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126节

  穷困的时候贪念苏双、张世平的钱财而与其结交,等发达了又因为曾受二人救济而引以为耻只想撇清关系者,不知凡几。

  刘备不知那五十从者如何想,此刻正热情的在车上与苏双、张世平二人攀谈叙旧,又郑重许诺二人,若有家小族人想求学的,皆可安排!

  现在的刘备,有七千卷藏书在手,想安排苏双、张世平的家小族人求学,轻而易举!

  2更来啦(感谢月隐星落的评论,我真没抄)

第207章 刘备欲建牧师苑,诸葛亮再谋锦马超

  刘备的盛情,令苏双和张世平难掩感动。

  二人对视一眼,当即将此行带来的六百匹细绢、三百石盐、五十匹骏马和五百具铁犁铧尽数赠予刘备。

  刘备刚要推辞,苏双便恳切道:“左将军不忘旧义,我二人亦非忘义之人。如今天下动荡,我等商贾亦是步履维艰。借此薄礼聊表寸心,唯愿左将军能早日匡正天下,安定黎庶。”

  张世平也道:“我等刚开始时,本以为出身四世三公的大将军能拨乱反正,然而这十年间,兵连祸结,民生困苦,大将军带给河北的只有饥荒和战乱,河北士民不论老幼,都盼望有真正的英雄能安定万民。我等本在雁门买马,一路行来,先听雁门乌桓说乌桓大人阿伏干南掠常山被左将军击杀,后又听闻肆虐黑山一带的张燕等人也向左将军投诚,途中亦有不少商人都在议论,若得左将军主政河北,何愁胡骑贼寇侵扰劫掠?”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备若是再推辞便显得见外了。

  遂向二人保证道:“今日所赠,我必当铭记于心!若有幸他日执掌河北,我定当竭尽全力,保我汉家商旅平安往来,四方无虞!”

  顿了顿。

  刘备又邀请道:“我有意请二位屈就左将军府,就任从事中郎,专司统理战马采购、牧养、驯养等一应事务。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按制,幽州本设有官营牧师苑掌牧政,但由于幽州战乱迭起,牧师苑也废于烽烟。

  况且以刘备现下权限,也不能直接委任二人为牧师苑的属吏,故此特辟二人为左将军府从事中郎,实际上也是负责牧师苑的职务。

  如此安排既显刘备对苏双、张世平的信任,又能让二人如糜竺、曹宣一般由商入士,正式跻身左将军府重臣之列。

  刘备要练精锐骑兵,需要大量的良马。

  虽然刘备缴获了不少乌桓人的马,但这些马大部分都称不上良马,若乌桓人真的人人都有符合大汉标准的战马,这幽州早就属于乌桓人了。

  刘备想重建幽州的官营牧师苑,但又缺少能识马辨优劣且精于调教的行家里手。

  先前去中山拜访苏双和张世平时,刘备就有此想法,如今二人亲入涿县又赠送厚礼,更坚定刘备重建牧师苑的想法。

  若得苏、张二人倾力相助,则购马、育马诸事皆可顺畅无阻,更能借此良机,延揽四方善相马、驯良驹的能工巧匠。

  假以时日,刘备便可获得大量符合大汉标准的良马,组建真正的大汉骁骑!

  面对刘备的盛情邀请,苏双和张世平只是对视一眼,便拱手应诺:“愿为左将军效力!”

  能有个官身,可比一直当马商强太多了。要不是有刘备扶持,苏双、张世平再努力二十年,也不可能进入左将军府担任属吏。

  刘备大喜。

  待车马返回府邸,刘备即召军师将军诸葛亮、典农校尉糜竺及度支校尉曹宣入府。

  得知糜竺和曹宣也是出身于豪商巨富,苏双和张世平倍感亲切,而当见到年方二十便已身居军师将军显位、权摄内外军务兼幽州治中要职的诸葛亮时,苏双、张世平相顾失色,眼中震惊之情难以掩饰。

  若非天纵奇才、惊世之智,又如何能在弱冠之龄,便担此重职!

