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场默剧,有了爱情的婚姻会变成一场闹剧。”原本“闹剧”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在王正真的婚姻生活中,这个“闹”却是幸福、快乐的代名词。王正真的婚姻生活与其他人不同,每天都在热闹中度过,虽然其中也有吵闹,但夫妻间的默契也在这之中逐渐培养起来了。
结婚之后,我跟先生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我清楚地记得,我跟我先生结婚三个月以后,就单独出去租房子住了。当时我们租到的是一个非常小的房子,房子中间有一个大炕,外面是一间小厨房。那个时候的月租才合现在的五块钱,可是那时候的钱都是以万为单位,或者以千为单位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的房租是五万。后来,大概是一九六几年换人民币的时候,一千就换成了现在的一毛,而一万则换成了现在的一元。好在当时我先生已经挣四十多块钱了,算是比较多的,我们的生活还能继续维持。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先生升职为车间主任了。因为他们那个车间都是车床、刨床之类的,所以他就负责管操作这些机械的工人。虽然那个时候他的工作已经不忙了,而且他也不用干重活了,但是依旧是没有双休日,每周只有周日能够休息。我始终觉得自己挺旺夫的,因为从我嫁给他开始,他就一直在升职。印象中,从他升职为车间主任开始,他就不怎么干活了,后来他又当了厂部的团委书记,最后还调到行政部门当销售科的科长,之后他就一直在那儿干,一直干到退休。
他的工资随着职位的变化也上涨了,但是因为那个时候两边的老人还都健在,都得照顾着,再加上我跟我先生都是家里最大的孩子,都要帮着照顾弟弟妹妹,所以即便是收入增多了,我们也根本攒不下什么。过年过节的时候也是我们最费钱的时候,两边的老人、弟弟妹妹都得给买点儿东西,给他们做新衣服,还得拿钱给他们上学。虽然也想自己攒点儿,但是家里的确需要用钱,我们也从来都没有吝啬过,全都拿出来了。
我的弟弟妹妹都是我们供出来的。我总觉得,其实那个时候我跟我先生也算是担当起了“爸爸妈妈”的职责。我大妹妹是大学毕业,二妹妹是中专毕业,三妹妹是大学毕业,大弟弟是大专毕业,学历都不低,只有我二弟弟是初中毕业,那是因为他正好赶上“上山下乡①”了。现在他们过得也都挺好的,二妹妹已经退休了,现在六十多岁,她以前是城管的,三妹妹和妹夫都是教师,现在也退休了。
我先生家那边的弟弟妹妹,也是我们两个供出来的。虽然他们家在农村,但是我们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资金。过节过年的给孩子们做点儿棉衣,再给老人买点儿东西。两边的家我们都是一直在照顾着,但还是照顾我娘家稍微多一些,他们家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家还有地,可以种地,而且又是农村,所以我们就不用承担太多。那个时候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我们供弟弟妹妹上学,帮他们成家、立业是应该的,我们就应该那样做。
“上山下乡”宣传画
印象中,我们结婚没多久,我二妹妹也开始上班了,所以我们主要就是供我三妹妹还有我的两个弟弟。后来我三妹妹考上了师范大学,我两个弟弟都是念到初中的时候就去“下乡”了。按理来说,当时我小妹也应该要下乡的,但是因为她身体不好,所以她就没去。
因为那会儿我们吉林市“上山下乡”一般都是去外五县,所以没有特别远的,坐车需要两三个小时才到的地方就已经算是远的了。我记得我大弟弟去了吉林省吉林市的桦甸②,而二弟弟去的是吉林省吉林市的五里河。因为他们跟干部的关系一直都保持得挺好的,所以最终还都被抽了回来。我大弟弟被抽到铁路上工作去了,而我小弟弟则是到了吉林市第二建筑公司工作。现在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家,虽然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也并不穷,可以将小日子维持得挺好。
