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传承沙皇,铸太阳王朝 第111节

  那一场生离,如同利刃,在他心上划下了深深的伤痕,十年来从未愈合。

  “如今,我已是大秦真正的王,再无人能制衡我。”

  嬴政的眼神渐渐坚定,透着王者的霸气与自信。

  他轻轻抚摸着画像,像是在抚摸着阿房女本人

  “我正在这条一统天下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我要创造一个大一统的国度,让战火熄灭,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阿房,这是我对你的承诺,我定会实现。”

  说到此处,嬴政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太平盛世

  “还有,我一定会找到你,不管天涯海角,待我荡平六国,我便立你为后,让你母仪天下。”

  这些年,嬴政后宫嫔妃众多,环肥燕瘦,各有风姿。

  但王后之位却一直空置,无人能填补那个位置。

  宫中众人皆知,这背后或许与十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及这位神秘的“阿房女”息息相关。

  嬴政对阿房女的思念,藏在心底最深处,如同深埋的火种,从未熄灭,反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越烧越旺。

  ……

  而与此同时,前线战事如火如荼。

  赵北辰立下灭韩首功,先锋军成功破境之后。

  王翦和王贲父子二人率领十九万大秦锐士,势不可挡地攻入韩境。

  秦军战术高明,分兵多路,直击韩国的要害城池,打了韩国一个措手不及。

  原来,秦国对外放出风声要攻赵,引得各国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赵地。

  韩国也不例外,放松了对秦境的防备。

  当大秦铁骑突然出现在韩境时,韩国根本来不及调兵遣将。

  一时间,韩国境内烽火连天,百姓惶惶。

  攻入韩境仅仅一个月,王贲亲自率军,强攻韩军事重城上党城。

  秦军士气高昂,攻势如潮,杀声震天。

  上党城中的韩军虽拼死抵抗,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渐渐不支。

  一番激战过后,上党城破,秦军斩杀俘获众多,韩军主力遭受重创,韩国的门户自此大开。

  攻韩两个月,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韩国半数疆土已被大秦掌控。

  韩军节节溃败,军心涣散,如一盘散沙,无力反抗。

  此时,韩国都城新郑已然被大秦军队重重包围,宛如一座孤岛,在风雨中飘摇。

  据王翦估算,最多一到两个月内,韩国便将彻底被大秦兼并。

  在新郑的韩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不断有坏消息如雪片般飞来,每一条都像一记重锤,砸在韩王和众臣子的心上。

  “报——秦军攻破上党,我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上党全境沦陷!”

  “报——秦军攻破华阳城,城中四万大军溃散,死伤无数!”

  韩王瘫坐在王位之上,双手颤抖,脸色惨白如纸。

  他的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嘶力竭地质问臣子:

  “秦军为何如此强大?我韩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臣子们面面相觑,冷汗如雨。

  良久,一位老臣上前,颤颤巍巍地奏道:

  “陛下,秦军此次乃是偷袭,我军毫无防备,实在难以预估啊。

  而且,天下皆043以为秦攻赵,未曾想竟是攻韩,我军准备不足……”

  说到此处,老臣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陛下,只要魏、赵援军能及时到来,我等便可护住疆土。

  如今,唯有寄望于援军了。”

  其他臣子纷纷附和,似乎抓住了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韩王听闻,眉头紧锁,眼中的疑虑并未消散。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无奈点头,寄希望于他国援手。

  可他心中也明白,在这乱世之中,各国皆有自己的盘算,援军真的会如期而至吗?

  秦军营地中,王翦和王贲父子正对着沙盘,研究下一步的进攻策略。

  “父亲,如今韩国已如强弩之末,我军当一鼓作气,拿下新郑。”王贲目光炯炯,透着锐气。

  王翦微微点头:“嗯,不过也不可掉以轻心,谨防韩军垂死挣扎。

  还有,要留意魏、赵动向,莫让他们坏了大事。”

  父子二人商议已定,便传令下《,去,整军备战。

  只待一声令下,便向新郑发起最后的总攻。

  ..........

