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才不呆呢,二丫头分明是个好的,真真是在为娘高兴呀,唔,最多还悄悄替姚弘旭存了几分担心。
还有啊,其余的几个姨娘倒也罢了,可白姨娘素日里虽对娘不大恭敬,却也没存着坏心思,才刚大约只是想跟娘献献殷勤的。
娘正好安心受着,趁便出出往日的闲气,何苦赶着把人打发走了,白白让姨娘寒心呢?”
姚春紧搂着年世芍的胳膊笑嘻嘻地撒着娇,清绝的面容上哪里还有半点平素的冷艳。
年世芍被腻得发热,没一会便香汗微微,又兼孕妇最是多愁善感,心内原就暗暗患得患失的她,听得姚春这些笑语便觉不大受用,不禁一把将姚春推开,沉着脸嗔她道:
“娘行事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哪用你这丫头来教?
还有,娘如今好容易才怀了你弟弟,你这丫头往后可不敢再没轻没重的了。”
“哼,娘真偏心!”
姚春气呼呼地跺了跺脚,闷闷地嘟囔道:
“人家王太医才刚可没说是弟弟呢——”
年世芍轻轻抚着腹部,只把杏眸微微一横:“娘就是知道!”
姚春琼鼻一皱:“娘骗人!要不是皇祖母请太医看了,娘连怀孕都还不知道的。”
“你……死妮子,你过来——”
年世芍一时语滞,气得就要去拧她。
姚春早轻盈地跃开了一步,提着裙摆跑出了门外,还笑盈盈地回头劝道:
“娘记得好好休养,可别太劳神忧思哦,依女儿看,其实生个妹妹也很好啦~”
话音刚落,人就去得远了,只留下了一句:“女儿先去九谦堂坐一会儿啊。”
九谦堂?
年世芍哪怕知道姚春是在替她笼络人心,更知道就算姚春不说,姚弘旭也会从白氏口中知晓情况,却还是急得追出了门外,瞧着姚春轻快远去的背影,直气得跺了跺脚:
死丫头,娘自己又不是不会说,哪里就要你上赶着去告诉了?
没的叫人以为......以为娘是有意瞒他呢!
第212章 争主次双妃勾心斗角(上)
姚弘旭此刻还不知家中“双喜临门”的好事,他刚在梁九功的引领下,先去御药房领受了两支锦盒装的千年何首乌,又去往了设在太和门城楼的龙禁卫公署,完成了登名造册的程序,领好了一等侍卫才有的赐服——两身灿锦彩缎飞鱼服,并着官帽、官靴、牙牌、仪刀之类。
正准备出门的时候,该班的领侍卫内大臣(本官),神武将军(散阶)冯唐,一个虬髯如戟,体格雄壮的五旬老者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口内大笑着解释自己解手方归,一面就要拉起姚弘旭的手热情接见。
——此人也是百战功臣,深得兴泰帝信重,以他的官品、资历来论,如此对一个来龙禁卫镀金的无爵皇孙,也确实当得热情二字了。
但姚弘旭虽觉着他大概率在为自己的溜号寻了个托词,却也根本不敢和他接触,当即轻步闪开,先就行了一礼。
冯唐老脸一热,暗暗挠头。
旁边的梁九功只把拂尘一摆,笑吟吟地与神色尴尬的冯唐说道:
“好叫冯大人知道,主子爷头里才册封了弘旭小主为敦王爷长子,如今礼部、工部的大人们正在忙着撰旨造册呢,不日就要举行册典的。”
郡王长子位同国公,爵封超品,这可就非同小可了!
冯唐心里一惊,老脸菊开,当下利落地打个千,就要上前半跪,一面还唱喏道:“老臣给长子请安了——”
“使不得,使不得,莫说小子现今还未受册,就算翌日完了礼,冯大人年老功高,小子哪里当得起如此大礼。”
姚弘旭眼疾手快地将冯唐搀住,口内笑谦不住。
冯唐虽极受用,却仍坚持着要行礼,只是稍稍发力之后胳膊竟纹丝不动。
他发楞间就被姚弘旭搀了起来,心中惊罕之余也不好多问,面上虽更加热情,但秉持着对宗室敬而远之的态度,言语间也未深谈。
姚弘旭其实也不敢和身处腹心之地的领侍卫内大臣过从甚密,说了些当差排班之类的公事之后,便告辞出来,先回乾清宫外谢了恩,然后又请了圣谕往承乾宫去。
——一入宫门深似海,宫中女子非但与娘家人几乎往来隔绝,音信不通,与自己出宫开府的成年皇子素日也难得一见。
就连姚弘旭,虽是未成年的皇孙,按制还是可入宫探视的,但因后宫中的嫔妃年岁不一,最小的甚至未必比他稍大,至于宫女就更是如此了,所以还是得先申请过才好出入后宫。
等从乾清宫北的景和门出来,踏上了青砖墁地东长街后,果然在青袍皂靴、步履匆匆的黄门之外,见到三五成群、翠裙绣履、莲步翩跹的青春宫娥。
——因这条东长街是东六宫通往御花园的必经之路,而对养尊处优又百无聊赖的嫔妃们来说,逛花园是她们为数不多合理消遣的活动,所以这条路上常能有女眷往来。
就如此时,长街上便有两个太监在头前喝道,后面十来个宫女簇拥着一个风鬟雾鬓,姱容修态的宫装贵妇打南边说笑而来,其余的太监、宫女们纷纷避到墙根,垂手而立。
哪怕不听关防太监喊的“舒妃娘娘驾到——”,姚弘旭也早认出了那个自己祖母的对头。
只是她虽是【协理六宫事】的贵妃,但自家祖母更是以皇贵妃衔【摄六宫事】,堪为实际上的六宫之主,因此她平日里除了早起问安议事之外,几乎从不在东边多呆,怎么今儿都快未末(15:00)了,还能在这儿碰到她?
