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妇闻言,喜出望外:“谢大都护恩典,奴婢定当尽心照顾贵主!”
待仆妇走后,李骁放下朱笔,从案角拿起一份密报,这是锦衣卫刚从西平府传来的最新情报。
“小太子在府中池塘落水身亡,太上皇李纯祐因悲伤过度,一病不起,已‘重病不治而亡’。”
“倒是会挑时候。”
李骁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灵阳刚查出怀孕,这消息就传过来。”
他不用想也知道,所谓的“落水身亡”“重病不治”,全是李安全的手笔。
“李安全啊,你还真是本都的好狗。”
李骁拿起火折子,点燃密报的一角,看着纸张在火焰中渐渐化为灰烬:“帮本都解决了麻烦,倒省了本都不少功夫。”
随后又下令所有知情人,禁止泄露消息出去,以免李灵阳悲伤过度伤了身子。
处理完公务,李骁起身前往李灵阳的宫殿。
殿内暖意融融,李灵阳正靠在软榻上,手轻轻放在小腹上,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今日感觉如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李骁温声问道。
“多谢大都护关心,妾身一切都好。”李灵阳脸上满是娇羞。
“没事就好,有什么需要便随时告诉本都。”李骁点头道,也算是给了李灵阳一个开口的机会,算是怀孕的奖励。
李灵阳想了想,犹豫着开口:“臣妾想请大都护派人去西平府,将父皇、太子弟弟还有母后接回兴庆府。”
李灵阳声音带着几分恳求,“臣妾如今有了身孕,越发想念家人,想让他们也能看看腹中的孩子。”
李灵阳已经知道了李安全篡夺了皇位,担任父母弟弟继续留在西平府会有危险。
想要借助北疆的威势去救出他们。
李骁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灵阳,不是本都不愿帮你。”
“你也知道,你父皇和弟弟关乎夏国国本,李安全刚登基不久,绝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这是要断他的根基,他怎会答应?”
见李灵阳眼中泛起泪光,李骁又补充道:“不过你也别太伤心,你母亲还有些希望。”
“李安全留着她,用处不大,或许能想办法将她接回来。”
“至于你父皇和弟弟,你放心,本都不日便会发兵攻打西平府,到时候定能救回他们,往后让你们一家团聚,本都会善待他们的。”
他没有吐露李纯祐父子已死的真相,李灵阳刚怀孕,情绪本就不稳定,若是得知亲人惨死,怕是会动了胎气,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李灵阳闻言,眼中重新燃起希望,她靠在李骁肩头,轻声道:“多谢大都护,妾身相信你。”
李骁陪着李灵阳聊了许久,直到她渐渐困倦睡去,才轻轻起身离开。
如今李灵阳怀有身孕,自然无法侍寝,他略一思索,便朝着王兰居住的偏殿走去。
王兰早已洗漱完毕,见李骁进来,她连忙起身行礼,眼中带着几分温顺。
李骁没有多言,再次化身灌兰高手,疯狂地发起进攻盖帽。
……
南宋开禧二年,三月,临安城已是暮春时节。
皇城大庆殿内,却没有半点春日的闲适,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神色肃穆地望着御座上的宋宁宗赵扩。
御座下首,太师韩侂胄身着紫色蟒袍,手持象牙笏板,目光锐利地扫过殿内。
今日这场朝会,将彻底决定对金国发起北伐
“陛下,如今金国困于北疆与西夏战事,国内粮荒频发,正是我大宋收复中原、一雪靖康之耻的良机。”
韩侂胄上前一步,声音洪亮,震得殿内梁柱微微作响:“臣请陛下下旨,即刻对金宣战,挥师北上!”
宋宁宗握着龙椅扶手的手微微收紧,眼中满是激动与犹豫。
他登基多年,一直以收复中原为志,如今韩侂胄呈上的“金国虚实奏报”中,详细写着金军主力被北疆牵制在黄河沿线、关中粮价飞涨的消息,让他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可他也清楚,宋国多年无大战,军队战力如何,仍是未知数。
“太师所言极是。”
兵部尚书薛叔似出列附和:“臣已核查过军籍,江南禁军与淮西、淮东御前诸军,共有兵力十七万,若再征召各地厢兵,总兵力可达二十万,足以与金军一战!”
“不可!”
老臣史弥远连忙出列,躬身道:“陛下,金国虽有困局,却仍有数十万铁骑,我军多年未经战阵,贸然北伐,恐遭大败。”
为了这场北伐,宋国准备了三年之久。
就差最后下达北伐的命令了,但朝中依旧有不少主和派主张不能北伐,史弥远便是代表。
“史相公此言差矣!”
韩侂胄反驳道,“我大宋有辛弃疾、陆游等老将坐镇,又有吴曦、郭倪等新锐将领,何惧金军?”
