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5节

  “二哥,俺不明白。大哥都说了,此一行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再也不受约束了。怎还要用种菜的方式来掩藏心中大志?”

  张飞语气沉闷,一锄头下去,直接挖了个大坑。

  “三弟,我们是锄地,不是挖坑。”关羽低着头,没有回答张飞的疑问,注意力反而在锄地上。

  张飞更是气闷:“二哥!俺是杀猪的,不是种地的,不懂锄地!”

  关羽的注意力依旧在锄地上:“关某也不是种地的,多锄几次就会了,关某教你。”

  “二哥!”张飞更感无奈。

  俺又不想种地,何必去学如何锄地?

  正牢骚间,但见一人,气质卓雅,哼歌而来。

  正是徐庶!

  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咦?

  关羽和张飞皆是抬头望向徐庶,面有惊讶。

  当有人在旁高呼“竟然没人知道大名鼎鼎的我”时,任谁都会忍不住去瞧瞧是谁在“大放厥词”。

  “此人好生狂妄!”

  关羽和张飞不约而同的轻哼。

  此刻在田间的,除了刘关张三人就没有旁人,徐庶的哼歌明显是冲着刘备来的。

  对着一个左将军哼歌来表达怀才不遇,不是一般的狂妄!

  相对于关羽和张飞的不满,刘备那原本专注锄地的质朴双眸却瞬间变得炯炯有神。

  等了几日,终于来贤士了!

  刘备醉翁之意不在酒,许都学圃是不想让曹操生疑,下邳学圃是想求贤,此刻贤士来了,自然不能错过。

  “先生可善圃术?”刘备停下劳作,呼问。

  徐庶见歌声有了回应,驻足应道:“左将军欲问大圃之术还是小圃之术?”

  刘备见徐庶话中有话,问道:“恕我愚钝,敢问先生,何为大圃?何为小圃?”

  徐庶负手而立,言语豪迈:“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大圃治国,小圃治田。”

  见徐庶看穿了自己在下邳学圃的用意,刘备更喜。

  当即。

  刘备放下手中锄头,向徐庶作揖行礼:“敢问先生尊姓?”

  徐庶亦作揖回礼:“寒庶小民,不敢言尊。在下颍川徐庶,表字元直,游历至此。偶闻左将军重金请教圃术,在下又囊中羞涩,故而斗胆前来。倘若在下的圃术能入左将军之耳,还望左将军不吝赏赐。”

  刘备大笑:“先生过谦了。既有圃术,我洗耳恭听!此间不是说话之地,请先生随我移步。”

  见刘备和徐庶移步别处,关羽和张飞也放下了手中的锄头,跟在刘备左右,戒备的盯着徐庶。

  被两个熊虎大汉盯着,即便徐庶曾为游侠儿颇有武勇也忍不住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见徐庶面色有异,刘备一面示意关羽和张飞不要无礼吓跑了贤士,一面向徐庶热情的介绍:

  “先生勿怪。此二人常护卫我左右,与我恩若兄弟,平日里我三人也以兄弟相称。此为关羽,表字云长;此为张飞,表字翼德。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刘备的热情让徐庶绷紧的神经顿时一松,当即驻足行礼:“恕我眼拙,竟不识熊虎英杰。今有两位英杰尽心辅佐左将军,何愁大业不成?”

  有句话说得妙:虽然我知道你在拍马屁,但我听得心情很舒畅。

  兼之徐庶夸赞关羽和张飞时又无谄媚神态,反而更显真诚,故而短短两句话,就听得关羽和张飞好感顿生。

  刘备亦不由心生惊叹。

  颍川贤士,何其多也!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6章 备欲以先生为上宾

  曹操麾下多有颍川贤士依附。

  刘备在许都时,常受曹操宴请,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故与荀彧、荀攸、郭嘉等颍川贤士都有交谈。

  每每在酒宴中见到曹操麾下颍川贤士指点江山时,刘备心底就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羡慕。

  辗转多年,败多胜少。

  好不容易拉扯的千余杂胡义从骑兵也在征战中消耗殆尽。

  接连的失败,让刘备对贤士愈发的渴望。

  若有如曹操麾下颍川谋士团一般的贤士出谋划策,再有关张万人敌的勇武相助,又岂会如丧家之犬般东逃西窜?

  刚开始,刘备其实是想寻陈登问策的。

  奈何陈登去了广陵,且又与孙策发生冲突,难以分身来下邳。

  故而。

  在脱离许都抵达下邳后,刘备既未跟朱灵路昭争权也未跟车胄争权,而是优先求贤!

