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10节

  冯去疾亦是一脸动容,高声道:“陛下,依臣之见,此子可为我大秦之万人敌,如此战功,当重重有赏,以激励三军将士!”

  蒙武一直沉默不语,此时却也忍不住开口:

  “陛下,这赵北辰入伍不过数月,便能立下这般不世之功。

  假以时日,我大秦说不定又将出一个堪比王翦将军的战神呐!”

·· 0求鲜花····· ···

  嬴政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远方。

  良久,他缓缓开口:“赵北辰此人,出身平平,却能在沙场上一鸣惊人,实乃天赐良将。

  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赏罚分明,方能服众。诸卿以为,该如何赏赐为宜?”

  李斯略一思索,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可先晋其官职,封其为都尉,令其掌管一军,再者,赐予金帛、良田、宅邸,以显陛下恩宠,激励将士效命。”

  冯去疾也点头附和:“李相国所言甚是,还可许其面圣,让陛下亲自嘉奖,必能使其感恩戴德,死心塌地为大秦效力。”

0 .... ...

  蒙武却微微皱眉,补充道:“陛下,臣听闻这赵北辰作战勇猛,却为人谦逊,重情重义。

  臣担心,若赏赐过重,引得他人嫉妒,于他反倒不利。

  不如在明面上的赏赐之外,暗中加以保护,为其培植亲信,助其站稳脚跟。”

  嬴政听着众臣的建言,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定计。

  那边王翦的加急密信又至。

  嬴政打开一看,眉头微微皱起。

  原来,王翦在信中详述了赵北辰此战的细节。

  虽对其勇猛夸赞有加,但也提及赵北辰在军中因出身低微,颇受一些老将排挤。

  且他为人刚直,不擅逢迎,在战后论功行赏时,已有暗流涌动。

  嬴政看完,冷哼一声:“哼,朕的大秦,容不得这等腌臜之事。”

  他转头看向众臣,目光冷峻:“诸卿,有功将士,乃大秦之脊梁,朕绝不允许有人从中作梗,寒了将士们的心。

  传朕旨意,着廷尉彻查军中赏罚不公之事,若有敢违抗者,严惩不贷!”

  众臣见嬴政动怒,纷纷跪地领命:“陛下圣明!”

  ............么.

第136章 论功行赏!

  章台宫,气氛凝重而又带着几分期待。

  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龙袍加身,威严尽显。

  手中紧握着那份详述赵北辰战功的军报,目光扫向阶下的李斯,开口问道:

  “李卿,依你之见,赵北辰此番战功赫赫,当如何封赏才最为妥当?”

  李斯微微躬身,神色恭敬而沉稳,他清了清嗓子,出言答道:

  “陛下,我大秦以军功制为立国根基,向来赏罚分明。

  按赵北辰此战杀敌二百余人,又亲斩敌军主将之功.

  依律,其爵位至少可跃升九爵“零四三”,晋至五大夫。

  官拜五千人将,再赐田地千亩,方能彰显其功。只是……”

  李斯顿了顿,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赵北辰毕竟入伍不久,在军中资历尚浅。

  骤然封赐如此高位,臣恐难以服众,亦怕他根基不稳,难以驾驭。”

  李斯话音刚落,冯去疾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然。

  自商鞅变法以来,我大秦便确立无功不得封爵获地之铁律。

  赵北辰既已立下这等不世军功,便理应依照军功法度,不折不扣地给予封赏。

  倘若因他是新兵就有所克扣,日后将士们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又怎会心无旁骛?

  军心一旦不稳,于我大秦大业危害无穷啊!”

  蒙毅也在一旁点头附和:“冯大人所言极是。

  大秦的锐士们,哪个不是盼着凭借战功挣出个前程?若有功不赏,公平何存?”

  嬴政静静地听着众臣的议论,微微颔首,眼中透着坚定:

  “冯卿、蒙卿所言甚是,军功制乃我大秦立国之核心根本。

  无论是仁。

  朕绝不允许有人破坏这规矩,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斯见状,忙躬身称是:“陛下英明,臣明白了。”

  嬴政目光环视一圈,缓缓站起身来,声如洪钟,宣布敕诏:

  “传朕旨意,杨城大营代百夫长赵北辰,于此次战役中,勇悍非凡,斩敌二百余人。

  更手刃敌军主将,立下灭韩首功。朕决定,封其爵左庶长,晋十爵之位,官拜万人将,统帅万军!”

