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有着宽阔的胸怀,贫贱富贵、生死沉浮在她心里仿佛是波澜不惊,大而化之的性格加上随和的好脾气使得她广结善缘,备受照顾。
她有一副善良的心肠,在文革动乱以及后来的种种运动中都能守住善良的本性,做好人行善事,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她天资聪颖,能力出众,工作兢兢业业、两袖清风……她说她现在最想“停下来”画画、练书法、诵佛……
她的感受独特而有趣,她的故事也精彩纷呈。那么她是谁呢?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正值夏秋交接之际,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河北省山河村往日的寂静——我的出生如此平常,而那个年代却又注定了我的不平凡。我出生后一岁多就来到了北京,在农村并没有待很长时间。
到北京后,家里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当时我爸爸和爷爷在上班,太爷爷和奶奶就在那附近租了三间房子,都是平房。爸爸妈妈和我住一间、爷爷奶奶住一间、太爷爷住一间,之后太爷爷把我叔叔他们家的孩子也带过来一起住了。刚来北京的时候,妈妈没有上班,是好几年后才上班的。还有奶奶和太爷爷也都不上班,所以家里平时也很热闹。太爷爷特别喜欢小孩子,有时候给我唱“共产党新中国”的歌逗我玩,还经常领着我和表弟一起出去溜达。
后来太爷爷说在这儿租房子太费劲,又贵又不习惯,干脆还是回农村住,农村老家还有老房子。而且那时我姑姑还在老家的县城里上中学(那时候很少有人能上中学的,一般小学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我奶奶老是惦记着她,不放心,所以就和太爷爷一起回老家去了,叔叔家的孩子也送回去了。
这样家里平时就剩下我和妈妈。爷爷在上班,但因为奶奶不在这边住,所以他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爸爸每天下班了都回来,但我爸那会儿是干建筑行业的,经常要出差,有时候地方太远,他也就不回家了。后来妈妈也要上班,所以白天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家,我当时虽然还很小,但是当时情景却记得很清楚。
妈妈开始上班的时候正是一九五六年,快到“大跃进”了。那时我也就是四五岁的样子,经常要一个人在家,我又孤单又害怕。我妈妈晚上去上班就把我交到居委会一个老头那儿,他姓张,是铁路的退休职工,居委会的人也都特别好。我妈说:“跟张爷爷玩吧。”张爷爷吃完晚饭一到睡觉的时候,就在平房的门上拴一个铁链子,把我锁在屋子里。夏天还好,我妈中班的时候就回来了,那时我还没睡着觉,要是妈妈第二天上夜班的话,等她回家时我早就睡着了。冬天的时候更是可怕,我记得有一次刮大风,居委会主任也不可能让我到他们家里去睡觉,人家也没有这个责任。家里那门上的铁链子风一刮就哗啦乱响,我听了心里特别害怕,就把头蒙在被子里,趴着睡不着,直到现在我还能特别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晚上就我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人在家里,那肯定是害怕极了。
虽然总要忍受一个人在家里担惊受怕,但当时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吃得还都挺好的。小时候我爱吃香瓜,就觉得香瓜怎么那么香啊。而且那时候北京还没有卖香瓜的,从老家来的人比如我奶奶和爷爷就经常给我捎点香瓜。我小时候挺挑食的,挑得还挺邪门。别的小孩都爱吃糖啊、肉啊的,我就偏爱吃那些奇特的、没有的东西,而且一点肉都不吃,就爱吃素。
