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我在南京期间又专门去拜访了原我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副主任、时就职于南京仪器仪表公司的石楚玉同志。
1978年间,我教研室开展了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在11月30日后,教研室领导决定利用教研室全部教员力量,用月余时间,请众教员阅读港台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每人读一本,然后在教研室范围内,介绍你对所阅读的那本书的心得体会,化个人之收获为听者众人之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位教员收获颇丰。
我讲“生产管理”的课
1979年4月,学校授予我讲师职称。
我最初传授的是“生产作业统计”的课,后发展演化成为讲授“生产管理”的课。
昆明黑龙潭
昆明滇池
1979年1月、3月,我两次应北京市仪表局之邀,在他们举办的培训班上讲“生产管理”的课。
是年7月,我们撰写《机械工业企业均衡生产与作业计划工作讲义》一书的同志们,一同去云南昆明的一个避暑胜地,继续对上书做精加工。最后写成了《机械企业生产作业的计划组织与控制》内部本的书,后经再修改,终演化成与上书同名的公开本,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共写绪论与四章内容。四章的内容分别是: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在制品管理,生产调度工作与生产作业统计。书的编著者是童臻衡、尚正明、高名伟、郭明轩、许乃仁、杨树本、杨先举、陈金荣、张惠明。我在该书写了第四章内容。
7月24日,我们利用本书的内容在云南讲课,我也登台献丑,讲授了作业统计的内容。
我在云南工作期间曾去拜访余世昌舅舅,那时,他正在云南商业局任副局长。这位舅舅原住在我外祖父家的隔壁,他与他妻子十分热忱地接待了我。
该年9月17日,一机部组织人去甘肃讲课,我也随同前往。这次的课是在甘肃省举办的厂长学习班上讲的,我讲的是关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时间是9月19日。后在兰州石油厂又讲了4小时,内容同上,讲课效果都不错。
成都武侯祠
成都杜甫草堂
该年9月25日,我教研室组织教员去四川成都,为第四机械工业部、交通部、煤炭工业部举办的干部学习班讲课,在这几个班上我讲的是“生产管理”的课。时间分别是9月25、26日,9月28、29日,10月5、6日。在我授课完毕后,三个班均报以热烈的掌声,肯定我,鼓励我。该年10月15日至27日,我又分别去浙江杭州为浙江省机械局举办的“生产管理”学习班,以及杭州发动机厂讲授“生产管理”的课。该年11月24日,去天津为天津经委举办的学习班讲“生产管理”的课。该年11月27日,去贵州安顺,为该省机械局举办的学习班讲“生产管理”的课。
该年12月19日至27日,去天津参加了一个由一机部组织的由一机系统同志与会的关于生产管理学术讨论会。
在上述会后几天,我教研室讨论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的教材建设问题,我参与了这个讨论。我在其中撰写了该书的某些内容。该书于1980年10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1987年,又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峡美景
1980-1981学年第一学期,我给信息系的研究生讲授了“生产管理”这门课。
该年10月,我教研室同志在参加完由四机部等三个部门在成都联合开办的学习班后,其中有几位老师搭船走长江、至上海,再从上海乘车返京。我也参与其中,在回程中坐船路过三峡,欣赏到了三峡美景。
我讲“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课
1980年上半年,我奉教研室之命,去国家经委参加中美合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工作。这个中心的任务是,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用它来培训我中国的管理人才。我方参加这个活动的除了学员外,还有教员。教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任课教员,协助美方教员进行教学;一是案例编写员,与美方人员一起编写中国企业的管理案例,以配合美方教学。我以后一种身份,即管理案例编写员身份参加。
自该年6月16日起,至10月末结束,我们案例编写员与美方案例编写员一起在北京、沈阳、大连、上海等地做调查,编写案例。
参加这个案例编写工作的中方人员有康树森、沈霖、李崇新、戴大双、马国强、尹尊声与我七人,康树森负责。美方的有郭炎(华裔美人)、派尔、托马斯、鲁宾逊、科克(女)五人,郭炎负责。
案例编写组工作行将结束时,我们中方人员合作写了一本小书——《案例教学法介绍》,内部发行。这本书看似不太显眼,只寥寥数万字,但这却是我中国首本关于教学案例的书。它起到了开我国教学案例先河的作用,起到了引“洋”入“中”的作用,起到了“燎原之火种”的作用。从此,我国便点燃了管理案例教学的火,且效果显著。
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期培训工作结束了。我中国人民大学派到这个培训中心参加学习的吴培良等老师,其中包括我,就用实战的形式,招募北京市厂矿同志,开班教学,向大家传授、介绍美方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如领导学的知识、市场学的知识等。学习班的后期,我向大家传授了案例教学方面的知识,并用我自己编写的一个案例现身说法,效果极好,听者非常满意。
我在这个学习班上所进行的案例教学,是我国在这个方面的首次实践。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其成功意义非凡。
案例,或是写实,写工厂之实,工厂现实中的问题;或是虚拟,虚拟工厂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类似故事,读案例,就是要使使用者据案例提供的情节去思考,用何种办法才能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好案例中的问题,案例使用者必须去翻阅书籍,查找资料,深入思考,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在回答问题时,回答者必将各执一词,其结果必然是众说纷纭。由此又可促使案例使用者进行再思考、再调查、再研究。如此反复,促进该问题学习的不断深化,最终凝结出智慧的果实。
在1981年,我在多个学习班上讲了关于管理案例教学的课。主要有:1981年2月10日,北京市教委与我校我系合办的厂长班上;2月24日,在一机部重型局所办的厂长学习班上;5月21日至22日北京市经委办的班上;6月5日至6日一机部通用局办的班上;7月11日山东青岛冶金学院等办的学习班上;7月25日至28日昆明云南经委办的学习班上;8月17日至21日天津机械局举办的学习班上;10月29日至11月4日张家口市经委办的学习班上等。所有的讲课,其教学效果都很好。
1991年,我们还编写了一本关于管理案例的书。这是我在给我系研究生讲企业管理课时,利用研究生的力量编的。书名为《工商企业管理案例》,我任主编,于1994年出版。内含两个部分:关于案例教学法;工商企业管理案例选编。其中第一部分我写,第二部分由12位研究生与我共同编写。这12位研究生是:马璐、王玉英、王克、乔世鼎、孙伟、刘权民、陈世芳、张明平、张雁白、吴立、季文茹、唐甦明。书中选编的案例基本都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书的质量尚可,先后印刷两次,共发行105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