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282节

第387章 大人,不合规啊

  赵安的愧疚是写在脸上的,真心对不住人家老宗师,为这点小事不仅大老远亲自过来,还被搞的如此憔悴。

  看着就跟不知道何金银在搞什么名堂的大师兄似的胡子拉碴,黑眼袋都大了一圈。

  纸条虽轻,但在险些喜极而泣的学政大人手中却是重若千钧,激动的双手都在微微发颤。

  半个多月来的煎熬和折磨,以及种种辛酸委屈如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

  大脑瞬间无比清明,轻松多了。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学政大人的感激之情是发自肺腑的,也是写在脸上的。

  批条拿到了,教育口跟军事口又没关系,一想到罚息每日都在增多,学政大人自然不能耽搁时间,赶紧又以时速三十里的速度赶回安庆。

  生怕回去迟了,这六万两再不够还的。

  望着远去的老宗师马车,赵安撇了撇嘴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带着杨小栓他们继续去帮山脚下的老乡砍柴火。

  剿匪要紧,体恤民情也要紧嘛。

  学政大人花了三天时间马不停蹄从凤阳赶回安庆,进城后连学政衙门都没回便直奔藩库衙门而去。

  藩库自然设置在藩司衙门,管库的八品大使别看级别低,但直接对藩台大人负责,典型的官小权重。

  某种程度上,这个八品藩库大使权力相当于后世的财政厅长。

  如此重要机构早被老宋清洗过一遍,不仅库大使重新换了人,连里面的会计都换了一半,其中几人还是老宋从扬州带过来的“学生党”。

  省老宗师的突然光临让正在忙碌的藩库工作人员都是吃了一惊,库大使吴秉正赶紧放下手头公务带人参见,未想老宗师一把将他扶起,继而将一张纸条塞在其手中,很是急切道:“这是藩台大人批的条子,请各位尽快办理,多谢,多谢。”

  几声“多谢”把吴大使和身后一众工作人员听的呆了,有那么几个呼吸功夫众人都没反应过来。

  正三品的学政大人何以对眼前这帮基层人员如此客气,半点官架子也不敢摆?

  咎其原因当然是想赶紧取到钱,生怕再生什么枝节。

  反应过来的吴大使赶紧接过纸条恭声道:“大人,您先请坐!”

  另有懂规矩的工作人员过来给学政大人看茶。

  吴大使虽是管库,但具体业务是由一位在藩司衙门干了三十年的老司账经手,手一招老司账便过来双手接过条子仔细端详起来,起初面色如常,但看着看着眉头却慢慢拧了起来。

  “怎么?”

  吴大使压低声音询问老司账。

  老司账却是看向端起茶碗准备解渴的学政大人,有点不好意思道:“大人稍候,容小的对一下。”

  对一下,指鉴定条子笔迹及上面印章真假,两者无误后方能“兑付”。

  这也是规定流程,不能少的。

  故而哪怕再急,学政大人也只能安心候着。

  不是刻意刁难,乾隆十五年河南有个小吏便刻意模仿布政使字迹,又私下仿刻了藩台大印,结果成功从藩库提取七万余两白银。

  老司账这边示意屋内的同事取来《藩库支取条例汇编》和“册宝符档”便开始逐条比对起来。

  只是原本一两人的比对,渐渐却是变成几个人在那比对,且还嘀嘀咕咕什么,这让端着茶碗的学政大人隐隐不安起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老司账仍是在与同事们低声交换着意见,吴大使觉的奇怪也凑了过来,结果听了几句后神情一下严肃起来,彼此压低声音交流几句后,终是硬着头皮来到心头打鼓的学政大人面前,语气十分恭敬道:“大人拿来的条子笔迹和印鉴经比对,确系藩台大人亲笔无疑。”

  呼!

  听了这话,悬着心的学政大人胸口大石瞬间下落,可刚落到一半才到肚脐眼时,吴大使话锋一转一脸为难道:“不过这条子的格式与规制不合,按《藩库条例》

  说话间,吴大使将条子往学政大人面前一放,指着条子道:“大人您看,这条子乃是普通纸张非藩司专用笺,且行文简略未标明款项具体用途、核销方式按《藩库条例》规定,卑职没法替大人办理取银。”

  “什么?”

  学政大人霍然起身,声音都变了调,“什么格式不对!这是藩台大人的亲笔手谕,你敢抗令不办,好大的胆子!”

  “大人息怒!”

