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拯救贾敏开始 第73节

  大家听懂了吧?”

  “什么......心就是心?没有左心房、右心房?”

  “叶神医,人家西洋大夫不知解剖过多少人体了,您以他为准就完事了,您要不信呢,只管自己也去剖剖看。”

  叶天士气得吹胡子瞪眼,却还是坐着没走。

  姚弘旭便继续解说下去,好容易用符合三人认知的语言文字大略阐述完了血液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最终将细棍指到了连接主动脉和肺动脉的那根血管上:

  “西洋大夫将此命名为‘动脉导管’,这就是林妹妹的病源所在了。”

  自从上次确认了黛玉的病症后,每当暇时他都在努力回想,终于记起了前世在看了黛玉病症的文章后,曾好奇搜索、阅读过的,“动脉导管未闭”的原理来。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主动脉与肺动脉的一根管道,能帮助胎儿在肺循环不成熟的情况下完成血液循环;

  等到离开母体之后,绝大多数幼儿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永久闭合,保持以后血液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对独立。

  但有些不幸的孩子会无法完全闭合,造成血液从主动脉直接分流到肺动脉。

  一则搬运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体循环血液因此减少,身体营养吸收不足,就会发育不良,较同龄人更加瘦弱——

  表现在脉象上就是水冲脉,主血虚。

  二则,血液分流到肺部之后,肺部充血的情况下,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内细菌和病毒更易繁殖,就更容易感染时疾,咳嗽不止——

  在中医诊来则是交替脉,主血淤。

  正和小黛玉的症状完全相符!

  所幸——不幸中的万幸,小黛玉的情况在如今和原著里来看,未闭合的小孔定然不大。

  因为孔非常大的情况下,血液从左往右、大量地从主动脉分流到肺动脉,婴儿的左心超负荷工作,几周内就会呼吸急促、左心衰竭,放在此世根本难以存活。

  所以黛玉的致命危险来自于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

  一则,在长期、大量的血液分流之下,肺部血管会因为“锻炼”过度而导致管壁变厚、管腔变窄,从而造成阻力增加;

  二则,长期、反复的感染时疾,也会导致肺部血管不断损伤修复,形成血栓或纤维化,同样导致阻力增加。

  两种情况最终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由此引发肺循环不畅,影响肺部气体交换,导致身体缺氧,其中下肢尤其严重,从而表现出下肢发绀——

  正是林如海眼下的症状。

  而右心为了克服肺部血管的阻力,就会一直超负荷工作,最终发展成右心衰竭,不治而亡——

  林如海后来的病逝便是因为此故。

  因此,在黛玉如今动脉导管再难“自闭”,又不能做手术结扎、封堵的情况下,他对彻底根治是无能为力了,但让黛玉能远离病痛且寿终正寝,他还是有两个法子且甘愿一直去做的。

  第一,虽然黛玉的小孔不大,但还是要尽量减少血液从左往右的分流量。

  比如避免剧烈运动,仔细照顾她的情绪,不可让她大喜大悲之类——

  所以原著中她常年以泪洗脸,实在是此病最大的忌讳。

  但反过来想,她十数年都是如此,到了八十回仍还好好存活,更能佐证她的病症原本轻微,足能避免“肺动脉高压”的情况——

  前世便有不少到了六七十岁才查出“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其症状轻微到一生于常人无异。

  如今贾敏应该不会再出意外了,黛玉不经丧母之痛,往后再不让那贾宝玉扰她清净,血液分流便怎么都够不上“大量”二字的。

  至于林如海......按原著来看该在五年后离世,好在他到如今也才与黛玉相处了几月而已,感情并不深厚。

  且昨晚贾敏也在知道了林如海命不久矣的痛苦中答应下来,若黛玉真是如此病因,就会带上黛玉回京。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黛玉的悲痛了。

  第二,自然是尽量避免让黛玉感染呼吸道疾病,越少越好!