第138章 王翦亲请

  韩国,这个在战国列强夹缝中艰难求存的国度。

  之所以能在强秦的威压下苟延残喘至今,皆因其独特而又尴尬的地缘位置。

  它恰好横亘在大秦东出征伐天下的必经要道之上。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诸国对抗大秦的前沿阵地。

  对其他诸侯而言,韩国的存在就像是一道缓冲的屏障。

  虽薄弱,却能在关键时刻拖延一下秦军的脚步,为自身争取些许喘息之机。

  此刻,在新郑的韩朝堂之上。

  韩王面色铁青,望着台下一众臣子,眼中的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国土已然沦陷半数,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军被秦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击溃.

  惨烈的战况、揪心的战报,无一不在撕扯着他的心。

  “砰!”

  韩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嘶力竭地怒吼道:

  “朕派往赵、魏的使臣如今怎样了?可有回音?”

  他的声音在空荡荡的大殿内回荡,带着几分绝望与不甘。

  韩非身形微微一颤,上前一步,恭敬地禀告:

  “陛下,臣已得到消息,赵、魏两国得知我国情况后,确已调派大军前来支援。

  然而,秦国早有算计,王翦将军率三十万大军陈兵赵魏边境,虎视眈眈。

  一旦两国贸然出兵,王翦将军便会毫不犹豫地挥师进攻。

  如今看来,我国已然陷入秦国的圈套之中……”

  韩非的话语越来越低,最后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韩王听闻此言,如遭雷击,身形晃了晃,瘫坐在龙椅之上。

  台下的臣子们也纷纷面露惊惶,交头接耳,却无一人能想出破局之策。

  在这强大的秦国谋略与铁骑面前,他们感觉自己就如同蝼蚁一般渺小无力。

  “报—〃々 —”

  一声凄厉的呼喊打破了朝堂的死寂。

  紧接着,一名满身尘土、血迹斑斑的韩卒冲了进来。

  “陛下,阳城……阳城被秦军攻破了!”

  韩王瞪大了双眼,眼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之光也彻底熄灭。

  还未等他缓过神来,那韩卒又接着禀报道:

  “陛下,韩上将暴鸢所率六万大军溃败,暴鸢将军……他……他被杀了!”

  一时间,整个朝堂仿若被速冻一般,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韩国最后的兵力,那支撑着韩王心中最后一丝侥幸的依仗,如今也损失惨重,烟消云散。

  韩王的双手无力地垂落在龙椅两侧,嘴唇颤抖,喃喃自语:“完了,韩国完了……”

  而此时的阳城,已然被战火彻底笼罩。

  大街小巷一片混乱,断壁残垣间尸体遍地、鲜血横流,刺鼻的硝烟味与血腥气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

  许多韩卒望着周围如杀神下凡般的秦军,绝望地跪地祈降,他们知道,这座城池已然被大秦攻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秦军纪严明,士兵们井然有序地穿梭在城中,并未侵扰百姓分毫。

  百姓们虽心有余悸,却也暗自庆幸,至少暂时不用遭受战乱之苦。

  赵北辰身着染血的战甲,身姿挺拔如松,在城中巡视。

  他的手中,提着韩上将暴鸢那还滴着鲜血的头颅。

  那头颅上的双眼圆睁,似乎至死都不敢相信自己会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秦国小将手中。

  韩卒们望着赵北辰,眼中满是敬畏与恐惧。

  而一旁的大秦锐士们看向他时,亦是充满了钦佩与尊崇。

  此次阳城之战,堪称惊心动魄。

  赵北辰一人当先,如鬼魅般冲向城门,手中长刀挥舞,寒光闪烁间,守城的韩卒纷纷倒下。

  在他的勇猛冲击下,城门缓缓松动,随后轰然倒塌。

  大秦锐士们见状,呐喊着如潮水般涌入城内,一举取得胜利。

  而那韩军主将暴鸢,更是被赵北辰亲手斩杀于阵前,其勇猛之名,自此威震阳城。

  战后,王贲的亲卫匆匆赶来,在人群中找到了赵北辰。

  “赵将军,我家将军有请。”

  赵北辰微微点头,将暴鸢的头颅交予身旁的士兵。

  整理了一下战甲,便随亲卫而去。

首节 上一节 111/1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