  随后。

  刘备又向诸葛亮提出了重建幽州牧师苑的构想,以及已决定让苏双、张世平就任从事中郎,专司统理战马采购、牧养、驯养等一应事务。

  “将军之意,亮已知晓,重建牧师苑的确是紧要之事,然而重建牧师苑所需钱粮颇多,也非短时间内能成。”诸葛亮没有直接反驳刘备的构想,但也提出了重建牧师苑的困难。

  刘备也深知其中的困难,毕竟刘备现有的资源几乎都是靠非正常渠道得到的,现在忽然要用正常渠道获取良马,难度不小。

  但还没等刘备开口,诸葛亮便话锋一转,看向苏双、张世平:“二位在河北经商日久,可有认识的蜀地商人?”

  张世平沉吟了片刻,道:“先前刘焉未入蜀地前,有不少蜀地商人都会走关中入河东而入河北行商;后来刘焉声称张鲁谋反,便堵塞了褒斜等道,之后便极少有蜀地商人来河北。即便有自称蜀地的商人,也多半是冒充的。”

  苏双则问:“军师询问蜀地商人,可是与重建牧师苑有关?我倒是认识些有去过蜀地的河北商人。”

  诸葛亮转向刘备:“将军此番去关中,得有所侧重了。”

  刘备神色一凛:“军师但说无妨。”

  诸葛亮道出心中谋划:“蜀地有锦,与中原细绢大不相同,因其可织出龙凤、云纹、花卉等繁复纹样,兼之色彩艳丽,故而深受达官贵人喜爱。将军此番袭扰关中,应会与西凉的马腾、韩遂接触,若能假借马、韩之力获取蜀锦,再高价卖与河北的世家大族,既可为将军筹得钱粮,又能减少与世家大族的赋税冲突。”

  刘备顿时眼前一亮。

  蜀锦刘备也见过。

  当年还在卢植门下时,刘备就甚为羡慕同门中的达官贵人们穿的蜀锦衣服,然而蜀锦着实昂贵,根本不是当时的刘备能穿得起的。

  刘备的语气也多了凝重:“我明白军师之意了。此番袭扰关中,重点不在于与曹操厮杀,而在于与马腾、韩遂通商,打通幽州到蜀地的商路!”

  诸葛亮点头,道出了更深层次的布计:“马腾有一子,素有健勇之称,勇力不在张将军之下,将军若能与之结交,不仅可以打通幽州到蜀地的商路,今后还可借马超之力南下勤王。不过马超多有羌人习性,少谙中原礼仪,想要降服此人,不可与之先讲理,可让关将军、张将军和黄将军轮流与之厮杀,挫其锐气;同时让士元和元直以军略算之,挫其军威,方可示之以礼。”

  刘备顿感疑惑:“高干已去联络西凉马腾等部合力袭扰关中,听军师之意,莫非马腾韩遂此番会助曹操?”

  3更来啦

第208章 诸葛亮的阳谋,赠山川地理图与庞统

  诸葛亮羽扇轻摇,点出关键:“官渡战前,袁绍曾召马腾、韩遂出兵助阵。然而司隶校尉钟繇入长安后,二人非但不助袁绍,反遣质子入许都。彼时袁绍势盛,马腾、韩遂尚且如此;而今质子仍在许都,袁绍又于官渡惨败,马腾、韩遂岂会轻易开罪曹操?”

  刘备顿感忧心:“可若如此,我又如何能与其结交?”

  诸葛亮摇头,再指要害:“送质乃是迫于无奈,并非是马腾、韩遂的本心。将军可先示威后施仁,使其保持中立便可。况且将军所求,乃是打通幽州与蜀地的商路,而非令其与曹操死战。此乃利诱,而非威逼。”

  顿了顿。

  稍顿,诸葛亮续言:“关中本是膏腴之地,前些年因为战乱和饥荒,以至于避祸荆州者逾十万户。而今故土稍安,中原反乱,思归者必众。然而归者缺乏生计,只能依附关中诸将。郡县官家财力薄弱,无力相争。长此以往,祸患必生。曹操麾下智谋之士辈出,定也能看清此患。亮料其必遣专职官吏监督盐政,贩盐获利,购犁牛以聚归民。此消彼长,关中诸将财源必断,势力也会日渐衰弱。值此之际,将军欲开幽州至蜀地商路,恰是与关中诸将互利之事,马腾、韩遂等焉能拒绝?即便二人因质子在许都而想要拒绝,其余诸将亦会与将军合作相商。”

