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陈鹤鸣回忆录 第31节

点击:

进入1994年,我觉得力不从心了,既要当公司经理,又要教学,还要带研究生和科研,就算我三头六臂,神通广大,也真的招架不住了。这时我也正好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我坚决要求到时就退休,学校满足了我的要求。

我大学毕业就与清华结缘,清华是我安身立命的家园,施展才华的天地。从青年、壮年到老年,我始终在清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环境熏陶下成长,做一个地地道道、不负众望的清华人始终是我不懈的追求。如果我在清华的岁月里还算学实德厚,业有所成的话,那也是清华的传统、校训、校风的光芒在我身上折射出的华光。

能源工程委员会

1979年11月我参加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就开始广泛参加学术活动及学会工作。我曾在下列学会中兼职:

(1)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连续三届)

(2)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学会理事(连续三届)

(3)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连续两届)、主任(连续两届)

(4)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高温专业委员会委员(连续三届)

(5)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委员

(6)北京腐蚀与防护学会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7)中国科学院腐蚀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连续两届)

(8)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耐蚀与表面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9)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技开发部主任

(10)《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编委(连续两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下设有十多个专业委员会。1983年5月,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锅炉厂举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学会的张文奇理事长的直接关怀和具体指导。会议决定将委员会挂靠在清华大学工物系,因为我在清华工物系当核材料教研室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许维钧高工被选为主任委员,我被选为常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核材料教研室马春来被选为秘书长,负责日常事务,处理来往函电及掌管印章。

专业委员会下设了两个学科组——核能学科组和煤炭学科组。除举办核电和煤炭学术讨论外,还对一些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等组织学术讨论会。从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共举行了32次学术讨论会,其中核能学科组共召开了22次,煤炭学科组举办了6次大型学术活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历届主任委员、正副秘书长合影

首任主任委员许维钧教授(右四)、第二任主任委员陈鹤鸣(左四)、现任主任委员白新德教授(左一)、首任秘书长马春来教授(左三)、现任副主任委员张伟国研究员(左二)、现任秘书长张政军教授(右一)、曾任副秘书长的沙仁礼副研究员(右二)、曾任学会副秘书长的许淳淳教授(右三)

核能学科组

当时,国家正在发展核电。首先在秦山建了核电站,后来又在大亚湾建设核电站。我们很担心,虽然建核电站是好事,但是将来一旦出问题,核污染都是一大片,如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后来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现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等,都说明迄今核电安全仍然存有潜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核电站事故大部分与材料有关,因此核反应堆的安全隐患、引发事故的原因调查,格外引起各国家有关方面的注意。我们从事核材料学术研究者,应向有关单位经常敲响警钟,义不容辞。

能源工程委员会为了引起大家对核电安全的关心,决定召开全国核电设备腐蚀与防护学术交流会。为了开好这次100人左右的大会,我们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大致需要一万多块钱,必须有单位赞助。最后我们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和中国核学会两个全国一级学会的名义向中国科协学会部申请这次会议的经费,他们也觉得这个会议很重要,同意拨给人民币13000元,作为这次会议费用。

经费问题落实了,我们就决定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这次大会,并以两个全国学会的名义,向有关单位发会议通知。

 

1985年6月,北京全国太阳能材料腐蚀与防护学术讨论会合影,前排右一为陈鹤鸣

1986年5月份会议在洛阳召开期间,苏联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核事故。核污染严重,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人员仍然进不去,目前还不能住人,核电站周围很多人患放射性疾病。

一听说这个严重的核事故,九十多位与会代表经讨论,一致认为应该给中央有关的部委和领导写一份《专家建议书》,引起他们的重视。

《专家建议书》不仅递交给有关的部门,还呈交给当时的副总理李鹏、科委主任宋健。李鹏副总理收到后马上批示给二机部的核电办,宋健批示给核安全局,要求他们落实,不是“你知道、我知道”就行了,而要组织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拨一些课题经费。

后来国家在“七五”规划中专立了一个项目——假想失水事故工况下,燃料包壳的氧化研究及其软件开发。将此项目交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课题的内容是研究核电站失水情况下,会发生什么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失水”指没有水了,像现在的日本福岛核电站那样,失水后堆心熔化,放射性的物质外泄,使周围地区和海洋造成严重核污染。

项目的诞生,归功于洛阳会议的成果。由于有副总理李鹏的批示,所以各个相关部门都相当重视。说来也巧,当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理事长是李鹏在延安时期的老师,否则怎么可能这么快把《专家建议书》递上去,让他知道呢!《专家建议书》是我们学会比较大的一项会议成果。中国科协开大会的时候,还把《专家建议书》编入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文件汇编中。

这是核电站方面的,目前大家共同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太阳能的研究愈来愈热,也引起能源工程委员会的关注。原来利用太阳能洗澡的热水器寿命长短不一,我们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一个全国太阳能的材料腐蚀与防护学术讨论会,大家互相交流经验,推荐的技术使现在太阳能设备的寿命延长了,这也是我们一项对社会的成果。

另外一个领域涉及地热。能源工程委员会可开展的范畴确实很广,所有能源,只要我们想过问都可以过问。中南海的地热出问题了,地热泵打不出地热水,首长没法洗澡,游泳池的地热水也不能供给了。领导们特别着急,情急之下得知了我们单位的信息,就把我和许维钧高工请去并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后来我们还先后对北京、福建和天津地区的地热材料腐蚀实况进行了调查。

煤炭学科组

专业委员会分工让我负责过问煤炭学科组的工作。当时,煤炭领域中材料腐蚀与防护工作在我们国家中是比较落后的。煤炭学科组成立以前,我们国家的煤炭领域里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后来我们在北京的京西矿务局成立了煤炭学科组,并召开了全国煤炭行业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专家。实际上煤矿有些材料腐蚀问题解决起来很简单,因其他的行业早已解决了,不用额外发明创造,只要植入其他领域的技术就行了。例如,大家都要坐电梯下矿井。过去矿井电梯的钢丝绳特别容易损坏,不到半年就要换一次,否则容易发生事故。专家们只用了一个简单的防护技术,解决了问题,把钢丝绳的寿命由半年延长到两年多,节约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