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68节

  干的好好的上头突然空降一个王校吏来管他们,而这个王校吏看着根本就不像读书人,很有可能连四书五经是啥都不知道,那四个临时工倒好,两个经年老书办明显有点不服。

  结果就是王万全这一天班上下来不仅自个不知道干啥,也根本没将自己摆到“头头”的位置上,就跟个木头人似的傻傻坐在那,与忙碌的六个属下形成鲜明对比。

  赵安都看在眼里,他能放心就这么把表哥扔在校办么?

  借着去茅房的机会悄悄观察了好几次,等到下班时特意把表哥叫了进来,之后让他明天上班时随便安排那两个书办干活,哪怕让他们扫地擦桌子倒垃圾都行。

  “人家是读书人,哪能做这种事呢。”

  王万全还真是憨的很,竟没意识这是表弟在替他打造权威性。

  “表哥,你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平头百姓,而是府学的吏员,是百姓眼中的官大人,那几个人是你这个王校吏的属下,你说什么他们都要听着,千万不要再看不起自己.另外表弟我现在身边一个得用的人都没有,你得尽快适应下来好助弟弟我一臂之力。”

  赵安耐心引导,希望表哥能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他连校办的几个“人机”都搞不定,怎么能成为他赵校长的大管家呢。

  刘全听说过么?

  对,就是那样的管家,总督巡抚见了都得递根烟的存在。

  王万全老实归老实,但也不是傻子,只是有些事不去深想而矣,现被赵安这么一点拨,自然明白他到府学当官可不是单纯为了不让舅哥们来找麻烦,而是要帮表弟大忙的。

  这还要跟以前一样木木讷讷的,不是枉负了表弟要拉他一把的心意么。

  想通这一点,王万全忙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按表弟吩咐做,旋即又犹豫了下:“要是他们不听我的呢?”

  赵安轻笑一声:“不听,你就把他们革了,换听话的人便是,咱们府学最不缺人了,你表弟我到大街上吆喝一圈,想在表哥手下干事的能排到大运河。”

  “革了?”

  王万全一愣,“我哪有革人的权力?”

  “你有。”

  赵安一拍王万全肩膀鼓励道:“反正表哥你明天大胆放心做就是,天塌下来有我这个弟弟在呢。”

  “噢,好,好。”

  有点开悟的王万全回去后,赵安却没急着下班,因为他要加班,且必须加到深夜。

  加班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钱。

  除了想和新校长大人做朋友的供应商外,想要到府学上班的有志之士也有很多,昨天晚上就有几拨人拎着大包小包登门拜访校长大人,其中两三拨还撞在了一起,不仅搞的气氛比较尴尬,邻居们看在眼中肯定也要对赵校长指指点点。

  有鉴于此,赵安便不打算在家中谈工作,工作上的事最好还是在单位谈的好,总在家中谈工作时间久了肯定会让人误会。

  马学正也在陪校长大人加班,因为不少人是他推荐的,同时也跟校长大人汇报了下“宿舍项目”进展。

  根据校长大人的指示精神,马学正下午联系了甘泉县宅行,简短说明来意后,宅行负责人当即表示要请赵校长吃饭,并明确表示这个项目不管投入多少资金,宅行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因为,这是事关扬州教育的大事,事关扬州学子能不能走向更大舞台的大事!

  作为扬州人,宅行哪怕亏钱都要垫资完成这一项目。

  “你办事,我放心,回头本官抽空同他们吃个饭。”

  为了工作,赵安也只得答应去应酬一下,毕竟没有宅行的资金支持,借读生宿舍的事哪能这么快就敲定下来。

  再者和企业家们打好交道,也是为官之人应该做的。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嘛。

  正就细节与马副校长敲定时,外面有人敲门了。

  也不知前前后接待了几拨人,谈了多少话,等到送走最后一拨人时,外面的天早已黑了。

  一心陪着校长大人工作的马学正困的都哈欠连天了,但很满足,因为他推荐的人选统统通过了校长大人的面试。

  “老马,让你陪了我这么久,辛苦,辛苦啊。”

  赵安有点不好意思,拿起手中似乎变得沉重许多的《春秋》,从中抽了张一百两的银票塞在马学正手中,拍了拍对方的右手,满是赞许道:“府学有你这样的好学官,是我这个教授的福气,也是咱扬州学子的福气,更是咱大清的福气啊。”

