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风雨烟云七十载--王正真居士回忆录 第29节

点击:

这几个孩子不管是相对听话一点儿的还是不听话的,我都打过,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时是因为什么了,反正肯定是有原因,再加上我以前脾气不好,所以他们挨打是经常的事。这不光是对待我的孩子,还有就是我的弟弟妹妹。我记得他们结婚以后我还打过他们呢。有一次我弟弟跟我弟妹吵架,我弟妹去找我,结果我直接就给我弟弟一个嘴巴,接着我说:“你到底要干什么?人家跟你结婚了,你给人气跑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就算她再不对,也是你的媳妇,你应该恩爱,哪有说打架就把她赶出去的?”包括我自己的孩子,他们结婚以后我也会继续教育他们。特别是我小儿子,我小儿子有点遗传我先生,特别懒,我说:“你摊个多好的媳妇,你老丈母娘帮你天天接孩子、送孩子,还做饭,你得对人好点。”我一跟他打电话,就唠叨他一顿。

我对孩子们的管教是很严的,我一生气、着急了就直接揍他们,那可是真打。我大儿子就经常说:“妈,我们一小就在暴力家庭出生。”他们只要做错了事儿,我直接打他们。现在想想,我那个时候打孩子真是挺狠的,不听话真打。但是当时我就是觉得:“你们几个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就应该好好学,学出个大学生来。我当初就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没念够学,现在条件好了,也没有机会学了,可是你们几个孩子应该珍惜机会,趁现在赶紧好好学,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学呢?”每次我想到这个也就会觉得特别生气,忍不住去管教他们。

现在我算是知道了,这些都是天生的,头脑是天生的、智慧也是天生的,打是打不出大学生的、骂也是骂不出大学生的。所以现在我就觉得,孩子还得惯着养,当然不能惯着他学坏,但是要惯着他使得他的智慧得以增长。而且后来我也才慢慢发现,我经常打孩子的那个阶段正好是我开始发病的那几年。

其实每次听我的孩子们说:“我们在暴力家庭长大。”虽然我表面上是笑笑,但我的内心还是很内疚的,总会去想“干嘛要打孩子”,总会自我检讨,可是等到下一次他们再犯错误的时候,我就又克制不住自己直接上去打他们了。还好我还没把我的孩子打坏了,要是打坏了,我也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了,得更内疚了。

在我印象中,我先生是很少打孩子的,他只打过那么一次,就再也不打了。我记得那是我们家小叔子当兵转业到大庆的那年,我婆婆那年已经生病了,孩子们去松花江的江沿上玩儿去了,回来之后我先生就发火了。他们玩儿到很晚才回来,我们根本找不到他们,到处找都没找到,当时真是把我跟我先生给急坏了。他们回来之后,一说是去江沿上玩儿了,我先生一下就急了。我记得当时我先生把他们拎起来在屁股上打了好几下,而且嘴里还说着:“你上那块儿玩去,到时候淹着都没地儿找去,我上哪儿找去?死了都找不着!”那次的事情是真把我先生急坏了。在我的印象中,除了那一次,我先生就再也没打过孩子,主要是因为松花江每年都出事儿,每年都淹死人,就连大人都能淹死,就更不用说是小孩了,所以我先生才会生这么大的气。

好在我们家的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他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打他们,他们也不会跟家长犟嘴,顶多是一直哭。可是这一哭,我就受不了了,心疼了,因为他们还是懂事的孩子,所以就算是挨打,他们也会说“妈呀,我以后听话,不淘了,你别打了,我记住了”之类的话,所以每次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的心也就软了。

等到有了孙女、外孙女这辈儿的时候,我就不再打她们了,而且我的孩子也不打她们,现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直接说。如果孩子们做错了什么,就给她指出来,然后下次注意,也不打也不骂了,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错的,如果知道那是错的的话,她自己也就不做了,所以我们家三个第三代的孩子从来没挨过打。现在我的孩子要是打我们家的第三代的话,我还会护着她们,不让打。每当这个时候,他们都会说我:“您现在不让打了?我们小的时候您怎么打我们来着?”我就会反驳说:“谁让你生在那个年代了呢?你得往前看,别总往后找原因。我原来的时候觉得打能解决问题,同样的事情下次就不会出现了,可是现在我觉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打是没用的。再说了,谁叫那个时候你们那么不听话?你们要是像现在这仨似的,我也根本不可能打你们。”

现在都是隔代亲,所以很自然的舍不得打了,对于我这几个孙女、外孙女,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就是希望她们都能找个好丈夫、好归宿,两个人组成一个和睦的家庭,别的也就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了。至于要挣多少钱,那些乱七八糟的都不重要。因为我始终觉得,是你的自然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得不到,钱多了估计也就性命难保了。

我有个顾客,这个女的和她丈夫俩人都是部队的,她丈夫官还不小,后来她转业到另一个地方,疏通好了之后就干脆挂个名在那个单位,然后自己做买卖去了。她跟我说2000年的时候她买了一辆大货车,要到新疆去搞运输,因为他们都有关系,所以去这一车,能挣两三倍的钱。后来她一看这个生意好干,就又买了一辆车,这样就是两辆车了,挣得也就更多了。这时候她就想大干一场,但是要是大干的话就得买车,她知道她小叔子有点钱,她还是好意,想着让自己家人挣钱比让别人挣钱强,雇别人不如雇自己家的人,就想雇小叔子过来帮忙,可是人家两口子就没同意,所以那钱也就没拿出来,后来这事儿也就放下了。

她就又干了几年,就连“非典”那年,都没少挣钱,运输什么的一点儿都没耽误。这时候她的小叔子可能下岗了,想过来干活,因为原本她小叔子在单位是管财务的,于是我这个客户她们两口子让小叔子去管财务了。大概是到2004年的时候,她们那儿应该有一笔二十多万的数目进账,可是我这个客户看了帐以后,发现没下这个钱,她问小叔子,结果她小叔子就给之乎者也地搪塞过去了。过了一段时间她看钱还没进来,就跟她爱人说这笔钱没入帐,可是对方早就给汇过来了。后来她又问了她小叔子一次,他又搪塞,可是实际上是打到他自己账户上去了。因为毕竟都是一家人,我这个客户和她爱人没再管他要这个钱,想看看他想怎么办,可是大概不出三个月,她小叔子居然被车给撞死了。

其实我客户的小叔子不贪这个钱的话,也是能活命的,他就是贪财了,这些事儿老天都有眼睛看着呢。他做了亏心事儿,所以命短了,要不不可能这么早就死了。有句话说得好:“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

①青衣:指青衣旦。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典型的正旦有《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等。

九十年代后的几大事件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在饱经风霜之后,依然能够从容自我、乐享生活、充实人生,才是达到了人生境界的更高层。

我们这一辈人真是什么都经历过了,吃过苦也享过福,我记得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九十年代以后,还发生了不少事呢。1989年到1990年,就是物价上涨的那段时间,周围的人都开始大肆抢购物品,囤积一些日常必备品,当时像肥皂、洗衣粉之类的都有人抢。我们家却没参与其中,并不是因为我们家不用或者别的,只是因为我之前买东西的时候都是一买就买回好多来,足够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用的,所以当大家都开始抢购的时候,我们家早就已经预备全了。我从来不像有的人似的,每次买东西只买一点点,我一买就是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