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一个堡子人--张正福回望人生 第18节

点击:

我多么纯粹和热烈地爱着爱我的人,我的爱人、儿子、孙子,我释放了真实的爱,朴素而深刻,不但爱人至爱、亲子至爱,而且包含一切人间之爱。一生中两人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摩擦,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之中,只能通过现象体悟本质,因为没有人直接生活在爱的本质中。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当成是爱的本质展示给人们看,不用说,那肯定是在做秀,而且做得很不高明。

突然,我感到忧伤,我思念着爱我或怨我的人,又想到总有一天连同他们的爱和怨都不存在,如此触动我的心灵的情感将不再存在,而我自己也不再存在。我突然感到这样的忧伤……

年逾古稀的“北漂”

1998年元月,我从事了38年的农村电话工作结束,刚退休时还多少有点不习惯,想要继续发挥余热,但转念一想,虽说我的头脑和身体都还可以,但毕竟年纪大了,离开农村电话这个平台也无力可使,只得转变观念,安度晚年的退休生活了。

1999年小儿子春涛研究生毕业之前,我和老伴一起来到北京。那时我们住在大江胡同群智巷,我从兰州来到北京待了一个月就回去了,老伴为了给儿子做饭住了四五个月。2004年4月24日我又来了,当时小儿子已经博士毕业,生物药品检定所于2002年分给他一间平房宿舍,我们过来看看他。

2005年的9月底我又到北京,这次是专门给小儿子买的新房子装修来的。装修完以后已经是11月初了,看着敞亮的新房子,我的心情非常好,于是跟老伴商量说:“我们住在新房子里过个春节吧,在北京还没过过春节呢。”于是我和老伴当年在北京过了春节。

说起我退休后“漂”来北京,有些人不理解,我也常常想,我现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跑出来干什么。古人说得好:六十不出走,七十不留夜,八十不留饭。我来到北京,是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吗?北京对我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世界,这里有许多我从没见过的新鲜东西,我看看没见过的,就是给眼睛解了馋。

京味儿十足的胡同和四合院

1999年,我和爱人来北京后住在大江胡同群智巷一间8平方米的平房里。这间平房是张振普借给我们的,这是我第一次住胡同,也对胡同有了第一次了解。根据1989年邮电部邮政总局主编的《中国邮政编码大全》统计,北京有一千三百余条胡同。实际上,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北京的胡同浩繁以千计,若问到底有多少,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老话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虽然第一次住进胡同,但我也十分喜爱“胡同文化”。胡同里冷清寂静,门大多是虚掩着的,徜徉在悠悠的胡同里,仿佛穿行过了老北京几百年的漫漫历史。在胡同里,北京人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但大街上的新闻,还是一点一滴渗进了胡同的深处,胡同里的人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把时代的脉搏掌握在手中。

北京人是很讲究走路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但是身处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似乎总有点内心不太安生的感觉。而串胡同大不一样了,那心态是自由的,那感情是亲切的,似乎更安全、更踏实。但北京人又十分谨慎,讲究礼数,无论怎么都不能失去方向感和方位感,所以胡同里大多也是横平竖直,到哪儿都能知道南北西东。北京人无论在哪都能明确地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立足之处在京城的什么位置,还能知道它与中轴线的距离是多少。

闲暇时我喜欢到处串胡同,几条很有特点的胡同我都去过。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全长有3公里;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一尺大街是最短的胡同,东西走向,全长不到30米,现今已并入到杨梅竹斜街;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的钱市胡同,宽度不足0.5米。在这个胡同若两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大江胡同里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四合院就是房子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拢,形成一个“口”字型结构。规整的四合院大门都是朝南开,这种是最好的,实在不行,朝北开的也勉强凑合。大门一关起来,院子里形成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生活在这一片天地里的一家人,和和美美,乐在其中。四合院的院落中可以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处处是风景。许多北京人喜欢在院子里养金鱼,种石榴树。石榴树本来无奇,但因具备了“多子”的美好寓意,很让人们喜爱。

大江胡同除这些采光充足、方正规整的四合院外,还有很多大杂院。这些大杂院原本也曾经是四合院,只不过后来院内的住房越盖越多,住的人家越来越多,房子也就不成样子,渐渐没了“形儿”。

大江胡同距金鱼池只有二三百米的距离。金鱼池原来是元、明、清的饲养金鱼之地,附近有不少达官贵人的园亭楼阁,风景秀丽,但到了清末,金鱼池一带开始衰落,园亭废弃,美景不再,鱼池变成了臭水坑。附近的劳苦人民居住在简陋低矮的窝棚里,生活贫困,处境凄惨,金鱼池成为了旧北京有名的贫民窟。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龙须沟》就是以这件事为蓝本创作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对金鱼池地区进行了彻底改造,把龙须沟改为暗沟,又填坑修湖。竣工后,湖水清澄如镜,池岸砌有水泥栏杆,沿岸种植垂柳,成了一座小型公园。至此,金鱼池面貌大大改观,居住于此的居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金鱼池东街、中街、西街即为原金鱼池旧址所在,这里已经盖起了一幢幢六七层的白灰色楼房,干净古朴,安静典雅,很难让人想到以前那破败的样子。

胡同就是这样,让人感到安心、放心,生活其中也方便而舒适之极。

前门歌酒暮不休

大江胡同属于前门地区,住在那里的时候,我和老伴经常在晚饭后出去遛弯儿,感受前门地区十足的京味儿。正阳门位于天安门的正南,箭楼位于正阳门城楼的南侧,从这里行走约300米就是前门大街,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商业街之一。

2008年,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建成了独具特色的仿古商业步行街。步行街上全都是灰色仿古建筑,连路灯都是老北京的鸟笼子造型。这里有着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全聚德的烤鸭、瑞蚨祥的绸缎、同仁堂的中药、都一处的烧麦、内联升的布鞋、马聚源的帽子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老北京品牌产品。傍晚时分,我和老伴坐在“全聚德”门面旁的台阶上,观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和斑斓变化的街景,想象着发生在这条百年老街上的荣辱兴替、悲欢离合。

前门西大街路南是老舍茶馆,这是一家有文化气息、能体现老北京味儿的茶馆,当时的票价是100元。规整的四合院落,地道的京味儿小吃,有滋有味的多样化表演:京剧、评书、皮影戏,不一而足,一进门,人们就被浓浓的茶馆文化气息所感染。在这里,既可以了解北京的茶文化,感受北京的民俗,还能喝点儿小茶,放松身心,真是好不惬意,怪不得本地人那么喜欢这里。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也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而又别具一格的繁华商业闹市区,位于前门的西南侧,距今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许多著名的老字号都发源于此,这里至今延续着老街的繁荣。

在这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栅栏西端的北京大观楼影城。大观楼影城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之一。门前挂有“中国电影诞生地”的牌匾和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匾额。一走进去,大观楼影城的第一任经理任景奉的雕像就映入眼帘。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电影《定军山》问世,成为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定军山》不是真正的故事片,只是一个京剧艺术的短纪录片,但因为是中国人自己拍摄、放映的最早一部民族电影,据说在前门大观楼放映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曾出现过万人空巷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