过:如果人是不幸的,那也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的原因,这些原因和事物的性质毫不相干。那么,如果实行一些新的原则,重新缔造人类的幸福是完全可能的。勒氏虽有偏颇,但揭示了个人命运和幸福与社会息息相关。当中国社会成功实现了转型, 当“人是目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得以真正贯彻,马克思所憧憬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会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人生都会绚烂瑰丽,溢满幸福。
一、《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所获奖项及当时报纸的报道
1989 年,《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被评为年度企业管理优秀著作乙等奖
1993 年 12 月 14 日,《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1990 年,《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荣获第四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 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的“关于颁布1978 年度企业管理优秀论著奖的决定”评为乙等奖
1988 年 4 月 23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出版
1988 年 12 月 15 日,《文汇报》报道《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
1988 年,《企业管理参考》第 80 期对《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评介
1988 年,《学术论坛》第 6 期对《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的评介
1989 年 1 月 22 日,《文摘报》对《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的评介
1989 年,《博览群书》第 3 期对《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的评介
1988 年 9 月 19 日,《经济日报》报道《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