  堂内。

  早知道诸葛亮才智的糜竺和曹宣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觉是理所当然;刚来的苏双和张世平则是惊愕不已:一个二十岁的青年,能治军打仗能治州理郡,还懂深谙乱世经商的道理,世间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刘备脸上的忧色也逐渐转变为喜色。

  诸葛亮用的是阳谋,千言万语都没有钱财来得好使。

  曹操想要削弱关中诸将又不愿直接开战,必会争夺归乡之民;关中诸将不甘坐以待毙又不敢轻启战端,也亟需生财之道。

  此时刘备要打通幽蜀商路,无异于为关中诸将开辟财源。

  至于马腾、韩遂不同意?

  断然财路如杀人父母,就如诸葛亮所言:即便二人因质子在许都而想要拒绝,其余诸将亦会与将军合作相商。

  至于关中诸将所得蜀锦售于何处?

  则须考量谁更能令关中诸将获利、谁更乐见关中诸将获利。

  显而易见。

  曹操绝不愿关中诸将坐大,必会下令禁其货入己境,也会阻其货贩于河北、荆扬。

  如此一来,作为商路开创者的刘备,便成了关中诸将天然的盟友。

  “军师之言,令我豁然开朗!若果能成此计,关中诸将必不会再为曹操效力!”刘备喜不自胜,仅因自己提出重建牧师苑的想法,诸葛亮便将蜀地商路与关中诸将尽算于胸。

  苏双、张世平对视一眼,上前请命:“将军既要开拓商路,我二人愿随左将军同往效力。”

  刘备没有立即首肯,而是转向诸葛亮,面有询问之意。

  诸葛亮点头:“苏从事和张从事经商多年,深谙商路开启后各方利润的数目,有二人前往,更容易说服关中诸将。”

  刘备遂向苏双和张世平抱拳而道:“本不想劳累张兄和苏兄,然而开启幽州与蜀地的商路至关紧要,只能委屈二位随我军旅劳顿了。”

  二人连忙回礼,道:“我等经商,亦是时常风餐露宿,能为将军大业建功,是我二人的荣幸!”

  有了目标后,刘备便在涿县待不住了。

  先前不着急,是觉得替袁绍袭扰关中不必太勤快;而现在刘备想开拓商路,这是为自己谋利,自然也就勤快了。

  但考虑到天气炎热,将士又大多在探亲休假,刘备又将这急着去关中的冲动按捺。

  直到八月仲秋过后,刘备才在涿县聚集了三千步骑,以及庞统、徐庶、关羽、张飞、黄忠等文武。

  “元直,士元,此去关中,亮有一物相赠,路上可细加琢磨。”诸葛亮偷偷的将徐庶和庞统拉到一旁,直接给了二人一个木箱。

  见诸葛亮神神秘秘的,徐庶和庞统也忍不住奇怪,只是打开木箱后,二人皆是大惊失色。

  只见木箱中,大大小小十余张地图,竟然将蜀地至关中一带的山川地理城镇及关津隘口都作了详细的标注!

  “孔明,你从何处得来此物?”庞统的手有些颤抖。

  若不是知道诸葛亮没去过益州和关中,庞统都怀疑诸葛亮是不是把益州和关中都走了一遍!

  徐庶也是惊得不浅,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徐庶这些年见过的最详细的地图,甚至于连街亭旁边有座山都被诸葛亮给标注出来了,诸葛亮还在这座山的图标上标了个“可绝水源”。

  诸葛亮面不改色,道:“这是亮的一个好友相赠。”

  只是这话说出口,徐庶和庞统皆是一脸的不信:好友相赠?你哪个好友?有我们不认识的吗?

  见二人怀疑,诸葛亮也不多解释,又补充了一句:“地图应该有些瑕疵,五丈原以东的山川地理城镇及关津隘口,可能不太属实,还需士元和元直寻向导斟酌。张将军善于勘察地理也善于绘制地图,可与张将军一同琢磨。”

  随后。

  诸葛亮又向徐庶和庞统拱手作别:“亮还有公务,就不送了。来日归来,亮再与元直和士元把酒言欢!”