看着舒妃卫氏在宫女的提醒下转头看来,一双眸子晶晶然地亮起,想到以往家宴上总被她碎嘴内涵的旧事,姚弘旭心里暗叫倒霉,面上仍执礼甚恭,早早长揖拜下:
“弘旭敬问娘娘金安。”
“暧呦,这才几月没见,旭哥儿就蹿这么高了?刚刚弘晸和弘旺来说,本宫还不信呢。难道江南的水土除了养人之外,还能专养个头不成?
不过你这孩子胆子也忒大了些,险些气坏了你皇爷爷不说,甄姐姐更就你这一个嫡.....亲生的大孙子,万一你出门在外落了个好歹,到时候可让甄姐姐如何是好呢?”
卫氏在侍女的搀扶下款款行来,似笑似嘲的话语仍还清脆婉转,不过白皙的眼角处那细密的鱼鳞纹于姚弘旭看来已是历历在目了。
而他虽上来就被隐隐扣了个不孝的名头,但一来因这卫妃辈分太高,二来事实也的确如此,竟一语也不好辩驳,只得仍如前身那般沉默垂首以对,期盼着这漂亮却碎嘴的卫妃早点说完滚蛋。
可这卫妃今儿却不知被谁惹高兴了,一时更来了劲头,黛眉轻颦着,径直数落个不停:
“欸,你这孩子性子怎么还是这么古怪呀?你也该向你弘旺堂弟学学才好的,他和你原是一般的庶出独子,可如今才10岁就破例封了郡王长子,还不是因他乖巧懂事,知礼守礼,你皇爷爷才格外偏疼他吗?
就连我那同族的侄女,你八伯母才刚听了这消息,高兴得无可不可,急着就回去打点册封典礼了。”
——听这意思,自己得爵的消息她还不知道,可是张口弘旺,闭口弘旺......难道她特意跑东边来,就是为了跟皇祖母炫耀她收养了弘旺?
“就拿行礼来说,人都说‘礼多人不怪’,弘旺那孩子哪次见了本宫不是大礼参拜的,就算封了长子,今儿也是如此,偏你这孩子生怕脏了衣角似的。
暧,对本宫倒也算了,但对你家太太素日可得尽心尽礼才是,不然这风声听着可不大好呢,传到你皇爷爷耳朵里,也影响你这孩子得爵不是?”
——前身虽在近百个皇孙里不甚出彩,但以郡王独子的身份,被父王请封爵位之后也不该一点动静没有,就算不给长子,也该给个“将军”安慰下才是。
如今看来,估计少不了这个碎嘴女人的煽风点火了!
第213章 争主次双妃勾心斗角(下)
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莫非是从年妃口中流出了于自己不利的风声?
不过听起来又远远没到“不孝”的程度,想是年妃虽有怨言却还克制的原故?
好在从兴泰帝刚刚的态度来看,这点瑕疵已经被自己的表现遮盖过去了,往后只要用心维护好和年氏的关系,在没有本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再有“不孝”的风险了。
沉默是金的姚弘旭这边才想到此节,那边久说无功,羞恼相激的舒妃铺垫了许久,终于乜斜着杏眸,幽幽道出了“杀招”:
“不过这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效果总归是要差些的,旭哥儿还是要多多用心——才好呢!”
——“用心”二字被她格外凸显,显得意味深长,还有那十分突兀的前半句......这个女人到底想说什么?
姚弘旭剑眉一挑,不禁抬眸而望,看清了那张风韵犹存的脸庞上难掩的得意,暗藏的期盼,心中第一次对后宫争斗的残酷有了实感:
如果年妃真有了身孕,如果自己还未得爵,以前身的稚嫩心智,冲动性情,在被这个女人刻意地讥讽,接上有心的暗示之后,难保不会真想去用盘外招。
而只要年妃出了问题,这个女人再随意把矛头引导到自己身上,但凡自己有半分嫌疑,对前身疼爱至极的皇祖母甄氏便也难脱干系,几十年的贤名说不定也会毁于一旦!
那这个女人到时候自然就能顺势执掌六宫,得遂其愿了!