  若能求得贤才出谋划策,不论是朱灵路昭还是车胄,都不足为虑。

  至僻静处。

  刘备取来草席铺好请徐庶坐下,自个儿却是直接坐在杂草地上。

  仅仅一个举动,就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由于徐庶出身寒庶又曾游侠为生,因此在荆州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嘲讽。

  不论是名士还是官吏,就没几个正眼瞧过徐庶。

  反观刘备,明明只是初见,却对徐庶热情如斯!

  【难怪孔明会对左将军推崇备至,宁可千里跋涉来投也不愿在荆州凭荫出仕,能遇左将军,何其幸也!】

  刘备不知道徐庶因为方才铺席的举动而内心震撼非常。

  对刘备而言,类似于为客人铺席而自个儿坐杂草地的举动已是日常习惯。

  正所谓身体力行,论迹不论心。

  不要在意对方是怎么想的,要在意对方是怎么做的。

  刘备太缺贤才了!

  如今在刘备身边的,有名号的也就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糜竺兄弟寥寥几人,其余健儿虽有忠心悍勇但并不能为刘备谋划大事。

  即便是关羽等人,能为刘备谋划的也极为有限。

  若非如此,刘备也不会凄惨到数丧其妻基业尽失了。

  虽然不知道徐庶是否有真才实学,但刘备情愿一试。

  草席太窄,无法同时坐下两人。

  徐庶也放弃了与刘备同席而坐的打算,引入正题:“敢问左将军之志?”

  刘备不假思索:“上报国家,下安黎庶,除贼剿匪,复汉乾坤。”

  对于心中的大志,刘备说得很模糊。

  交浅不言深。

  刘备虽然求贤若渴,但也没渴到初见徐庶就推心置腹。

  徐庶亦知其中道理,遂道:“方今乱世,诸事繁杂,难以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解决争端,需用军威才能震慑群贼。恕我斗胆,不知左将军如今掌军几何?”

  刘备面有惭色:“仅有健儿百余人。”

  徐庶不由一愣。

  健儿百余人?

  下意识的,徐庶看向了刘备左右的关羽和张飞。

  张飞藏不住话,哼了哼:“也不知是哪个病鬼在曹操面前谗言大哥,曹操竟派人收走了大哥的兵权。大哥自许都带来的万余兵马,如今都为朱灵和路昭二人执掌。”

  原来如此!

  徐庶善言安抚:“左将军无需忧虑。方今乱世,饥者颇众。兵马亦可用钱粮招募。”

  刘备面色更惭:“实不相瞒,我麾下百余健儿尚且缺少度用,实无多余钱粮招募饥者为兵,更无多余钱粮购买马匹兵器。”

  徐庶忍不住内心一抽。

  孔明啊孔明,你挑的明主,也太落魄了些!

  似乎是怕吓跑了徐庶,刘备又道:“我有一好友,现为广陵太守。我可差人前往,或可借些钱粮。”

  话虽如此,但陈登在广陵如今自顾不暇,又岂有多余钱粮借与刘备?

  刘备此话,只是在安徐庶之心。

  万一真将徐庶给吓跑了,一传十,十传百,刘备在下邳求贤也就成泡影笑话了。

  若是寻常的儒生俗士,还真会被刘备现的穷困吓跑:我们是来求富贵的,不是来没苦硬吃的。

  然而徐庶不同于寻常的儒生俗士,若辅佐刘备无难度,又岂能显出徐庶本事?

  沉吟片刻。

  徐庶又道:“世道纷乱,诸县多饥。即便广陵太守肯借钱粮与左将军也只是杯水车薪。求人不如求己,我有一策,可助左将军充实钱粮健儿。”

  刘备又惊又喜。

  我都穷困如斯了,此人竟真有良策助我?

  刘备强按激动:“还请先生教我!”

  徐庶不假思索:“徐州历经战乱,游户甚多。左将军可请车刺史布告诸县,令诸县游户自行登记户籍。”

  “此举虽可充实下邳户籍,但会令游户不悦,我料车刺史必会推诿。左将军则可趁机说以大义,揽下此事。”

  “车刺史出钱粮,左将军抚游户。如此,游户感念左将军恩义,车刺史充实下邳户籍,各取所需,两全其美。”

  刘备顿时心动。

  在刘备的印象中,车胄是个官场老油条。

  稳就是功。

  以车胄的老辣,不会不明白让游户自行登记户籍就可以充实下邳户籍。

  车胄不下令,是不想游户因不满登记户籍而生乱。

  万一生出乱子传到曹操耳中,就会给曹操留下“治民无能”的印象。

  尤其是现在,南方的刘表和孙策在生事,北方的袁绍又图谋南下,淮南的袁术残余也没剿灭干净,下邳更需要稳定!

  车胄怕游户生乱,刘备不怕。

首节 上一节 5/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