  一省老宗师的官威吓的吴大使大冬天额头都渗了汗,“非是卑职不给大人办,实是规矩如此!大人有所不知,赵大人上任之后便给藩库定下若干严规,本库上下人等谁若不照规定办理,轻则逐出藩库,重则杀头做牢.大人拿来的这条子的确不合规,若小人违规为大人办理,事后多半是要掉脑袋的!”

  “怎么就不合规了?你刚才不是说这条子上确是藩台大人的亲笔字迹么,大印也是真的,既然都是真的便当办理,难道你们连藩台大人的意思都不遵从吗!”

  学政大人急的就差要掀桌子。

  “藩台大人的意思卑职明白,可这条子的确不合规啊,大人就不要为难卑职了,卑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十分尽责的吴大使不是不想替老宗师办理,可规矩摆在那里由不得他不遵守。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藩台大人的条子是真的,本官也是真的,你们直接办了就是,何以如此迂腐!”

  学政大人气喘吁吁,万万没想到这藩库的人这么“教条”。

  可任凭他怎么说,对面的库大使就坚持一条必须按规矩做事。

  要么老宗师您去找藩台大人重开一张合规的取银条,要么您就先回去等藩台大人回来再办。

  学政大人忍不了了,咸丰行逼债的都快把他逼的上吊了,哪有时间再耽搁下去。

  一怒之下,茶碗又倒了霉。

  双方争执不下,声音越来越大,终是把藩司衙门办公室主任老宋给惊动了。

  闻讯赶来的老宋先是给学政大人行了礼,然后质问吴大使为何与老宗师争吵,待了解原委后拿着那张被鉴定为“不合规”的藩台条子也是左右为难。

  思来想去只得询问学政大人意见:“要不大人将这条子先放在藩库,下官命人去凤阳为大人您重新办理一张合规的?”

第388章 老宗师,社会险恶啊

  老宋这也是特事特办的意思,也就是学政大人,搁其他人你看他开不开这个特例。

  可这个特事特办对学政大人而言却是无法接受的。

  去凤阳一来一回得好几天,先不说能不能重新拿到合规批条,就这耽搁的时间咸丰行的罚息加利滚利指不定增加多少呢!

  别到时候六万两批下来都不够还的。

  问题是哪怕老宋这个藩司大秘也没法让藩库违规操作,因为最新的藩库管理条例是经历司颁布的,也是经历司要求藩库严格执行的。

  作为藩台大秘,老宋总不能自个打自个脸吧。

  虽然看着有点迂腐、教条,但却能最大程度杜绝因为违规操作导致的系列后果,利还是大于弊的。

  “大人意下如何?”

  老宋见学政大人脸色难看,好心上前要将其扶着坐下,学政大人哪里肯坐,扶着案几勉强站稳,颤声道:“今日若不能取出银子来,本官那笔欠款如何是好?那钱庄的人日日堵门,本官实在是,实在是”

  实在是说不下去,因为一想到那些讨债的嘴脸和安庆城中对他老宗师欠债不还的街头巷议,学政大人就有种再也支撑不住的无力感。

  真就无力。

  堂堂一省学政,且是归朝廷管辖的正三品大员,如今沦落到被高利贷上门讨债,友邻单位还不肯帮忙解决,甚至都不愿“出警”维持秩序,搁谁都要崩溃啊。

  “大人的事下官听说一些,唉,下官也不知那咸丰行的人会如何做事,若是知道也不会介绍给大人了。”

  老宋一幅懊悔加同情的样子,沉吟片刻,提议道:“这样,不如下官再陪大人去趟咸丰行,让他们再给大人宽限些时日,等赵大人给补了合规条子,钱自然就还上了。”

  学政大人闻言,犹豫道:“钱庄的人肯宽限?”

  “应是给下官几分薄面的,大人您是文宗奈何不了他们,下官这藩司难道也压不住他们?真这安庆城是他们说了算?”

  老宋的表态让学政大人希望再燃,也是,管文教的学政衙门管不了这帮无法无天的商人,但藩台衙门可是管一省民政商事的,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咸丰行那边真敢不给藩台衙门面子,那就莫怪藩司天天派人去查你的防火设施,查你门前卫生了。

  那就去吧,病急乱投医也好,死马当活马治也好,左右,学政大人也没路走。

  当下,老宋便领着学政大人前往咸丰行设在安庆的分号。

  见是藩司的宋大人陪学政大人过来,主事的李掌柜倒也客气,但一听宋大人是替学政大人过来协商延期还款一事,那张本挂着笑容的胖脸立刻就拉了下来。

  “宋大人,不是我不给您面子,也不是我不给老宗师面子,而是国有国法,行有行规!”

