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至诚高节--高金谌回忆录 第19节

点击:

当时我儿子请的是我们村二大爷、二大妈帮忙照看(在幞头屯学校附近住)。他二大爷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于是拿我儿子当自己亲生的一样对待。我儿子从小嘴就甜,还不认生,特别讨人喜欢。他二大爷没事就把这胖小子扛在肩膀上出去溜弯,村里人看见了都夸:“瞧人家马老师这个孩子长得多好。”到哪儿都有人给他零食吃。我儿子跟着他母亲在农村上学的这段日子里,吃遍了全村各家的饭,只要一提起马老师家的“胖小子”来,没人不知道。

根据卫戍区出台的一项政策,当兵满15年或是营级以上干部能带家属随军。其实我早就符合相关条件了,但是我的爱人马俊华不能随军,因为她有自己的工作,需要申请调动并且有能接收的单位才行。1973年底到1974年初,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我当兵的第十六个年头里,我的爱人以教师的名义调到北京来工作,全家人终于可以在北京团聚。

他们娘仨来到北京之后,我与孩子们的接触比以往多了许多,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产生了不少摩擦。当时,我们家是第一批买电视和收音机这些家电的人,为了怕影响孩子学习,我基本不允许孩子们看电视、总放录音机和听收音机,并且只要发现他们偷看偷听,必定是一顿严厉的批评。可能我在管教孩子方面父爱太少、要求太严,致使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害怕和抵触情绪,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平时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少。作为家长,我关心最多的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成绩,而且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遇到事情批评得多,表扬得少。尤其是对儿子,我对他不单是批评,有时候气急了还打两下。现在想想也没那个必要,挺后悔的,对不起儿子。我这种太过严厉的管教方式,让孩子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我的教育。我爱人是老师,教育孩子这方面比我拿手,她知道什么情况下该对孩子们严厉,什么情况下该安抚,所以孩子们都愿意亲近她。但是爱人的工作也很繁忙,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得开始给学生批改作业,一直忙碌到深夜,无法照顾孩子们的学习。

现在孩子们长大了,这些事情都成为往事了,但是我自己有时候会回想以往的不足之处,做出一番自我反省。虽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无道理,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只靠严格要求,假若能给孩子指出明确的学习方向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凭着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效仿能力,完全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也正好和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些教育方法不谋而合:光有千里马,没有伯乐不行;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方法不对的老师。 

女儿原冰和儿子原松

不过我的儿子特别争气,他在北京上学,一直念到高中,后来自己考上社会大学,拿到两个文凭:一个是文秘专业,一个是档案学专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奥林匹克饭店、国贸大饭店、国际俱乐部等几家北京知名的大饭店做物业管理人员,后来还被公司派往荷兰进修,荣获了业内非常知名的“红管家”头衔,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我这个儿媳妇也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在朝阳工商银行工作,是一位性格开朗、非常孝顺的儿媳。他们婚后也为我们高家添了一个男孩。小孙子现在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这个孩子特别喜爱文艺,而且非常聪明,小小年纪便过了钢琴考试二级,是个可以好好栽培的艺术苗子。

结束语

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首先要做到“孝敬”二字,我们老百姓常说“百事孝为先”,这个“孝”字不单单指的是孝敬父母和报效祖国,更要懂得“报恩”。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全靠老师和各级领导的精心传授,千万名教育工作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虽然莘莘学子不能一一报答自己的恩师,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勤恳工作和辛勤劳动回报社会。 

2009年于上海浦东大桥上留影

如今的年轻人,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地增加,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得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美满,这就是对祖国和社会的最好报答。在对下一代的教育方面,我以前很少与他们沟通,有时候方法也不太得当,甚至可以说是过于严厉,不过我一直在自我反省并总结经验。而且从事了这么多年的社区工作和公益事业之后,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需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思想的交流,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领导与群众……任凭哪个也无法忽略沟通的重要作用,有了畅通无阻的思想交流,我们之间的隔阂便会消失,鸿沟便能跨越,距离便能拉近。

以前流行这么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思想万万要不得。老一辈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对此,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并拿出勇气和毅力,靠自己的拼搏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我现在也常常跟晚辈们讲:“爷爷虽然做得不够好,但是你们应该以我为榜样,虽然年过七十依然精神饱满,尽力发挥余热,让夕阳更红。现在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凭借自己的才干努力打天下。现在就要懂得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处理人际关系,在之后的工作中你们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阔。挣钱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做到了多少,从中学到了多少。人活着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我所说的这些道理,并非要让他们现在完全明白和接受,只要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有所启发,我就很欣慰了。对我的孙子,我抱有很大的希望,并且为他们准备了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收藏物——1958年我入伍时候的军装和转业后从事政法工作的警服。希望这身军装和警服能够传递给他们不怕苦、不畏难的奋斗精神,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人成才,坦坦荡荡地生活一辈子。 

2011年4月于台湾日月潭留影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是我现在的首要任务,“生命在于运动”这个道理谁都清楚,只是在实际去做的时候每个人未必都能做到。现在我每天早晚各出去锻炼一次,跑跑跳跳溜一圈,带着好心情开始一天的看书、看报、收看电视、锻炼身体,配合社区做些公益性工作,为了配合社区开展好公益性活动,我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从书、报、新闻报道中汲取各种有用的知识,做笔记、做摘抄,然后动脑把知识融合进每次讲座中。别人会说:“管那么多干什么啊,谁那么大岁数了还管那么多事情。”我说:“你们谁都别管,我自己愿意就行。”在很多人看来,从事社区的义务工作,一没钱、二没权。我却觉得,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很有乐趣。因为我热爱这项公益事业。我始终认为工作退休,思想不能下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党和人民教我的一点本事,要无代价奉献给人民,发挥余热,让夕阳更红。

不是有一首高寿歌谣说:“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眯眯,茶寿(108岁)乐滋滋,七十小弟弟,六十睡在摇篮里。”以我看来,一个完美的生活状态理应如此:天天工作,保持乐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