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第6节

  一者刘备在下邳素有名望,安抚游户并不难。

  二者刘备不希望车胄在下邳安稳如山。

  故而。

  当听到徐庶那句“车刺史出钱粮,左将军抚游户”时,刘备心头就有了决定。

  “先生大才!”

  刘备不吝赞赏。

  “若先生不嫌我粗鄙,我欲以先生为上宾,朝夕问对。”

  本就因诸葛亮对刘备的推崇备至而心驰神往,方才又因刘备的举动而对刘备好感倍增,此刻又被刘备聘以上宾,徐庶生不出拒绝的理由。

  “寒庶人徐庶,愿为左将军执鞭!”徐庶铿锵回应。

  刘备大喜:“有先生助我,大幸也!二弟三弟,速回城中准备酒宴。今夜我要与先生不醉不归。”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7章 诸葛孔明竟知世间有刘备耶

  自聘徐庶为上宾后,刘备对徐庶器重非凡。

  出则同车,坐则同席,朝夕问对。

  在得知徐庶还有一个寡母在襄阳后,刘备二话不说,当即就派亲信随从携带钱帛书信前往荆州,以作安家度用。

  书信中更是点明了“中山靖王之后、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的身份,旨在告诉徐母:你儿子跟着我,干的是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大事。

  这让本就对刘备充满了好感的徐庶,更为感动。

  刘备聘一“寒庶人”为上宾的消息,也传到了徐州刺史车胄的耳中。

  刚开始,车胄也曾怀疑刘备名为学圃实为阴养死士,害怕刘备会威胁到自己在徐州的地位。

  在得知徐庶的出身后,车胄又对刘备生出了鄙夷之心:徐庶,只是区区一介粗鄙客,刘备以此人为上宾,何其愚也!

  尤其是得知徐庶给刘备献的计策是让诸县游户登记户籍后,车胄的鄙夷之心更甚了,断定徐庶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腐儒。

  然而。

  车胄的鄙夷正是刘备所期望的。

  对刘备而言:钱粮的获取周期长且需长时间的积累,筹措钱粮最是艰难;反之,安抚游户且让游户心甘情愿的登记户籍,反而是最简单的。

  方今乱世,大概没人比刘备更懂得如何安抚游户了。

  想当年,刘备被吕布背刺,兵马十去七八。

  结果等刘备向吕布低头暂居小沛后,溃散的兵马竟然又主动跑去小沛依附刘备,吓得吕布连唇亡齿寒的顾虑都没了,匆匆将刘备撵出了小沛。

  这就是刘备的名望!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诸县游户一听是刘备在负责,自愿登记户籍者纷至沓来,生怕登记晚了就没机会了似的。

  “刘备离开下邳都大半年了,竟还有这般威望?”听着麾下户吏的汇报,车胄顿感头皮发麻。

  刘备这个左将军来到下邳,本就是一尊不能轻易得罪的大神,现在这尊大神又在下邳收买人心,直接威胁到了车胄在下邳的地位。

  虽说车胄是徐州刺史,但车胄实际能控制的也只有下邳。

  广陵太守陈登压根没将车胄当个刺史看,东海昌豨没抢车胄就谢天谢地,琅琊臧霸更是自成一系,彭城被曹操屠了几次基本没啥人。

  也就下邳能让车胄勉强维持一个刺史的体面。

  可若下邳被刘备渗透了,那车胄这个刺史就啥也不是了。

  车胄不敢正面跟刘备冲突,更不敢去阻挠刘备收买人心的举动。

  首先,刘备是许都来的左将军,见官大一级。

  其次,让游户自愿登记户籍,是车胄同意的。

  现在游户自愿登记了,车胄又不乐意了,刘备又岂会给车胄好脸色?

  刘备只是习惯讲道理,不等于刘备只会讲道理。

  连能力仅次于“五子良将”的朱灵也不敢跟刘备“不讲道理”,更遑论车胄?

  深思熟虑下,车胄选择了暗中给曹操送信。

  信的大意就是:刘备在下邳收买人心。

  正如刘备对车胄的印象一般,车胄是个老油条。

  密信只陈述了“刘备在下邳收买人心”的事实,就连“疑有密谋”这等猜测也是只字未提。

  主打就是一个:曹操疑刘备,刘备就该死;曹操不疑刘备,刘备就可活。不论曹操疑或不疑,车胄都是尽忠职守,有功无罪。

  刘备不知道车胄暗中给曹操送信。

  亦或者说:只要车胄明面上支持钱粮助刘备安抚游户,刘备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徐庶的协助下,刘备的部曲也由最初的百余人增加到了三百人。

  三百人虽少,但兵贵精不贵多。

  只要调遣得当,亦可成就大事。

  部曲有了,刘备的底气也硬了,遂有布告求贤的想法。

  布告求贤和学圃求贤,区别在于:前者是明着来,后者是偷着来。

  “将军求贤,何必布告?我有一友,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是琅琊阳都人,生于光和四年,与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徐庶没忘记跟诸葛亮的约定,见时机成熟,遂向刘备举荐。

  一听诸葛亮是琅琊人,刘备顿生亲切感。

  “不知此人才学,与元直相比如何?”亲切感归亲切感,刘备求贤是为了谋大事而非如刘表一般求虚名。

  首重才学!

