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历史的转经者与时空--我的父亲马得志 第25节

点击:

国家和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有功于时代的人民艺术家,1983年吴敏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出版者协会授予全国宣传画荣誉奖;1984年被国务院文化部、中国美协邀请为全国第六届美展评委;1996年被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聘为《香港回归祖国》宣传招贴画评委。

给吴敏的人生染上悲剧色彩的重要原因是他的身体状况,他是一个为了工作不爱惜身体的人。90年代他就患了脑栓塞病症,治愈后他仍不注意保养和治疗,致使第二次脑栓塞发作,在他的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疾病使他行动迟缓,动作失调,甚至认不出过去的熟人了.但是,他每天依然能够坐在画架前,一笔一笔地画着。但画面上不再是具像的物体,而是线条与色块的组合,只有此时,他才表现出一个人的生命的本能,凸显出一个艺术家艺术生命的最后力量。

吴敏的晚年,思乡心切.特别想回到家乡平湖办一次个人画展,结果没有如愿以偿,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吴敏逝世的第二天,他的生前战友、中国画研究院著名画家李宝林,冒着被感染“非典”的危险,来到《美术》杂志社告知吴敏同志去世的消息,并希望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纪念吴敏的文章。《美术》杂志负责人王仲说:“吴敏同志是部队的优秀画家,他的宣传画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对人民群众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有些作品是家喻户晓的。对吴敏同志应该好好地纪念。”

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了曾与吴敏工作过的李宝林、蔡景楷、艾民有、隋自更、张道兴等艺术家的支持与帮助,深切感受到,虽然吴敏在美术界已“淡出江湖”好多年了,但是.一个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美术事业的人,并且用自己的作品贡献给社会与人类以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的人,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中国美术界的同仁们,都不会忘记吴敏的杰出贡献。

第五章如今的生活

吴敏去世后,我适应了一段时间,然后慢慢地恢复了往常的生活节奏。

我爱唱歌,一共参加了5个合唱团,分别是属北京市市委领导的民进合唱团、布谷鸟合唱团、海淀区统战部的诤友合唱团、海军干休所的老干部合唱团,还有一个是我们老师雷克庸[8]成立的致音乐合唱团。

 

1997年,我(前排左二)在民进合唱团

这几个乐团比起来,我个人比较喜欢致音乐合唱团和布谷鸟合唱团。致音乐合唱团完全为了音乐而生,不参加社会上的比赛,很纯粹,所以我在这里身心都可以放松,静静地感受音乐。因为曲高和寡的缘故,所以致音乐一般只去大剧院唱歌,而且用的都是原语言,比如德文的《魔笛》,拉丁文的《安魂曲》,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就用哪个国家的语言来唱。在致音乐乐团唱歌时,是我最愉悦、最高兴的时候,所以我非常自觉,再忙也愿意去。而布谷鸟合唱团是由我们一群从小时候就在一起的少年宫的老团友组建而成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

 

2003年9月25日,我(左三)参与《阿依达》歌剧演出

 

2003年,《阿依达》剧组的演员合影(前排左三是我)

 

《北京青年报》对于《阿依达》的报道(图片中左二戴墨镜的是我)

另外,我很喜欢猫,只要我有一点点时间,都要出去喂猫。我最开始养的猫是同事给的,慢慢就喂出了感情。看看外面那些流浪猫,再对比我家的猫,觉得它们真是太可怜了,整天饥一餐、饱一餐的。

在海军大院的时候,有一只野猫老跑到二楼进我家,我就跟它说,我把水和猫粮放在了外面,你自己吃,不要进屋啊。快搬家的时候,我跟它说:“我要搬走了,你怎么办呢?我真心疼你。”说完这个以后,直到我搬走的这两个月,它再也没来过。我想可能是它听懂了我的话,不愿意再来让我忧愁;也可能是它死了,我估计死了的可能性大,要不然它会来找我的。

 

20世纪90年代,我与我的俊俊、东东、西西

 

20世纪90年代,我和我家的猫

我搬到干休所以后,发现每天都有野猫到垃圾桶里找吃的,我家养了4只猫,每次它们吃饭有剩的,我就端出去给流浪猫吃,结果慢慢地养成了习惯。本来我只喂我们楼这边的流浪猫,后来遛狗时发现其他楼附近也有,最后我就从4号楼、5号楼开始,一边走,一边喂流浪猫,一直喂到我住的29号楼。那些猫跟我也熟了,一见我就“喵喵”叫。到现在我已经喂了整整10年的流浪猫了,每天早晚各喂一次,退休金的一半都用来买猫粮了。

对于喂流浪猫这件事,我坚持得挺好,风雨无阻,从不因天气而中断。我找了好多罐头盒和塑料盒,一只手拎着猫粮,另一只手拎着水,我家里的猫吃完猫粮都大量喝水,所以我不能让外头的猫渴着,走到哪先放下水,再放猫粮。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从小学4年级一直到刘家峡,我记了3大本日记,后来人家给我摘抄出版了。出版了以后,选择的相片上就是一群猫围着我,我在那喂猫。相片下面有说我是“猫奶奶”。我说:“我不愿意当猫奶奶,我愿意当‘猫妈妈’,‘奶奶’把我叫老了。”其实我不光是“猫妈妈”、“猫奶奶”,我收养了一只猫,它的孩子又生了猫,一直到现在还喂着呢,我不止是奶奶辈了。

第五章如今的生活

现在我们院里有两三个人跟我一起喂,我们还自己凑钱给这些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只要能抓到的,都给它做了绝育。猫好像有感应,知道哪些人会对它好,有时我走在路上,后面总有被遗弃的小猫追着我走,我要是不把它收养起来,它肯定死,我就往家里带,到现在我家里收养了11只猫。原来从大院带来的猫,陆陆续续地养到二十多岁都死了,现在养的11只猫都是我收养的,从小养到大,当然我也给它们做了绝育。

有一天晚上,下雪。我喂完猫回来的路上,路过水泥地的操场,没想到那里有为了停车而用油漆画的标线,落上雪以后特别滑,我不小心踩了上去,胳膊就摔断了。

其实按道理说,老年人刚摔了一跤,天还下着雪,最好就别出去了,结果第二天早晨,我不顾摔伤的胳膊,一只手拿着猫粮和水又去喂猫了,还是从29号楼喂到4号楼,两天后因为胳膊的情况比我想象中的严重一点,就请了一个保姆照顾我。

由于我比较忙,所以每天都是很早就走了,晚上回来得也比较晚。一进院子,所有的小猫们都立着尾巴欢迎我。我先回家,喂我自己养的小猫、小狗,饭都来不及吃就出去遛狗,喂外面的猫,然后才回家吃饭,吃完饭往往都晚上10点了,还不能马上睡觉,得洗洗涮涮。这些全都妥当之后,我还要上网,看看有没有需要回复的电子邮件,最后睡觉的时间往往在11点到11点半之间,第二天早晨再和往常一样,5点半起床。

 

我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猫

我现在虽然很忙、很累,但是特别享受这个充实的过程。我回家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狗就喜欢紧紧偎着我。有的小猫吃饱了,就跳上来卧在我腿上。那只小狗特别有意思,它一见小猫找我,就过去轰它,不过我家的猫多,一起围过来,小狗也害怕,就自己躲到给它买的狗垫上去了,这样一来,沙发就成了猫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