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嫂孙葆棣,现年八十岁。由于我二哥李相行的冤案,她也受尽了千辛万苦。二哥走的时候二嫂才三十六岁,她上有年迈双亲,还要照顾我的母亲、她的婆母,下有三个孩子,长子不到九岁。在问题没有弄清,二哥没有被平反昭雪之前,当时她受到的政治压力,经济上的困难,是无法诉说的。但即使是在那种情况下,我二嫂坚强地挺过来了,她仍然兢兢业业地做好小学老师工作,而且完成的很出色。她含辛茹苦地扶养三个孩子,而今都已成家立业,孙女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园林局系统搞园艺绿化工作,大外孙在英国伯明翰某大学读研究生,二外孙在西安航空航天大学读本科。她送走了她的双亲和我的母亲,我总是说她是个好老师,好丈夫,好母亲,是个好人民,是个好公民。特别要提到的我二哥那么早就走了,她所遇到的困难太多太多了,受的苦太多太多了。古话说人怕老年丧子,中年丧夫,但即使在那种苦难的环境下,她一直守着二哥的遗骨和亲生儿女,是多么不容易,难于做到的。我要以十二万分的真情至诚地感谢二嫂对二哥忠贞不渝的至尚的感情。二嫂我谢谢你,祝你福寿安康。
我要一并感谢我的侄辈们对我母亲所尽的孝道。
生日聚会
我出生于一九三一年,今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我七十九周岁的日子,南方人有个习俗,过九不过十。我的研究生周游、卢春泉、刘俊彦、杨小松、敦浩、杜春梅、王勇(杜、王在国外任教),还有年青老师杨万贵、文光伟、蒋砚章、张玉周等要为我举办生日聚会,地点选在世纪城附近的江南赋。刘俊彦和杨万贵为这事操了很多心,选饭店,邀请人,定菜品,制横幅,买花篮,考虑的十分周到,仔细。那天除了上述人员外,原会计系总支书记耿建新教授,现商学院分党委书记荆新的夫人李宝珍、凤凰建筑集团总经理并西藏药业公司董事长周明德及其公子周祥,北京市社科院门玉峰、会计系离退休支部委员张小英,院离退休办公室邹菊梅,老伴的学生杨松全,北京回忆久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赵平、王奇等都盛情参加。这是一次家人聚会,因为家人最亲,在会上大家开怀畅饮,发表热情诚恳鼓励祝福的讲话,使我感动非凡,人生能有几个七十九。在切蛋糕的时候我心愿祈福,在我九十岁的时候大家再相聚。我谢谢大家劳神、操心、破费的心意,我也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难忘的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八日。
最后,当然我要感谢我的全家人对我一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心至爱。我要感谢的人和铭记的事太多了,在此恕不一一言及。
叶落归根想法
我们在上海给我母亲、大哥、二哥都买了墓地,大哥、二哥的墓地都是双穴的。清明节侄辈们年年都扫墓拜祭。后来我岳父、岳母,叔祖父、叔祖母也安葬在那个地方。我老伴的哥哥去世之后也葬在那边,也是双穴。一九九七年我到上海去扫墓时,我说这个地方还挺好,虽没有山却是一马平川,周围还有水。回来之后我和老伴商量,我说那个地方不错,我们也在上海买块墓地,叶落归根,从上海出去,再回到上海,后来我就动心了。当时墓地有一个名人区,那有几个有名望的人的老坟,我就问我侄女:“名人区要什么条件吗?”我侄女说就要钱,后来我就买了块墓地。
我们比较尊重嫂子,我就跟我二嫂征求她的意见,我说:“我要在名人区买一个小墓地好吗?”她说:“怎么不好啊?”我又说:“我们两个的墓地比哥哥比你的要好,我觉得盖过你们不好。”我二嫂说:“怎么不好,这不表示我们李家兴旺发达了吗?修得好更好,何必顾忌这些呢?”
