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军功章也有母亲的一半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这是一首歌颂祖国守边战士的歌曲,但用在我们父母身上也恰如其分。
戎马一生的父亲将毕生精力贡献给绿色军营,贡献给我国的体育事业,而在他背后,始终有母亲伟大无私的默默奉献。
身为一名受过知识教育的人民教师,母亲也有自己的抱负,也积极为革命事业做贡献。但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让父亲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母亲毅然辞去了学校教师的工作,随军生活,做父亲背后的女人。
母亲将她的所有光热转而贡献给我们的家庭,照顾父亲,更教导我们三个年幼的子女——学会节俭、学会独立,更要学习如何做人。
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子女为人处事的方法,她带给我们的财富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和体会的!
母亲高崇德1905年9月生于河北省广宗县高三周村。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得母亲得以上学读书。自初中毕业后,母亲又继续攻读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母亲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第五完全小学先任教师后任校长。
母亲在任教师期间,认识了当时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教官的父亲,1946年3月,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母亲继续在学校教书育人。
1950年,父亲在部队任科长期间,工作繁忙,带病坚持工作。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毅然决定辞去学校工作,随军支持父亲做好军事教育工作,照顾父亲身体。经部队批准,母亲随军。1950年2月6日,母亲与学校领导、教师合影留念,告别了心爱的教育工作。
母亲随军之后,全力支持父亲的工作,努力做好家务。
1950年10月,父亲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部工作,母亲高崇德及妹妹孙淑娥随军进京。
1955年1月,父亲转业到国家体委,时任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教务科科长,从事教育管理国家运动员的工作。
当年,父亲虽然身患高血压病,但仍然坚持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母亲刻苦努力,学会了中医针灸,当上了父亲的贴身护士和保健医生。平日里,母亲可以给父亲扎针治病,使其恢复健康,继续工作。
1955年,母亲已经有了我们三个孩子。父亲因工作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母亲便一人独立担当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教育我们要学会做人。
1. 教育子女从小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教孩子学会做饭,告诉孩子:吃面条和硬面,吃大饼和软面,吃饺子的面和得不硬又不软,还要学会炒菜、蒸米饭。
2. 教育子女会节俭,不许乱花钱,吃饭不撒饭。
3. 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给子女讲“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的道理及案例,警示孩子。
4. 教育子女孝敬长辈,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5. 在学校,在社会,安分守己,不惹事。
6. 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7. 在学校团结同学,工作后,要团结同事。
8. 要学会关心。关心亲朋好友,关心需要关心的人。
9. 要锻炼身体,保证身体健康。身体结实了,才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在母亲的认真教导下,我们三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没有走邪路歪道。虽然没有当上高官,但我们都成为了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这都是母亲精心教育的结果。
我们三人工作时,母亲还健在。她曾对人讲:“我们没有白养这三个孩子,他们都为国家出力啦!”
我继承了母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妹妹孙淑娥在国家法律出版社工作,成绩很出色,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弟弟孙树勋在圆明园从事保卫工作,兢兢业业,深受领导信任,退休后仍在圆明园值班,做保卫工作。
如今,母亲已经去世20年了,回忆起母亲的教养,我们感恩不尽,对同事、对朋友、对自己的子女讲:“母亲是伟大的母亲!”
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高崇德老师的事迹。这正是:父亲孙克的军功章也有母亲高崇德的一半心血啊!
母亲教育子女学会节俭
母亲是教师,教育子女有方,注重培养子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母亲教育子女是从身边看得见的事情做起,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一点一滴地把勤俭持家的好思想滋润到儿女的心田。
1955年至1958年,我们家住在中央体育学院平房宿舍。平房没有暖气,需要生炉子做饭、取暖。家里缺少柴烧,母亲就去附近建设工地与工地负责人交涉,让我们三个孩子去工地捡些劈柴生火,以此省下买柴的钱。
母亲还时常叫我们利用课后或星期日的时间,去宿舍附近的地里挖野苋菜做馅包玉米面团子。春天榆树上有榆钱儿时,母亲叫我去护城河边的榆树上捋榆钱儿,把榆钱带回家。之后,母亲再把榆钱儿洗净,掺和上玉米面蒸熟晾凉以后,用蒜汤、醋拌好,让全家人吃。母亲做的饭很好吃,既增加了营养,又节约了粮食,还省了菜钱。
还有,我们在吃饭时,母亲总要随时提醒:吃多少,盛多少;吃饭时,别往桌上撒饭;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每每饭后,母亲还要检查一下我们的碗里干净不干净。干净了,母亲就表扬,没达到要求,母亲就批评,并要求改正。
寒暑假期间,母亲经常叫我去买东西,嘱咐我:买东西时,多走几个商店,多看几家店铺,比一比,要买便宜的质量好的东西。
我们三个孩子上学用的书包,不是买的,而是母亲自己用布做的,这样节省了不少钱。上学用的作业本,到放假的时候,母亲都收在一起,一本一本地看,目的是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作业写得好坏情况。同时,母亲也会把没用完的纸拆下来,装订成本,让孩子们下学期再用。便是用完的作业本,母亲也不会扔掉,而是留下来给我们练习毛笔字用。
母亲这样培养我们勤俭节约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正是母亲这种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教育对我们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三兄妹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绝不浪费任何东西,在各方面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等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母亲教育子女学会独立
儿女们总是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管一辈子。儿女从小就要学会生存,学会独立生活,学会独立工作。这是我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态度,而母亲亦会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独立工作。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上学的时候,母亲教我们钉扣子,洗手绢,洗袜子,洗衣服;还教我们蒸米饭,擀面条,炒菜,拌凉菜等。
有一年春天,父亲的高血压病又重了,母亲决定带着父亲去天津请名医杜大夫治病。临走前,母亲嘱咐我:“我去天津两三天,陪你们的爸爸治病,要看好家,别出去乱跑。如果出去买东西,一定把门锁好。晚上睡觉时要插好门。白天不接待陌生人,晚上,生人叫门,不吭声,不开门。一定要照顾好弟弟,你们要做热饭吃,不要吃凉的。”我把母亲的话牢记在心中,做到了看好家,照顾好弟弟,没有出意外之事,受到了母亲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