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心逐浪高东已晓--韩桂山回忆录 第14节

点击:

我那时衷心地希望全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都能翻身解放做主人。在这种意志的推动下,我踊跃地带头报名参军。

所谓征兵,是我们县里、区里一步步逐层布置下来的任务。征兵并没有数量限制,只要同是翻身解放、打土豪、分田地的穷苦兄弟们,并且达到了参军年龄,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共产党对于其它如文化程度、身高、体型等并没有过多要求。而我那时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在部队中就已经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但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这几大类是绝对不接受的。这些人都是家中富有,平日里欺压百姓的恶势力,共产党坚决地将他们排除在无产阶级的队伍之外。而如我家这样一无所有的雇农,还有稍微有些财产的贫农则是征兵时主要吸收的对象。

在我的带领下,我村共有3人报名参军,分别是山东人崔建国、山东人孔祥梅和我。孔祥梅身高马大,足有一米八多。崔建国和我身高相仿,差了些。我们同是从山东逃荒至东北的难兄难弟。他俩都没有念过书,这当兵的想法还是在我的鼓动下响应的。

1949年3月,我被正式编入了合江省独立团,位于如今的佳木斯 。

入伍初感

参军时,区里面派人来我村迎接。我们披红戴花骑着马,老百姓两旁夹道锣鼓欢送,从桦阳村一路直到火车站。

那时很穷,我们除了身上的衣服以外再无其它,也没有发放军装。只有老百姓一针一线缝制出的棉袄权作军装,更不用提衬衣了,真是个“土八路”!直到我们来到部队才有统一的正式军装。

我村3名参军者行至区里后,又连同其他各村招收上来的新兵一同乘坐火车,一路敲锣打鼓把我们送到了合江省军区。

合江省军区成立了独立团。该独立团是在上级军区的命令下筹建起来的。以前合江省没有自己的正规部队,县大队就是最高水准了。县大队相当于一两个连的规模,生活装备都很简陋。而此次新成立的独立团,则明显高出一个档次。独立团的领导都是接受过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的,入伍时间比较长,思想觉悟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我们这批应征入伍的新兵则是合江独立团的第一批士兵。

我们独立团住在原日本人的兵营里面。那里原是日本人进行训练的地方,营房等设施比我们以后自己的营房都还要好一些。对比当时多数穷苦人家的土坯房子,那就“更上一层楼”了。我们住的宿舍是大通铺,人员以班为单位住在一起。那时还不像如今当兵的待遇——床单、被褥都是全套的。我们的资源比较匮乏——要么是一个薄毯,要么是一床被子,每人只有一件。有时甚至一件大衣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部队的伙食还令人满意。虽说我们只能吃些窝窝头、大饼子、高粱米、小茬子,只有些粗粮。还会有一两个炒菜。炒菜时,先将两斤肉放在锅里,把油熬出来。然后再用这些油炒菜,添加些水和少许盐也就是了。一日三餐大抵都是这样,那时也不管稀的干的,能吃饱就很不错了,生活非常简陋。但我们之所以并没有怨言,是因为较之从前在家中的生活,至少我们此时可以填饱肚子。后来部队南下又是另一番光景。来到城市后,我们的粮食都由政府供应,生活也改善了许多。

自3月份入伍之后,我们这些新兵经历了一期短暂的训练。内容主要是稍息、立正这些简单的项目,要表现出军人特有的姿态与仪表。部队还教育我们军人要服从纪律,不要形如一盘散沙。领导们更是从思想上启蒙我们,教育我们要跟着党走,要力争翻身解放。记得我们还有许多标语,如“解放全世界,先解放全中国”、“打到关里,解放全中国”、“打倒土匪,打倒国民党”等。

八路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资料)

当时的独立团只有步兵这一单一军种,但是步兵也分不同的种类。独立团中,警卫连和侦察连在选人的时候要比一般步兵更为严格些,对士兵的家庭成分、思想、体能、形体等各方面都有所要求。因为我曾在上学期间学习过队列、日本操等,这些与部队的要求存在许多吻合的地方。此外,虽然部队中都是一样的穷苦人,没有阶级成分的差异,但是水平的差距却是无法弥补的。我读过书,有小学文凭,这已够格称为“知识分子”。再者,我为人机灵,加之土改和上学期间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更能吃苦耐劳、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同志间、上下级间的关系我都相处得很好。因此,我被选入了警卫连,分配在了2营4连。而我和同时应征入伍的崔建国和孔祥梅则被分配到了其它步兵连队。作为同乡和朋友,我和崔孔二人曾是最好的战友。但是因为吃不得苦,崔建国在当兵的第五天就逃跑了。他也没有回家,大概怕被抓回来,但去了哪里我也无从得知。至于孔祥梅,似乎也没有在军队中有何突出表现。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连队的领导是陈光远,这人原属于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前身),土地改革时已经成为了军人。土改时,民主联军进入桦阳村,帮助百姓们打土豪、分田地,陈光远担任领导。后来独立团成立,他被任命为独立团警卫连指导员。陈光远也是穷苦人家出身,长得膀大腰圆,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关心下级部署,像亲兄弟一般对待我们。此外,他对士兵的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也处理得很好。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而且,他还是我加入中国共青团的介绍人。

也就是在那段时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共产党的奋斗宗旨。虽然国共两党当时都肩负着共同抗日的任务,但是其政治观点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国民党所求是为少数人群,是为保护资本家、有钱人;而共产党才是确实在为广大的穷苦大众谋求解放与自由。自此,我更加专注地投身于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中。

时至同年5月,独立团被编入了林彪任司令员的第四野战军 (简称“四野”),改番号为163师487团。而我则进入了2营4连的步兵班,在其中的机枪班做战士。

第四野战军英勇作战(资料)

随军驻守抚顺

自1949年5月,合江省独立团收编入四野,改番号为163师487团,部队正式挥军南下。

南下过程中,部队没有营房,我们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家。百姓虽然并不富裕,但都很热情。他们自住家中两间房子,腾出余下的一间给我们部队。房中也没有床,我们就在地下铺些草,或是垫着我们自己的薄毯或被子,如此休息。吃饭时,我们找块空地,搭个棚子做饭。饭菜很粗陋,多是稀饭,有时也会有些粗粮、细粮,或是粗细粮食混搭在一起。取饭时是以班为单位,每班可以领到一盆饭、一盆菜。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不好的情况,我们会避到百姓家里吃饭。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打完饭后站在原地吃饭。饭后,我们的碗筷也是自己清理。虽说百姓热情,但我们尽量不打扰到他们的生活。一路上,我们是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睡到哪,这都离不开老百姓对我们的帮助。

同年6月,部队到达抚顺,本应继续南下,但是我们临时收到上级指示,命令我军驻扎当地,负责看守“解放团”。所谓的解放团,即是指国民党战犯、伪满洲国为日本人卖命的狗腿子。这些战犯被铁丝网圈围在一起,后方驻扎着大部队,他们根本无处遁形。

日常训练(资料)

在驻扎期间,除了看守解放团,我们依然要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