  徐庶笑道:“我又岂敢跟孔明相比?我如萤火之光,孔明乃皓月之明也!”

  话音一落。

  刘备惊坐而起。

  左右侍立的关羽和张飞,亦是面有惊愕。

  相处多日,不论是刘备还是关羽张飞,都认可了徐庶的才学,皆认为徐庶乃当世少有智者。

  不曾想,徐庶竟然以“萤火之光”自比,以“皓月之明”来夸诸葛亮!

  更令三人惊讶的是: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未满二十!

  张飞心直口快,问道:“曹操麾下有号称王佐的荀彧,有号称鬼才的郭嘉。孔明之才,比之二人如何?”

  徐庶语气一凛:“荀彧和郭嘉虽有大才,但不如孔明多矣。孔明每常自比管仲、乐毅,身兼文武大略;然以我观之,孔明之才,可比那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刘备三人更惊。

  不论是管仲乐毅还是姜尚张良,那都是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

  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竟能与这四人相提并论?

  若不是与徐庶相识多日,且又见识了徐庶的才学、知晓徐庶的为人,刘备三人都得怀疑徐庶酒醉未醒。

  见状。

  徐庶又道:“左将军有所不知。我本在襄阳避祸求学,是孔明专程寻到我,称‘北方有明主,可同往投之’。”

  “孔明初提左将军时,只因左将军尚在曹操麾下,我未敢相信;孔明却认为‘左将军素有德行信义,能复兴汉室者,非左将军莫属!’”

  刘备又惊又喜:“诸葛孔明竟知世间有刘备耶!”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到嘴边的质疑又按了回去。

  本以为诸葛亮是个狂生,没想到诸葛亮竟是刘备的小迷弟。

  那句“能复兴汉室者,非左将军莫属”,既动听又悦耳!

  一时之间。

  关羽和张飞都对诸葛亮生出了好感。

  诸葛亮是否有管仲乐毅姜尚张良之才尚不能确定,可单论诸葛亮对刘备的推崇,就值得关羽和张飞另眼相看!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第8章 左将军屈尊亲至,亮自当扫榻相迎

  徐庶寥寥数语,让诸葛亮在刘备三人心目中的印象大增。

  “孔明可在下邳?”

  回想徐庶方才那句“北方有明主,可同往投之”,刘备赶忙询问。

  既是同往投之,诸葛亮理当在下邳。

  徐庶点头:“孔明暂居城中客舍,将军可愿见之?”

  刘备大喜:“既在城中客舍,我又岂能不见?稍后我于府中设宴,元直可与孔明俱来。”

  徐庶谏道:“但凡有大才者,皆不可屈致。听闻郭嘉入曹营时,曹操十里相迎,以示器重。孔明之才远胜郭嘉,将军宜屈尊亲往,以表求贤之心。”

  刘备醒悟,面有惭色:“是我疏忽了!二弟三弟,速备璧帛、酒醴、车马,与我同往。”

  受徐庶的话影响,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颇有好感。

  用张飞的话来讲就是:郭嘉不如诸葛亮,曹操都能十里相迎,以示器重。俺大哥又岂会不如曹操?

  徐庶则是先行返回客舍。

  人未至,声先到:“孔明,左将军稍后将至。”

  客舍中。

  诸葛亮正与庞统讨论时事及大略。

  骤闻徐庶呼声,庞统笑道:“孔明,你的明主屈尊来请,你是今日见还是改日见?”

  诸葛亮不由一愣,下意识的回想起刘备三访隆中的记忆场景以及《出师表》的缅怀之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如今,场景虽然不同,但刘备依旧是屈尊亲自。

  诸葛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肃容道:“左将军屈尊亲至,亮自当扫榻相迎。士元是暂时离开客舍,还是与亮同见左将军?”

  庞统捏了捏浅短的胡须,沉吟片刻:“从现在起,我就是孔明你的伴读书僮了。”

  尽管徐庶这段时间颇受刘备器重且返回客舍时对刘备倍加推崇,但庞统所思所虑非常人能及,对择主而事的自我要求颇高。

  对此。

  诸葛亮也表示理解:“既如此,就委屈士元,暂时充当亮的伴读书僮了。”

  随后。

首节 上一节 6/1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