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跟社区的上级领导、各个科室还是和平街的群众,我都能维系很好的工作关系。由于在退休之前经常下基层跑街乡,使我从这些不同的职场经历当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干工作,就要抛弃个人的利益,不要想得太多,就能干好;事在人为,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能放下个人利益,这事情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同样,把这些经验应用到社区工作中也极为适宜。
还有一点是,在具体工作时,首先要理解和掌握上级的意图,事是我们做的,成绩是领导的,我的人生信条就是“先做人,后做事;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其次,我自己在工作中体会到:一味地按照领导的指示办也不行,但完全倾向群众也不合适。要从民主和集中出发,协调两者的关系,民主是个手段,集中是目的,发扬民主的手段,集中领导的意见。所以我只要忠心耿耿办事,实实在在做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别人有什么意见,只要我自己对事业是忠贞的,办事是扎实的,谁也挑不出来我的毛病。因为我的这种做法,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评价是:“好说的嘴,不饶人,干起工作特别认真。”
和平街
我在和平街街道办事处司法科帮了3年忙,同样也是搞普法和人民调解工作,另外还有接待工作。因为我是从司法局来的,所以这里的工作人员特别尊重我,和平街街道办事处管辖的59个“居家委会”(政府机关或国家机关大院住的家属的叫家委会)的普法知识课由我一人来担当。每月例会有事说事,没事讲课,除此之外,我还多次为居(家)委会居民讲法制课。
从事了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在这方面可谓是如鱼得水,所以我讲的课不但简单明了,而且生动易懂,不枯燥,老百姓都愿意听。因此,工作人员和社区百姓见面都叫我“高老师”。我很开心,自己本不是什么老师,但是我所做的工作让大家自然而然地对我很尊敬,这说明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社区给居民们讲课的内容比当时我在司法局普法的时候所讲的内容和范围更多,更广泛,从法律法规到日常生活小窍门,再到健身养生,可谓是面面俱到。跟居民讲的最多的是《宪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处罚法》、《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任犯罪法》等等以及养生知识,尤其是怎样防止社会上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和金融犯罪等。比如: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听,不信,不炫耀;自己家的房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过户给别人;没老伴的老年同志,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个伴儿,尽量做到“四有”,有房、有钱、有老伴、有朋友。
养生方面,我主要从报纸和养生类节目上获取灵感,归纳总结出一些老年养生的经验,比如:切忌寂寞,多和朋友邻居走动,交谈;多听听音乐,摆脱烦恼和不安的情绪;遇到不遂心的事情时,眼界要尽量地放宽些;时刻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学会自娱自乐,摆弄鱼鸟花草或者学习琴棋书画;饮食要清淡,忌辛辣烟酒,起居要有规律;尽可能地多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自行采用花卉怡养法、钓鱼静养法、书画趣养法、林泉休养法等等。还要多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到面对现实,笑对人生,快乐每一天。
我在和社区居民的不断接触当中,深深地感悟到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国计民生问题。我们就应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还有,不仅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差距大,而且在其他方面差距也很大。我们社区的居民中有国家机关的,有统战的,有工厂工人、农民改居民的、部队家属等等,他们的生活资历、文化水平、对问题的认知、分辨是非的能力等相差甚大,无论为他们讲政治课、法制课,还是做调解工作,接受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吃不了,有的吃不饱。
再者,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化解的问题是邻里、夫妻、家庭之间的小摩擦和小纠纷。在这类问题的初级阶段,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出面调停干涉,会大大地弱化矛盾,降低问题激升的空间。阻止纠纷的多元化、复杂化和扩大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法部门的工作压力。
往往政府的工作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归根结底都是在与群众的沟通环节上出现了交流不畅的问题。
拿拆迁这个近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来举例。为什么总是会看到拆迁户和执行方的纠纷?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沟通。如果沟通足够明确和畅快,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源头,所谓的“钉子户”,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故意给政府找麻烦,他们可能确实有自己的委屈,比如房子是新搭建的,或者家里刚刚装修,再者家里有重病的老人没人看管。这些问题如果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很可能会顺利化解。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跨过了这一重要步骤,从而造成居民与开发商的矛盾突显,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好的负面影响。旧房拆迁补偿的纠纷问题突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拆迁法》、《补偿法》……但是还不够成熟,需要从多方面不断地完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和耐心细致地工作。
从我国的法律明细方面看,现行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弹性,有时候造成许多法律出台以后没法落实和执行,也就是没有具体的人去管理和负责这些事。虽然有法可依,但缺乏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比如养宠物的问题。现如今养猫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素质普遍不高,先抛开宠物带来的噪音问题不说,养宠物必然产生很多粪便,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特别是每天早晚在小区周围遛狗的居民,任由宠物在绿地、人行道上自行便溺,事后宠物主人对动物的粪便不做处理,很多过路的居民一不小心就会踩在上面,不仅影响人们的心情,同时也制造了不和谐的因素。更有居民出门遛狗不给宠物带狗链,动物活泼爱动的天性固然招人喜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和年幼的孩子会被动物突然奔跑或者狂吠惊吓到,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我们经常会在法制节目中看到相关报道。这也是邻里之间纠纷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
和平街
据说在国外,饲养宠物的人更多,但是大家都讲究一个素质问题,居民养狗必须给它定期接种疫苗,而且每次带宠物出门,自己必定要做好善后措施,认真负责地把宠物在公共场所排出的粪便收拾干净并且带走。如果有人疏忽或者破坏了公共卫生环境,必将受到相关法律的严厉惩罚。这些优秀的社区管理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这些规定,并上升至法律高度。虽然北京市已出台了一个《养犬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一户居民养宠物的数量、大小,必须接种的疫苗,宠物主人应尽的相关义务等等,但缺乏具体人员去监督管理及缺乏发现后是否有权处理的规定,因此,这条例虽然实施了,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虽然我不是在编的居委会成员,但经常到居委会去聊天,了解情况,有事大家都愿意找我帮忙,而且每个季度的老年协会例会由我来小结前一段的工作,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至今我们已经坚持了7年,做到周周有接待,月月有活动。对我的工作,领导认可,居民满意,《北京日报》、《北京老年报》、《朝阳报》、《社区生活》、《和平家园报》都先后报道了十四区老年协会的事迹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