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陈鹤鸣回忆录 第11节

点击:

识字只是夜校课程的一部分,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另外开设唱歌、算术等相关课程,丰富这些后勤人员的精神生活。夜校每星期一次,学生会成员和报名同学轮流执教,分工明确。

还有一项学生工作——组织学生代表管理学校的伙食,我认为很有意义。过去,伙食归学校的总务长管理,学生们不了解采购状况。当了学生会主席后,我反复思考,最后觉得这个事情学生有权利知晓。通过与食堂方面工作人员的协商,食堂同意我们向食堂派学生代表。采购的时候,代表跟着总务长去买煤、买米、买菜;此外还要帮厨,一般在不放假的那个星期天食堂较忙,学生代表就帮他们洗菜、洗碗。这样一来,财务状况公开透明,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学生代表参加劳动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食堂方面也稍微减轻了食堂工作人员的重担,真可谓一箭双雕。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学生会工作纷繁琐碎,不可避免地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让学习与工作组成的天平两端平衡,我动了不少脑筋。

首先是工作不独断专行,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对部门的分工明确,任务下达后,我不去干涉太多,只是给予辅助。但我也不是放任不管,自己起到带头引导的作用。比如做夜校教员,虽然这是学习宣传部门的任务,但我也参与其中,讲过好几次课。

这段工作经历给我的影响至深,从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都辩证地看待亲力亲为的行为方式。我觉得做领导,特别是做一个好领导,主要应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我要做什么,全局的工作策划才是领导的工作重心,比如抓食堂管理的想法;二是注重分工合作,凡事点到为止。

至于学习方面,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我记得有位同学不会解题目,老师就用戒尺打他的手心,最后手掌肿得很高。

高中成绩的计分采取平时成绩占60%,月考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20%。按照我的学习理念,平时成绩很好,就算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无法参加期末考试,仍可轻松过关,毕竟平时和月考成绩占了80%的大头。学校为未能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开设了补考制度,但我怕麻烦,总认为已经及格了,还补考干嘛啊!

不过,我有一个好的学生会秘书长。我俩是一个班级的,课桌又是挨在一起的。上课时有人找学生会,往往是他主动出去接应处理。

不过,在我任期届满,即将离职的时候,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张大字报。

博学中学是半封闭式的,学生们住校。我管事很多,难免就会触犯同学的利益。比如宿舍熄灯,睡前大家都喜欢用热水泡脚,因此不愿熄灯,但我强制性规定晚上10点宿舍统一拉电闸。长此以往,不满的声音就渐渐浮出水面。

那次我路过食堂,看到了门口的一张大字报上写的是学生会主席陈鹤鸣的罪状,顿时惊呆了。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面算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面对这样的大字报,我说不出心中滋味,只觉得脸颊火辣辣的,脑袋里波涛汹涌地闪现出各种各样大家指指点点的画面,沉重得连步子都迈不动了。

不安的情绪慢慢地冷却了,然而委屈的心情却接踵而至,我怀揣沉重的压抑感,话也少了很多。恰好当时患了严重的支气管炎,我就回家养病了。

这不能算作少年时代的低谷,充其量是一次挫折。一个人遇到挫折以后该怎样对待?这是我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不管做什么,总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反对的人出现了过激的行为,该怎样处理?养病的时候,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时常要和硚口区团委的领导直接对话,毕竟区团委也要依靠我们了解学生动态、布置安排工作。一来二去,彼此就熟悉了。后来区团委同志来看我,总劝我说:“你别计较这些事儿”、“你甭管他,他贴他的”。这些话虽简短,但我却慢慢品出了道理。众口难调,泰然处之,凡事只求问心无愧。所以,我很庆幸十几岁时经历了这次打击。“文化大革命”时期再次被张贴大字报,我也就无所谓了。

 

社  会  活  动

解放后,我亲身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活动,有的活动是为了配合政治运动,有的则是区团委分派的任务,有的纯粹出于惠顾学生利益的考虑。

武汉是座大城市,在奴化教育的影响下,“亲美思想”、“崇美思想”、“恐美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一时间无法消退。解放前美军很多,后来他们整出不少荒唐的闹剧。最严重的就是景明大楼事件。美国军人在景明大楼进行集体强奸,受害人涉及舞女、城中名媛。这与在北京发生的沈崇事件相似,影响很恶劣。

英国教会学校——湖北汉口博学中学

不过,景明大楼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中美关系正式进入了交战状态。“仇美思想”、“鄙美思想”、“蔑美思想”应运而生,用这三种思想批判人们脑海中陈旧的老三样,就是所谓的“三视”教育。

教会学校也受到了影响。抗美援朝时,英国佬站在美国一边,趁机污蔑中国。所以,博学中学举办了一项运动,名为“两反一清”。这个活动不是全国性的,而是学校内部自主开展的。

“两反”主要是“反诽谤”、“反侮辱”,实际上就是反对诽谤我们国家、反对侮辱我们国家;“一清”则是清理学校的帝国主义资产。以前,学校是英国人的资产,清理资产以后就把他们全部赶走了。

这些运动目标明确,为当时的抗美援朝服务,政治色彩鲜明。除了社会上流行的口号,学校的具体教育工作也紧紧跟进:如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华史,中国如何沦陷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老师们会自觉地在课堂上给大家宣讲这些历史知识。

学生会成立了读报组,通过读报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社会新闻的真相,北京的沈崇事件、武汉的景明大楼事件,从报纸上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为了更好地揭露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广泛采用活报剧的形式形象地刻画侵略者的丑态,演美国佬怎样控制联合国、操纵其秘书长等相关内容。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高涨,演出时特别卖力。

团支部开展读书活动,还推荐读一些苏联小说,例如《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请武汉市的市委宣传部长来校做报告动员。这个部长讲得特别好,富有感染力,说服力极强,后来大家踊跃报名参干,与这次报告有关系。

博学中学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师生们战斗意志显著增强。武汉市委点名要求博学中学,介绍参干运动经验,我和学生会副主席马远崇前去汇报情况。汇报工作结束后,由于我们没有邀请信,市长亲自带我们两人参加全市欢送参干学生宴会。那时我们还是学生,在这样的场合难免拘谨,只是闷头吃东西,席间,马远崇还悄悄告诉我:“这是我第一次吃西餐。”

担任学生会主席期间,我的社会活动主要涉及两方面:

第一件大事,被选为区人民代表,出席武汉市硚口区首届人民代表会议。当时,有个县举办了一次人民代表会议,具体的县名我记不清了。后来毛主席说人民代表会议应该推广,全国随即展开学习热潮。中学代表只有三个人:我来自博学中学,是学生代表;另外两个代表来自武汉市二女中,一个是学生代表,一个是教师代表。二女中就在我们学校的附近,相隔二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