第101章 灵活又机动

  第二天的杀鸡儆猴还是很有效果的。

  年长的李书办对于王校吏的“无理要求”甚是不满,结果撞在了枪口上。

  在马副校长说情下,赵安同意给李书办一次机会,毕竟他的本意也不是真的把人开除。

  这种在单位干了有年头的老员工能保留还是要保留的,毕竟很多业务上的事情得靠他们去办,换一个人来未必能搞定。

  相当于技术骨干。

  这也是为何地方官上任可以将吏员拿出来大肆开卖,但书办这一块却基本不动的原因。

  有李书办的教训在,校办的工作人员瞬间老实,王万全这个校办主任的人设总算是立了起来,起码表面没有人再敢不把他当回事。

  赵安这边没让表哥马上参与他的事,只是让他熟悉府学事务,上上下下先混个眼熟再说。

  宋教谕

  不出赵安所料,三个学生的家长对于府县推荐他们家孩子去京师就读可谓是高兴坏了,连带着宋教谕这两天得接着喝三顿“升学宴”。

  至于三个学生自己的想法,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

  “叭叭”在学生档案盖了府学教授印章后,赵安叫来教导处的童训导,让他马上派人将这三份岁贡生保送的材料送往京师国子监。

  岁贡生保送不经省学政衙门,京师国子监收到学生档案后直接入册,学生凭当地开出的相关证明和路引前往京师入读就行。

  只有拔贡和优贡必须参加省学政举行的选拔考试,不过这两种贡生因为人数较多,所以含金量不如推荐名额有限的岁贡生。

  路引由甘泉县衙开出,赵安这边开出的就是扬州府学的入学证明,或者叫介绍信。

  事情办完,麻烦解决,皆大欢喜。

  就是老宋却磨磨蹭蹭的赖着不走,明明都喝了两碗茶,还说口渴的很非要续杯,在那扯东扯西心不在焉的样子。

  赵安见状不由笑了起来:“宋大人这是把本官当外人了,若是有事直说无妨你我之间要还藏着掖着,将来如何共患难?”

  “.”

  宋教谕有点无语,弱弱道:“不是共富贵么?”

  “呃?”

  赵安脸上顿时一肃,“能共患难自能共富贵。”

  老宋还真是有事。

  比较重要的事。

  就是老宋觉得既然那三个学生自愿放弃府试去京师读书,那他们留下的三个府试名额是不是可以灵活机动一下。

  赵安“噢”了一声,单刀直入:“就是说你把这三个名额卖了?”

  “大人这话说的,怎么能叫卖呢?”

  老宋是正统教育出身的举人老爷,虽然被迫上了赵安的贼船,但心底还是保留了一些读书人尊严的,在那胀红着脸解释道:“下官就是觉得这三个名额浪费实在可惜,县学有不少好学生因为上次县试失手导致无缘府试,所以下官就想着给他们一次机会.”

  不待老宋解释完,赵安直接打断他问道:“你就说你一个名额卖多少钱吧。”

  “下官,”

  看着赵安直勾勾的目光,老宋无奈嘣了三个字:“二百两。”

  “二百两贵了吧,人家要是考不上不白花这个冤枉钱了,到时你跟人家学生父母怎么交待?”

  赵安直摇头,府试名额各个州县是固定的,如果学生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府试,那名额可以顺延补录。

  只是一个参加考试的机会收人家二百两,这就有些过份了。

  二百两能让五口之家过几年呢。

  这心未免太黑了。

  再者说,连县试都过不了的学生,你指望他府试就能冲上去?

  这要考不上你老宋不是给自个找麻烦么!

  等等

  赵安心头一跳,将身子往办公桌上一倾,直直盯着老宋:“你准人家必过了?”

  老宋有点难为情的低声嘟囔了一句:“下官不想办法捞点钱,怎么支持大人您往上爬呢?”

  嗳?

  这话说的赵安竟是心生一股暖流,二话不说就让老宋把那三个递补学生的名字给他,甲等不太好办,就全部乙等好了。

  反正今年恩科录取人数翻一番还多。

  “多谢大人成全!”

  老宋松了口气,赶紧从袖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名单递了过去。

  扫了一眼后,赵安微微点头,童生试是不糊名誊卷的,谁能过谁不能过考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他这个府学教授虽然不是主考官,却有个很大的权力,就是“房师”阅卷后定下的录取名单要先送他这里,再由他这个副考官定下最终人选报主考官知府那里。

  如此一来,谁是案首知府大人说了算,甚至谁是甲等也可以由知府大人定夺,但谁是乙等就赵安这个副考官说了算了。

  要连这个都说了不算,那知府大人说的也不算。

  大家掀摊子谁都甭过了的意思。

  不过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很小,基本等于零。

  因为一旦出了这种事,势必就与“舞弊”二字挂钩,上面肯定要派人来调查,调查结果甭管存不存在舞弊,正副考官都得拎包滚蛋。

  损人不利己的事,谁肯干?

  当然,为防老宋个不要脸的把个一窍不通的都给“保送”过关,赵安还有些不放心的询问这三个学生平时成绩如何。

  老宋赶紧道:“大人放心,都是大差不差的,真要差的很,下官也没脸往上送啊。”

  有这保证在,赵安自也不再多问,待老宋走时也交待了件事,说道:“税课司有个叫刘小楼的小伙子不错,你回去跟丁大人说一声,看能不能把这人借调到府学锻炼锻炼。”

  宋教谕以为多大的事,不就一个临时工嘛,笑着就给应了。

  赵安这边随手收拾了下办公桌,正打算提前下班,马学正过来送了个通知,说明天知府大人他们要来府学。

  不是来视察府学关于府试准备工作情况的,而是来参加府学冲刺仪式的。

  这个冲刺仪式跟后世高考差不多,每次府试、院试前各地官学都要搞的。

  正式开考时全体考生则要祭祀一下孔夫子。

第102章 感谢各位大人

  扬州府学作为扬州的最高学府,前来出席其府试动员仪式的官员有很多。

  地方官这块,扬州知府、同知、通判三位主官是必须要到场的,除此之外两淮巡盐察院署、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这两座设在扬州的盐业衙门也要派员参加,以示对地方教育事业的重视。

  后者作为大清最肥的衙门之一,每年还固定给扬州府学“赞助”1200两。

  也算扬州府学的金主了。

  所在地甘泉县及另一附廓县江都县则不必派人前来,因为他们得去县学参加仪式。

  说白了,级别不够。

首节 上一节 68/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