  看着诸葛亮匆匆离去的背影,徐庶和庞统更坚定了心头的想法:如此心虚,这地图的来源定有隐情!

  虽然徐庶和庞统都是智计超绝的,但也绝对想不到现在的诸葛亮是自五丈原归来的,蜀地至关中一带的山川地理城镇及关津隘口,诸葛亮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虽然画的关津隘口可能跟现在有出入,但山川地理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之所以将这箱子地图交给徐庶和庞统,诸葛亮也是担心徐庶和庞统会出意外。

  毕竟现在的徐庶和庞统也只是初临战阵经验尚浅,兼之庞统又有死于流矢的倒霉运气,诸葛亮不得不谨慎以对。

  4更来啦

第209章 诸葛亮聚众求贤,赵云孙乾齐荐英才

  刘备等人离开后,诸葛亮又召来了赵云以及糜竺、曹宣、简雍、孙乾、陈震。

  由于刘备带走了一大批核心文武,以至于现在幽州的核心军政文武配置上也有了明显的不足。

  虽然慕名来涿县的士子也不少,但治学的多务实的少,兼之除了涿郡外,其余六郡又苦寒艰险,愿意出仕的也就更少了。

  出仕的士子少,能通过考核升迁的也更少了,再加上幽州财政紧张不养闲人,无务实能力的也不会让其就任,故而郡县诸吏多有空缺或身兼多职。

  堂内。

  诸葛亮羽扇轻摇,扫视众人,徐徐而道:

  “治州理郡,首要在于用正人、退奸佞。如同养身要靠调息,治国要靠贤才。州郡若无栋梁,就好比房屋缺了大柱:细柱则房屋易塌,贤少则州郡难安!欲求州郡安稳,需以直臣替代佞臣!纵观世间,好木材多生深谷,真直士多出寒门。故而明主访贤要往低处寻:有人怀济世才,却混迹市井;有人高才卓绝,却无人举荐;有人忠孝仁义,却反遭埋没。当年尧访荒野,汤聘耕夫,周提布衣,方得天下安!”

  “我等当悬官位待英才,备厚礼聘隐士。若使奸邪当道,忠良流放,纵有黄金万两,也无贤人敢来。州郡危难无人扶,百姓流离无处归,此皆失贤之大祸!从古到今,失贤国危,得贤民安,便是此理!故曰:欲安天下,先求贤士!亮欲下求贤令:举贤不避亲仇,幽州境内吏民游士,不论出身,不拘微贱,德才兼备者,皆可为上吏。”

  “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低吟细思。

  片刻后,曹宣率先问道:“军师欲正幽州纲常,属下佩服。然而方今乱世,礼乐崩坏,有德者大多无才,有才者大抵无德,能德才兼备者,少之又少。若要同时考量德才,恐求贤困难,军师此举,要求是否过高了?”

  诸葛亮轻笑道:“乱世之间,德才兼备者稀少,此乃实情,亮亦认同曹度支所言。然而,治州理郡,又岂可因选任贤才艰难而用奸佞庸才?纲纪重整,非严不可。为政之道,贵在‘上行下效’。如人身导息上正则下直,吏治之道亦如此理。若我等上吏皆以德才为圭臬,严选苛核,则下吏欲求晋升,必自勉力修德以求君子之风,砺才以效栋梁之能。久而久之,州郡之中,贤者渐众,奸佞自退。此乃良禽择木,群鸟趋明之理!”

  “昔者,尧舜之朝,以皋陶、夔龙为范,群臣效之,百官皆奋;纣桀之世,上昏下黩,官吏懈怠,终致倾颓。幽州虽然偏僻,但若能首重贤才,吏民观之必生仿效之心。譬如镜明影正:上悬高节,下必仰止。故而德才之标,非但不高,反为治本之策。否则,苟且因循,幽州岂会有安民之日?亮所下求贤令首倡‘不拘微贱’,正是为破此局:寒门之士若见上升之途,自当砥砺身心!豪门之士若见寒门之士位居其上,亦会刻苦修德。”

  曹宣拜服。

首节 上一节 126/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