我本来也爱吃糖,我们家也不缺糖,各式各样的都有。小汽车形状的玻璃瓶子里面装着糖,我爷爷喜欢一瓶子一瓶子地往家里买,我妈上班怕我闹也喜欢用糖哄我。所以后来我就不怎么爱吃糖了,因为吃得太多。小孩一般都是缺什么就爱吃什么,越是不缺越不爱吃,后来我经常把糖拿出去给邻居的小孩儿吃。我妈就说:“刚买的一瓶子糖,怎么下去这么快呀?”我也没多想就说:“我都给别人吃了。”我妈说:“你要是老给人家吃我就不给你买了。”不过后来我还是经常会给邻居的小孩儿一点糖吃,因为我觉得他们吃不起糖挺可怜的,而且他们对我也特别好,什么事都要让着我。
那时候我大爷是海军,在南方广州那边的部队里,穿的都是部队发的衣服,呢子大衣、大厚皮鞋。大爷一到我们家,街坊邻居看着他都觉得特别帅气。大爷是海军军官,所以他们家条件比较好,我大妈生孩子生得特别晚,最大的孩子比我妹妹还小一岁,比我就要小六七岁了。他从广州来我们家,每次都会给我买好多新衣服,有皮鞋还有裙子,还有那时特别流行的泡泡衫布拉吉。后来大爷又给我买了苏联的花布衫,特别漂亮,那种图案就是现在看着也不会觉得过时。
我大爷从广州来时,还带来很多南方的食品,好多都是在北方吃不到的东西。当然在南方也有吃不到的北方的东西,南方人不爱吃松花蛋,可大爷就特爱吃,他一到北方我们就给他弄松花蛋吃。但我从来都不吃,我一看那松花蛋是黑的,怎么着我也不想吃,炖肉我也不吃。我爱吃菠萝,大爷就从南方带回菠萝来,过去都是用线做的网兜,就带两网兜回来。我妈一说我大爷快回来了,我就可高兴了:“又有新衣服啦,又有好吃的了!”我们家我大爷是老大,我爸是老二,底下的孩子肯定都比我小,所以大爷老给我买。而且大爷从不会重男轻女,毕竟他是在部队上的。
但是我爷爷奶奶他们就比较重男轻女,我爷爷上班都是给我叔叔家的儿子买棉袄,买皮鞋,却从来不给我买。我妈比较好强,多少也跟我爷爷堵气,就想:你们看不起我们家的俩姑娘,我自己得看得起。你们给他们买皮鞋,我也要给我女儿买皮鞋!我妈的意思就是女孩也行啊,不比男孩差!我们小孩子的心理肯定也喜欢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拥有。比如叔叔家带着孩子出去玩,到饭店吃什么东西回来的时候,我就跟我妈说:“妈妈,他们又出去玩了,去买的东西都没给我买。”我妈就会带上我出去买。
我妈就觉得自己虽然生的是女孩,但就不能受委屈了,不能让人家看不起,就算人家看不起,自己不能看不起。我记得一九六四年市面上刚出了一种塑料底的鞋(以前都是布底的),这塑料底的鞋子要十多块钱一双,在当时那是相当的贵了,相当于刚刚上班的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那时学徒工工资才十八块钱一个月,我妈却一下就给我买了两双这种鞋倒着穿。我妈倒是很少给自己添新衣服,但我妈也把我爸打扮得很好,出门时那裤线烫得笔直的,都是毛料的裤子,是穿得比较好的。
那时我爸爱看电影,而我妈爱看戏,他们俩经常说不到一块去,他们俩一个要拉我去看电影,另一个要我去看戏,可逗了。
但我还是更喜欢跟爸去看电影。我小时候看过很多外国电影,有宗教电影,也有印度电影。那些电影的名字我记不住,但是那些宗教的内容我还有些记忆。我就爱看外国电影,觉得外国小孩长得可漂亮了。我爸有一个好朋友也喜欢看电影,他们两个就互相请客看电影,这个叔叔的爱人没有生孩子,他带的是他兄弟的一个男孩,我爸就带着我。我们这么一帮大大小小的人就在广安门电影院看电影,我们离广安门电影院特别近,因为中间有座桥可以通过去,现在可能没有了。那时的电影都是黑白的,我上中学以后才有彩色的,不过刚开始的彩色电影特别难看,就像自己涂上了颜色似的。那时候有放映过一个雷锋的电影,还有《苦菜花》、《小兵张嘎》、《刘胡兰》等等,国产电影特别少,国外电影看了也记不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