要是算起来的话,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家,比较富裕的就是我大弟弟了。他退休的时候养了几只鹿,然后就是靠着那几只鹿发了财。因为他就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就不想让那个孩子累着,特别疼那个孩子,把养的鹿全都卖掉,得到了一大笔资金,在吉林买了一块地,盖了小别墅。夏天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就到那儿去住,那儿也应该算是他们自己的“避暑山庄”了。
细心照顾慢性子先生
我先生的性子特别慢,干什么都不着急,跟我的性格正好相反。结婚之后,我记得每次我骂我先生的时候,他都不还嘴。我一说他,他要么就出去,不听了,要么往那儿一坐,一声不吭,摆出一副“你愿意骂就骂吧”的姿态。无论我再怎么吵、再怎么骂,他就是不出声也不动弹,就他这个样子,真是特气人。我先生是个典型的慢性子,他干什么都磨磨蹭蹭的。我嫁给他这么多年,就没见他跑过,无论怎么着急他都不带跑几步的。
因为我有个同学在电影院当经理,所以我们家看电影都不用花钱,可以到里面随便坐。有的时候那个电影特别好看,可只要是跟我先生一起去看电影,那肯定看不着电影的开头。而赶火车、飞机之类的,他从来都是本着“赶不上车我就不坐”的“原则”。他的那个性格,真是一般人都学不来的。后来他当了人事科的科长,经常跟他们同事一起去长春开会,我记得有一次是七点的火车,我就跟他说:“你早点儿走。”结果他走了没一会儿,我就看见他夹着包回来了,于是问他:“你怎么回来了?”他说:“没赶上,火车走了。”
像这样的事,在他身上经常发生。还有一次,大概是一九七几年的时候,他要去长春开会,结果他愣是让飞机等了他五六分钟,弄得飞机也误点了,还把他们办事处的人给急得够呛。后来那个人直接说:“科长啊科长,您可是大爷啊。”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向来都是说:“赶趟!”我们家小田甜,也就是我的外孙女,就有点儿随他,什么都是“赶趟”、“不着急”,什么事儿都是“今天干不了明天再说”。我先生这个性格真是能把人给气死,无论你怎么着急,他就是不急,我们俩要是一起出去,肯定是我一个人先回来,他过了一会儿慢慢悠悠地回来。我是属于“要是买什么,就直接奔着要买的东西去”的那种人,平时不爱逛这儿逛那儿的,而他就爱逛这儿逛那儿的,怎么都不着急,慢条斯理的。
我记得因为我是学着妈妈照顾爸爸的样子来照顾我先生的,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给他吃小灶,就算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也会给他单独做点好吃的。因为他爱吃肉,所以我经常单独给他做点儿肉吃,我们家孩子现在爱吃肉估计就是他的遗传。我们家向来都是不断肉,我每次买肉都一下买个五六斤、七八斤的。做饭的时候,一般都是我把材料买回来,然后他做,因为他觉得我做得不行,像鱼肉之类的大菜向来都是他亲自动手,而我只负责选购。
在我印象中,刚结婚那会儿我根本就不会做饭,做个饭也是稀里糊涂的。虽然经常想着给他换着花样地做点儿好吃的,但是每次都做得乱七八糟。有一次就我买了条鱼回家,打算给他炖着吃,这本来是件好事儿,可是等做完了以后,一尝才发现,没搁盐。
我们刚刚共同生活的那段时间,闹的笑话特别多。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吃完饭我刷碗刷锅,当时是在平房住,我就打算把刷锅的水直接泼出去,结果这一泼不要紧,我直接把锅给扔出去了。因为我原来在娘家根本没干过这些事儿,也就是因为这个,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我妈妈十天半个月就去我们家一次,帮我收拾屋子。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女人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真的是一大缺点。因为我还算灵巧,虽然不会,但是学什么都很快,所以后来大概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就已经都学会了,虽然质量不怎么好,但是也能弄得挺娴熟的了。刚刚嫁到他们家的时候,我们还跟大姨一起住,这段时间里面,我真没少闹笑话,好在大姨一直都耐心地教我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