  此诏一出,群臣震惊,瞬间议论纷纷。

  这封赏,远超李斯之前所提及的极限。

  在大秦,十爵可是掌权者的分水岭。

  一旦获此爵位,便可称为国之中流砥柱,拥有五百亲卫私兵,身份地位截然不同。

  而万人将更是手握重兵,掌控一方军事大权。

  且嬴政此番敕封,特意去掉了“代”字,意味着这是实打实的正式封赏。

  和赵北辰之前在新兵营,那个随时可能被撤换的代百夫长全然不同,其稳固性不言而喻。

  见群臣面露诧异,嬴政微微一顿,继而解释道:

  “诸位爱卿,朕之所以如此厚赏赵北辰,并非心血来潮。

  此人战力超凡,潜力无限,朕观之,假以时日,或许能成长为我大秦未来的万人敌。

  甚至有望达到王翦将军那般高度,或是追平昔日战神白起之威名.. 0

  朕就是要将他树立为全军典型,让他的战功传遍三军。

  让每一位大秦锐士都知晓,只要肯为大秦拼命,朕绝不吝啬赏赐!”

  李斯心领神会,上前一步,点明要害:

  “陛下此举,实在是高瞻远瞩。

  当下正值我大秦东出、鲸吞六国之际,竖立赵北辰这样的典型。

  必能振奋全军士气,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于大业大有裨益。”

  嬴政微微点头,目光炯炯:“正是如此。

  在朕的大秦,从不看出身贵贱、人脉亲疏。

  唯看为大秦效力、战场杀敌之功勋。

  只要功勋足够,朕必当重赏,这便是我大秦强盛至今的根本所在。”

  众臣闻言,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最后,嬴政坐回龙椅,神色冷峻,下令道:

  “章邯,即刻将这敕封王诏快马加鞭送至王翦军中。

  并传诏王翦,命他最多五个月内,务5.3必让韩境疆土尽数归入大秦版图。

  朕要让天下知道,我大秦锐士,锐不可当;我大秦雄师,所向披靡!”

  章邯领命,匆匆退下。

  群臣退朝之后,嬴政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之中,目光透过殿门,望向远方。

  这一场封赏,既是对赵北辰的肯定,更是向大秦全军乃至天下传递一个信号:

  大秦唯功是赏,唯才是举。

  有了这样的激励,何愁将士们不效命沙场?

  何愁六国不灭?

  ..............

第137章 韩危!

  章台宫,灯火摇曳,群臣鱼贯而出,脚步声渐远,直至消失在宫道尽头。

  嬴政独自伫立在殿内,高大的身影被烛火拉得悠长,投射在那巨大的天下沙盘之上。

  他的目光炽热而又充满野心,仿佛眼前这沙盘里的山川河流、城郭关隘,都已尽在囊中。

  许久,嬴政缓缓收回视线,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内殿。

  内殿静谧,嬴政轻轻跪在床榻旁,伸手从床下取出一个古朴的卷轴。

  他的动作轻柔,像是生怕惊扰了什么。

  卷轴徐徐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女子画像映入眼帘。

  刹那间,嬴政那一贯冷漠威严的面容,仿佛被春风拂过,有了别样的柔情.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缓缓伸向前,指尖轻轻触碰画像中女子的眉眼,口中喃喃低语:

  “阿房女,一晃十年过去20了……”

  回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十年前的种种仿若昨日重现。

  那时的嬴政,还未真正掌控朝堂,虽身为秦王,却处处受掣肘。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都试图将他这个年轻的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阿房女,就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灰暗的世界。

  她温婉善良,才情出众,与嬴政相知相恋,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给予他慰藉与支持。

  “那时候,我连保护你的能力都没有……”

  嬴政的声音里饱含悔恨,眼中闪过一丝痛苦。

  在权力的漩涡中,他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子陷入险境。

  却无力援手,最终只能无奈分离。

首节 上一节 110/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