  姚弘旭脑中闪动着这些念头,一面绞尽脑汁、费尽口舌,终于将黛玉的病因解释了一遍,让三人大致都听了个明白。

  贾敏早已听过一次,此刻只悄悄攥紧了帕子,满目忧切地望向了林如海。

  而林如海虽不能尽数理解原理,但将姚弘旭所说的各种情况与家中记述稍作比对,从生下来几周就夭折的婴儿,到下肢一旦开始发绀,五到十年间就会离世的老人,竟是一一吻合,绝无错处。

  怪道这位王子几次劝自己保重身体,原来他竟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了......

  既如此,他所说的病因自然也就不错。

  林如海嘴角溢出苦涩笑意,回望着贾敏担忧的眼神,轻轻点头又微微摇头。

  贾敏眸光一颤,雾气忽朦。

  两人相望无言。

  那边厢,“吴中名医”叶天士似恍然又似茫然,刻下揪须挠发,来回踱步,口中还喃喃不休,直让姚弘旭以为他三观破碎,精神失常了。

  好在,过了大半柱香,他忽然拊掌大笑:

  “一孔未闭,心多一窍!父亲探花,女儿灵慧!这不就是那老癞头所说的“八窍玲珑心”?!

  好,好,好!原来竟是这么个多法!”

  姚弘旭三人都是一怔:

  “心较比干多一窍?”

  “老癞头?”

  “八窍玲珑心?”

第105章 闻喜讯柳暗花明

  “嗐,老癞头就是那玄墓蟠香寺的监寺,法号净因的,虽也有些独门医术,口声却不大好。”

  “只因这人很有些神神道道的,一则不给穷人瞧病,说他们此世该当受苦,以偿前世业报。

  二来,遇到了富贵人家的子女患病,他若不能治呢,就给开些治标的方子,哄个万儿八千的银子回去烧香拜佛塑金身。

  若能治呢,必千方百计把这等公子小姐哄去出家修行了,才愿给人根治,说是要借他们今世的福分,修他来世的行。

  不过依老夫看来,借他们家中的金银去修他那座破庙才是真。”

  “反正他嘴里玄玄乎乎的没个准话,这‘八窍玲珑心’也是他自取的名字,正取自‘心较比干多一窍’之意,是老夫几年前偶遇时听他提起的。

  说是苏州有位大人原是某科鸿胪(二甲第一名),有位女公子从小颖慧非常,较之旁人聪明百倍,却常有弱症,久治不愈。

  后被他认出是此心疾,便借机渡入空门,现在他师妹净莲师太座下带发修行,如今已经大好了。”

  “老夫少去苏州,也未曾见过这位女公子,故而不知真假,也就没放在心上。

  但如今看来,贵家形状竟与那家仿佛,这‘动脉导管未闭’也正对应着那‘多一窍’,因此若那老癞头未打诳语,大约他手上还真有些法子......”

  一口气说到这,叶天士才稍稍顿了一顿,得意地抚着白须,笑眯眯地望着姚弘旭道:

  “说起来,小友那两个法子虽十分在理,却也不能治本。

  可见那些西洋大夫哪怕剖了再多的人,也真个弄清了病因,但在治病救人一道还是远不如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法子!”

  癞头和尚?!

  此世若真有神话背景,我那皇祖父早该成仙得道了,最不济也该听到风声寻仙访道才是,所以这癞头和尚大约只是个有奇才怪癖的高僧了。

  倒是这个病例正与那德卿大夫所言病例十分相似,而她可是亲自给她朋友把过脉的,说与常人别无二致!

  若真能对上号,且确认那女公子以往的病症真与黛玉一般——最好她父亲也有些下肢发绀的征兆,就更能肯定那癞头和尚手上有促进动脉导管闭合的法子!

  虽说前世患者年纪越大,自主闭合的希望就越渺茫,超过三月便几无可能,但其实也就说明了还有自主闭合的情况存在!