  李掌柜两手一摊,“借款合同白纸黑字逾期罚息写得明明白白,当初宋大人带老宗师过来时,本庄也是二话没说就将五万两现银给送到学政衙门的,如今到了还款日子,学政大人不仅不还,还连个回话都没有,如今更是拖了大半个月!

  若人人都像老宗师这般,我们钱庄这买卖还做不做了?再者,当初这笔借款也是看在宋大人您面子上才出的借,如今搞成这样,宋大人您自个说这事要怎么解决?”

  掌柜的话中满是牢骚。

  老宋忙笑道:“事是这么个事,徐大人也不是不想还钱,只是呐这中间出了点岔子,这样,李掌柜,你再给通融半个月,这半个月利息照算,不过什么罚息就算了,半个月之后,我担保徐大人肯定还钱,如何!”

  “别说半个月了,一天都不行!”

  李掌柜也是被老宗师这笔借款搞的郁闷,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今天就是最后期限!若日落前见不到六万两现银,明日开始本庄就不是派人在衙门口喊话那么简单了,到时候只怕更难收拾!”

  言罢,微哼一声,“老宗师又如何,就是总督巡抚他也没有欠钱不还的道理!”

  竟是直接语含威胁了。

  “你们这是要逼死本官不成!”

  眼见对方滴水不进,还敢当面威胁自己,饱诗圣贤书一直在翰林院这座“象牙塔”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学政大人不仅倍感羞辱,更是气得浑身发抖。

  “老宗师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我们逼死你?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老宗师您当日拿银子时可没说欠钱不还啊。”

  事关几万两巨款,李掌柜哪敢松半句口,老宋见状自是帮着学政大人说情,可李掌柜就跟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似的,硬是不露半点口风。

  急的老宋也是生了心火,正要发脾气肌肤,外面传来咸丰行总行负责人刘小楼的声音:“哟,今儿什么风把宋大人和老宗师都吹到我这小庙来了?”

  “东家,你来的正好!”

  李掌柜赶忙上前汇报情况。

  刘小楼听罢故作“哎呀”一声,然后对着急的脸都胀红了的学政大人道:“老宗师,您这事儿办的真不地道,您这要拖个几天倒也罢了,可您这一拖就是大半个月.咱们钱庄打开门做生意,这人人都要像老宗师您这样,我这钱庄还不得倒了?”

  “刘老板,”

  老宋上前圆场,解释说不是老宗师不肯还钱,而是批条出了问题,只要再宽限个十天半月,钱指定到账。

  “宋大人,你莫看我这是开钱庄的,天天都有白花花的银子进出,可实际我这钱庄周转压力很大的,几万两不是小数目,这压在老宗师那这么多天,搁谁受得了?”

  刘小楼的态度和李掌柜差不多,咬死老宗师必须还钱。

  这就棘手了,把老宋搞的很无奈,又见老宗师气的就要背过气去,不由冷哼一声:“老宗师是本省文教脸面,你们这般搞法不是叫老宗师难堪,而是叫本省所有读书人难堪!刘老板,本官劝你一句,有些事能做,但别做的太过份,要不然你这钱庄生意怕也做不长。”

  “这”

  刘小楼听出老宋话中威胁之意,迟疑了一下,道:“老宗师这笔款子肯定是要收的,不然我这钱庄也难以维持,老宗师的难处我也知道,这样,我这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不知老宗师愿不愿听?”

  学政大人此刻已是六神无主,忙问:“刘老板有何高见?”

  刘小楼点了点头,走到学政大人面前道:“咱们干钱庄这行有个借新还旧的说法,就是借笔新债用于还旧债,但利息稍微高点,不知老宗师是否愿意?”

  “借新还旧?”

  学政大人还没开口,老宋就替他问了关键点,这借新债的利息相比旧债如何?

  得到的答案是借新债的利息要比旧债高,先前老宗师借五万两月息四百两,合一年四千八百两。

  这是最便宜的利息,因为考虑学政大人身份和藩台大人面子给的最优条件。

  但借新债的话就得按行规,年息一分二厘。

  拿借十万两算的话,一年利息就是一万两千两。

首节 上一节 282/3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