买的这块墓地也算是我的一个小投资,现在买要贵好多,其实也有一个想法,以后女儿和女婿可能都到国外去了,我们两个葬在北京,谁给我们扫墓?那不成了野坟。这些事我们在世的时候都安排好,可以不让他们操心,我有我的想法。我这块墓地我养的小狗还先享受了,我养过一只博美小狗叫托尼,要在的话都15岁了,但这种狗容易犯心脏病,12岁时犯心脏病半天就死了,我送到农业大学的兽医院里面,我问大夫有狗的殡葬系列一条龙服务吗?他说:“怎么了,你要土葬?”我说:“火葬。”
后来兽医说:“老先生,要我说,这个狗在世的时候你没亏待它,就不用花那几千块钱了。”我倒是没亏待他,上狗照先后都花了一万多。起初办狗照时,当时正好有人请我讲课给了我六千块钱,我一咬牙、一跺脚花了5000元买了个狗照。后来兽医说:“那你把狗放在这儿我帮你处理。”我估计他是要解剖,我想托尼死了能做贡献也好,我把托尼包好,放在屋子里的柜台上,还轻轻说:“托尼,爷爷走了。”后来我脚被压坏了,我大侄女到北京来照顾我几个月,她走的时候我就把托尼的一个照片、一个铃铛放在一个棺材似的图章盒里面,我说:“你清明扫墓的时候,把墓地盖子揭开,里面还有土,你就挖一个坑,包好埋在里头吧。”我对托尼说:“爷爷、奶奶没来之前你给我看坟,等爷爷、奶奶来了之后你给我们守卫。”小动物跟人的感情是很深的,狗真的很仁义,我现在养的猫天天早上在我门口坐着等着,等着我开门就进去,外面的水不喝,非要喝我小脸盆里面的水,要吃饭就开始叫,实际上就是在表示“我要吃”,我觉得它们有两岁孩子的智力。
一个人的一生就在弹指一挥间,事事皆历历在目,走过这几十年的人生之路,有时很顺利,有时也不是很顺利,要靠自己去努力创造。我一直相信党,我也相信明天会更好,所以我们要知足,知足常乐,活到老学到老,争取做一个好人,争取做一个好公民,争取做一个好党员。
领略北京的日新月异
浓郁的历史造就了文化博彩和气息深厚的现代北京,从黑白色到彩色,从矮小的建筑到如今的高楼耸立,北京,正在发生着飞跃的质的变化。
我是一九五二年从复旦被保送到人民大学进修的,总共来了十几个人。我们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七号到的北京,当时的老北京站在现在正阳门的东南角边上。当时研究生科有一位干部来接我们,用的是一辆卡车,没有座位,我们十几个小伙子姑娘蹲在车上一直到人民大学。
那时候人民大学大门的对面都是农田,有几间土房。我们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吃饭时间,后来接我们的干部让我们随便到哪儿吃点东西,我们就去了一个老人家做小买卖的店去吃了炒饼,要了面条、饺子。当时的北京西郊只有靠近人民大学这一边有一条很窄的路,而这条路恰好是慈禧太后到颐和园去的必经之路。公共汽车只有332路,332路通过海淀镇,车里面非常拥挤,二十分钟才开一班车。
那时候星期日人民大学一般都是吃两餐饭,如果想进城的话得早作准备,早点到食堂门口去等候,开了食堂门就进去吃饭,吃了饭和百米赛跑似的,然后跑到332车站去,因为错过一班得再等二十分钟,如果前面人多得等四十分钟,交通是非常落后的。当时西直门、哈德门、德胜门、安定门都有城楼,德胜门是古代打仗回来的时候用的,安定门是出去打仗的时候用的,西直门有两个城洞,一个进一个出。直到一九五八年还用烧木材的汽车,车的路线很少,更别说城铁、地铁了。
西直门外有几家骡马大店是小旅馆,也是饭铺,门口有用红布围成一个像灯笼似的东西,风一吹呼呼地摇。我们住在城里的时候,地址在东直门内南小街的现中医研究院院址,现在里面还有一幢红楼,是原先海运仓的旧址,都是从前满清的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