  而且前世看过的资料中确实也提过,才出生没多久的幼儿,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来促进动脉导管收缩关闭,从而不用做手术!

  所以,中医若真有方法或药物能根治黛玉的心疾,哪怕再是离奇,那也是有足够合理性的——

  谁说中医几千年的传承里就不能发现能让成人动脉导管自闭的有效药物呢,何况黛玉年纪也还不大呢!

  姚弘旭此刻心中既惊又喜,既疑又盼,当下也顾不得叶天士顽童似地炫耀,只没口子地笑着应承道:

  “是,是,老神医所言极是,咱们几千年的传承自然博大精深......

  只是小子愚昧,敢问老神医,那家大人何名何姓?”

  “你这小友......”

  叶天士失笑摇头,一面收拾着东西起身,一面随意摆了摆手:

  “官场之事我从来少问,小友问我却是问道于盲了,不过以林大人身份,想来随意就能问到的。”

  林如海面上也满是惊喜,只眼中仍有惋惜难藏,闻言不住点头,忙就让封了银子,并亲自送了叶天士出门。

  回来之后便迫不及待向贾敏与姚弘旭道:

  “那位大人我已知之,正该是我那位同乡前辈,前任两淮盐政常煦!

  (注:妙玉姓常的设定出自《吴氏石头记》。)

  那年在京中小聚,我便听他说起过此事,她家女儿比黛玉大了有七八岁,从小体弱多病,药石无效。

  后来有个癞头和尚登门,言说只要让他女儿亲入空门,管保其疾就不药而愈。

  常煦只那一女,又哪里舍得,便先买了许多替身相试,终究都是无用,最后只得让他家女儿带发修行,而那病还就真的好了起来。

  说起来,常家人丁也是单薄,常煦看着更是清癯...难道还真和我家境遇一般?

  (ps:妙玉登场时也是父母亡故,“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一般认为是在影射黛玉出家后的一种命运,就如同元春是入宫之宝钗。)

  只是这些年又都未曾听闻过半点风声......”

  贾敏听闻心疾有救,此刻也是转忧为喜——不止为黛玉,也为了林如海,听了这话却又微生嗔恼:

  “夫君的事情连我家都不清楚,你又怎好就知道别家的事呢?”

  林如海讪笑不语,但眉宇间也轻松许多。

  即便动脉导管闭合,肺动脉高压仍然存在,右心的衰竭最多只是缓解......

  姚弘旭望见这幕,心内暗暗一叹,没有说话。

  他...莫非是因为自己不能带玉儿上京才不高兴了?

  哼,难道自己无事就不能回家省亲吗?

  贾敏杏眸悄转,面色如常,只笑向林如海道:

  “夫君可还记得有次家信中,我说也有个和尚要让玉儿出家。

  我虽没问他的法号便让人打发走了,不过他确实是个癞痢头,且也是在玄墓蟠香寺的和尚,想来就该是那监寺净尘了。”

  见林如海扶额恍然,她便又笑道:

  “此事宜早不宜迟,但夫君一来公务繁忙,二来钦差将至,自然不好擅离,我的意思是,我明儿便带玉儿回苏州一趟,先去见见常大人的女公子。

  若果然属实,我再去找那净尘商议,总不好真让玉儿也去代发修行吧?”

  林如海稍稍沉思便也点头应下,又请半日没做声的姚弘旭随行——因为他对自家女儿的关心实在无半点掺假。

  姚弘旭正也打算去大如州为香菱寻亲,而大如州就是苏州府旁边的通州府的府会,都是要往南去的,因此自然满口应下。

  三人又商议一阵,方才各自散了。

  贾敏自回内宅准备,姚弘旭陪林如海去盐司银库点校过捐输账册和银两后,确认无误后便回来打发了早已准备好的傅恒、高晋二人出发送信。

  不过并不是给自家父王的,而是给废太子和八贤王的。

首节 上一节 73/1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