而这些......到底是这个女人蓄谋已久,才有意掐好时间于此偶遇,还是说她只是偶然撞见了自己,却又在一瞬间就想出了这些话术?
姚弘旭倒宁愿她是前者,若不然,就真地只能对她“用用心”了。
靖海侯卫氏,如今在朝的子弟可是不少,单内务府和龙禁卫里便有好几个若字辈的......
“欸,你这孩子,本宫可是在好心教导你的,你怎么不说谢谢呢?”
迎着那双清亮湛然的凤目,看着那张沉静昂然的脸庞,舒妃恍惚间竟觉是青年的兴泰帝当面。
——她原就瞧着上百的孙辈里,只这个甄妃的亲孙子眉眼最像兴泰帝,所以才会百般瞧他不顺眼。
不料如今他个子蹿了上来后,活脱脱更和兴泰帝年轻时是一个稿子。
一时竟被看得有些心虚,不觉就抬手抚了抚云鬓,没话找话地故作嗔恼,却忘了景和门正对面就是承乾宫,而她也耽搁了太久工夫。
因而她话音才落,右后方便有一阵温婉端庄的女声徐徐传来:
“卫妹妹才说宫里有事,连茶也未吃便急匆匆地要走,如何又留着我家旭哥儿不放呢?”
舒妃正尴尬地攥紧了帕子,迟疑着将要回身,便见眼前冷淡无礼的英武青年早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在那珠围翠绕中,越显端丽冠绝,雍容华贵的甄妃跟前大礼拜下,颤声如泣道:
“不孝孙弘旭叩问祖母懿安,孙儿累祖母担忧了——”
说着还“咚咚咚”地连叩三首,惊得承乾宫的女官、宫女们忙去扶起了他,素来沉静端方的甄妃瞧着他那红通通的额头,抬手要揉又不敢触碰,一面气得直拧他的耳朵,一面又心疼地抹起了泪。
这......这寻常跪安哪里就要磕头了?
更别说就在这石板上磕得这般结结实实的!
这死孩子分明就是在有意气本宫啊!
卫氏怔了一怔,心中一时又恼又羡,蹙眉瞧了半晌,便要扭身就走。
“卫妹妹且慢,才刚弘旺的喜事劳你大老远地过来告诉,如今我家旭哥儿的喜事妹妹不如就一并听了罢,也省得你到时候又要跑一趟过来打听了不是?”
甄妃揩了揩眼角,轻笑着唤住了舒妃,而后便再不理她,只紧拉着不省心的大孙子,在侍女们的簇拥中转回了承乾宫。
早有想上进的太监沿着东长街一路往南,去御药房寻当值御医去了。
其余的人也都顺着墙根儿溜走了。
长街北面这才转出了一个翊坤宫的小太监,小跑着到了眉头紧皱的舒妃近前,支支吾吾地把姚弘旭得封郡王长子还有被赐婚的事情说了。
——显是有乾清宫当差的人走漏了风声。
舒妃登时愣在了原地,双颊瞬间红透,一想到刚才/那死孩子/还不知在心底如何腹诽自己,便羞臊得/只恨没地缝儿可入。
好半日,才重重咬了咬唇,淡淡地道了句:“带回去,赏他二十个嘴巴子。”
“嗻!”
原在前头喝道的两人老太监忙大声答应着,拖起地上脸色煞白却还在磕头谢赏的小太监就走。
旁边领班的中年宫女见舒妃仍在原地站着,不禁小声劝道:“娘娘,这久站伤身呢,要不...咱们先回罢,皇贵妃娘娘想来也只是顽笑话的。”
“回去做什么?本宫不回。你且回去取一份,不,取两份上等表礼过来。”
舒妃不知想到了什么,杏眸轻轻一闪,微微勾了勾唇角,领着剩下的宫女又回去了承乾宫。
和其余十一宫一样,承乾宫是个两进院,前院正殿就是承乾宫,为本宫主位所居,是中三明、外两暗的五间结构,从西到东分别为卧室、更衣室、待客受礼的明堂、日常起居室和佛堂。
而后殿及东西配殿也都各有别名,此时或是闲置,或为贵人、常在、答应等低级侍妾的居所。
姚弘旭自穿越以来还是第一次进承乾宫,从容又好奇地观察之下,却发现了许多前身懵懵懂懂中忽视掉的细节。
比如承乾宫在各条案、茶几旁或桌子底下,都放了几个大空缸,缸里装满佛手、香橼、木瓜这些南果子,永远都是清香爽快的气味。
或许是因为甄妃原是金陵女儿,故而喜用南果香味来聊解乡愁,倒也不足为奇。
但另一种难明的味道却十分奇特了。
承乾宫上至迎出来的贵人、常在、答应这些“小主”,下至当差的女官、太监、宫女,入眼都是一副笑吟吟的模样。
而且不是那种心里憋个疙瘩,却要硬充笑脸的皮笑肉不笑,而是心里美滋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嘴抿着,可又笑在脸上的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