“况且北疆铁骑已重创西夏,牵制金军西路兵力,此乃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宋宁宗沉默片刻,终是下定了决心,沉声道:“朕意已决,择日对金宣战,开启北伐。”
“征战之事,便交由韩相公一体部署。”
看到宋宁宗最终下定了决心北伐,主和派们满是失望,一副大宋即将迎来灭亡的样子。
韩侂胄等主战派,却是无比激动。
只要能打败金军,收复中原,他韩侂胄将会超越岳飞等人,成为大宋的中兴重臣,名垂青史。
接下来,韩侂胄便向宋宁宗介绍他的作战计划,指着地图上面的标记道。
“北伐共分三路:东路以郭倪为主帅,率八万大军从扬州出发,主攻泗州、宿州,目标直指金国南京开封府。”
“中路以西北路招抚使皇甫斌为主帅,率五万大军从庐州出发,攻打寿春、濠州,策应东路军。”
“西路以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为主帅,率六万大军从兴州出发,攻打秦州、巩州,收复陕西失地。”
“此外~”
韩侂胄补充道:“臣已命沿江制置使叶适整顿水军,从鄂州、池州调战船三百艘,驻守长江,防止金军从水路南下。”
“又命福建路、湖南路、江西路招募乡兵,作为后备兵力,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众臣纷纷点头,虽仍有部分老臣心存疑虑,却也不敢再公开反对。
宋宁宗看着殿内的部署,心中满是期待,朗声道:“传朕旨意,四月初一举行誓师大典,正式出兵北伐。”
“朕在此立誓,定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灵柩,还我大宋河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齐齐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这场关乎大宋国运的北伐,正式开启。
第325章 北疆水师,灭夏!灭夏!
宋国北伐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兴庆府。
皇宫的议事大厅内,气氛却凝重如寒铁。
厅中央的沙盘上,西夏全境与金国南部疆域的山川河流清晰可见,插着黄、黑、白、红四色小旗。
黄旗代表北疆军,黑旗代表金军,白旗代表夏国残余势力,红旗则是代表宋国北伐军。
李骁身着玄色劲装,站在沙盘前,目光锐利如鹰,扫过厅内肃立的将领们。
“刚收到锦衣卫从宋国传来的消息。”
李骁拿起一根木杆,指向沙盘上宋国与金国的边境线:“宋国皇帝已下旨北伐,分三路出兵,眼下初期战果已传回来不少。”
“东路郭倪部,八万大军从扬州出发,已拿下泗州。”
李骁手中木杆指向泗州的位置:“金军守将完颜阿鲁带战死,宿州外围的金军也已溃败,宋军正乘胜追击,逼近宿州城。”
“中路皇甫斌部,五万大军从庐州出兵,寿春的金军不战而退,濠州已被宋军包围,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西路吴曦部,六万大军从兴州北上,虽未拿下秦州,却也牵制了金军西路的主力,让金军无法东调支援两淮。”
随着李骁的话语,厅内将领们的惊讶渐渐转为兴奋。
金军被宋国牵制,对北疆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大都护,宋军这是帮咱们牵制了金军主力啊!”
第一镇万户李东水忍不住开口,语气激动:“此时不趁机拿下西平府,更待何时?”
“四叔所言极是。”
李骁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宋国北伐,金军必然会将主力调往南方,与夏国边境沿线的防务定会空虚。”
“夏国残余势力盘踞西平府,李安全那厮还想着火中取栗,如今便是彻底消灭他们的最佳时机。”
他拿起木杆,指向西平府的位置:“李纯祐迁都西平府之后,虽匆忙从河东各地征召了五万余兵士,却多是老弱残兵,且军心涣散。”
“此前锦衣卫传来消息,西平府粮荒已起,百姓怨声载道,不少士兵甚至偷偷逃往我北疆境内和金国,这样的军队,不堪一击。”
“传本都令!”
李骁猛地提高声音,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第一镇、第二镇大军,即刻从兴庆府出发,东渡黄河,直逼西平府。”
“第四镇大军,东渡柔狼山,与我北疆主力合围河东夏军。”
厅内将领们齐声领命:“属下遵命!”
“记住。”
李骁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严肃:“此次攻打西平府,务必速战速决。”
“宋国北伐虽初期取胜,却也隐患重重,郭倪好大喜功,吴曦野心勃勃,史弥远等老臣又心存疑虑,宋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咱们既要利用宋金交战的时机消灭夏国,也要警惕宋军骤然战败,金国趁机北上,不可掉以轻心。”
反正李骁对宋军的能力不抱任何希望,自岳飞冤死之后,哪还有军汉愿意为宋国卖命?
都是得过且过。
况且,前世吴曦投降金国,这一世恐怕还会发生。
李骁甚至提前告知了宋国,劝说他们不要使用吴曦为西路军统帅。
但是奈何,宋国朝廷根本不信李骁这个外人的话。
认为其在西北,怎能了解宋国内部之事?
历史还是回归了正轨,李骁对宋国也更加不抱希望了。
不听就不听吧!
榨干最后的价值,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遵命。”
议事结束后,将领们快步离开大厅,各自返回军营调兵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