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听叶夫图申科朗诵》(散文),著,1996年刊湖南省文学双月刊《芙蓉》第2期
7.《原子显微科学的华夏先驱》(报告文学),合著,1998年10月《丹东时报》连载30天
8.《北京大学早期毕业生温佩筠》(散文),合著,1998年6月18日刊于新西兰《亚洲时报》
9.《萧军与<零露集>》、《萧军与<八月的乡村>》、《萧军与<三月的租界>》3篇,合著,先后刊于1998年7月2日、1998年7月24日和1998年9月4日新西兰奥克兰《亚洲时报》 10.《普希金诗歌的第一位译者》,合著,1999年4月28日至1999年5月7日连载于新西兰《亚洲时报》
11.《这里不再宁静》,著,2000年1月27日刊于《亚洲时报》
12.《分享大自然的恩惠》,著,2000年2月5日刊于《亚洲时报》
13.《温佩筠与<零露集>》,合著,2000年刊于湖南湘潭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与中国》一书
参加的几次重要活动
1.2001年,吉林女子中学——母校校庆,我作为老校友代表在会上讲话。
2.2006年,家乡辽阳广播电台建台50周年邀我们参加,会上演出我编写的剧本《牛虻在南美洲》片断,并向我们献花致意。
2001年,温家琦在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前
3.2007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任周总理总经济顾问的阿尔希波夫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4.2007年7月,著名作家萧军诞辰百年,在其家乡凌海和北京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我们应邀参加。
2007年7月,萧军诞辰100周年,在其家乡凌海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应邀参加并
与其长子合影(左起:孙维韬、萧鸣、温致强、温家琦)
5.2007年10月,吉林女子中学建校百年,作为有学术成果的老校友应邀参加。
2007年10月10日,吉林女子中学建校百年时合影(左起:曹风君、温家琦、裴秀玲)
6.2008年10月,吉林市船营区25小(即母校河南街小学)建校百年,我们参加并赠书送匾。
2007年10月,回到第二故乡吉林市,向母校吉林市船营区25小(即原河南街小学)赠书
[后排右起:现任校长赵华(吉林省特级教师)、温家琦、老校长张艳蓉
前排为接受图书的少先队员们]
7.2008年10月,再次向吉林市图书馆赠书并召开与读者见面会。
2002年,赠吉林省图书馆图书后合影(二排右一是温家琦)
8.2008年10月,在长春市参加吉林省图书馆举行的读者座谈会。
2002年,赠给长春市图书馆图书后合影(左二是温家琦)
9.2008年4月,哈工大48级校友入校60周年聚会。
1998年,在北海与哈工大老同学、摄影家王发瑭(右)合影
2008年4月,在哈工大48级校友联谊会上
与老同学孙家栋(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合影
10.2010年8月,吉林市图书馆请我们在“松花江文化讲坛”上作报告,维韬主讲并赠书。
赠书,献出对祖国的爱
我们这么多年参加了12部大型词书的编写,如九卷集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世界导弹大全》和很有社会影响的《中苏美抗日空战纪实》、《北极熊》丛书、《国防知识》丛书、《兵器知识文库》丛书、《世界巨人》丛书,我们还翻译、撰写了不少青年读物,如《马克思青年时代》、《马克思自白》、《人们称他将军》、《列宁在克里姆林宫》、《爱的启蒙》、《伟大的心灵》、《天才的摇篮》等。
1990年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签售《国防知识》丛书现场(右三是温家琦)
我们用全部心血编著这些图书,不仅为自己保存,也希望亲友乃至广大读者可以分享我们的劳动成果。于是自1989年开始,我们先后给故乡辽阳、吉林、哈尔滨赠书,后扩展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到目前为止,共给225个单位赠书近万册。
1998年7月,赠哈尔滨市图书馆系列丛书后进行座谈
(左起:馆长吕玉芝、哈市文化局长王永贵、著名作家关沫南、孙维韬、孙副馆长、温家琦)
2001年向哈尔滨市图书馆赠书时,哈市文化局长代表哈市接受图书(左者是温家琦)
1994年,去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故居奥尔良访问时合影
[右三是温家琦,手中所拿画册是故居博物馆馆长艾米里•瓦西里利夫娜(右二)所赠]
我们还于1992至1994年借出国工作之便向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博物馆及其家乡图书馆赠送《温佩筠译文集》及其他图书。1998年赴新西兰时又向新西兰奥克兰市图书馆赠书,受到馆长的接待和欢迎。2009年八航校战友金继昌将《中苏美抗日空战纪实》等书带到加拿大温哥华,转赠给该市中文图书馆,受到馆领导的热烈欢迎。馆长还捧书照相回赠给我们。
我们赠送出近万本书,都是在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众多亲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的。这里我要着重提到几位。
一个是我的表弟赵中平,他不仅是教育战线上的榜样人物,而且在公益事业上也堪称楷模。我们曾多次通过他和表妹赵爱平向四川有关单位赠书,他们都欣然相助。最近这次,中平竟主动趋车去几十公里外的乐山等专区赠书,更令我十分感动。
此外还有我们的忘年之友荣耀明和郑雪红夫妇。我们多次求助于他们向甘肃省兰州市有关单位赠书。他们是那么乐于助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每次都是有求必应,还动员周边战友协助。
就这样,数百本图书经他们的手被赠送于各大图书馆和有关单位。在这里,我要再次向他们,向所有帮助完成这一使命的朋友表示由衷地感谢。
总之,我们想在有生之年,以此表达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高尔基有句名言:“你为自己伟大祖国而自豪,要这样做,让祖国也为你而骄傲!”
我们正努力着这样做。
歌声永不落
我自幼喜欢唱歌,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参加了合唱团的活动,而在吉林女中参加全市黄河大合唱的演唱,我至今记忆犹新,不仅大部分歌会唱,而那歌中的朗诵词也多能记得,如开头语:“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吗?如果你忘记的话,那么你听吧……”
我们家受母亲的影响,兄弟姊妹都喜欢唱歌,唱得最好的要数二姐和大妹了。
2001年9月,参加黑龙江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演出后,
“快乐的风”合唱团团员在哈尔滨街头雕像前合影(中间戴帽子的是温家琦)
2002年,合唱团为60周岁和70周岁的团员祝寿(前排右三是温家琦)
2004年9月,在俄使馆联欢后,温家琦(左)和使馆教员达沙合影
由于姐妹们都喜欢唱歌,故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不少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至今还能唱出二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