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愿把春留住--邢思玮回忆录 第32节

点击:

 

2006 年,甘肃天水学生郭富春写给邢思玮的信

电话连上了,和我通话的是李焕。李焕问:“邢老师,您是想一次性资助还是想长期资助啊?”

我说:“我长期资助,直到她大学毕业找到工作为止。”

夕阳不残缺,晚霞无限美

我不能坐以待毙,我又决定捐献遗体。2006年5月,我在家看电视,电视上报道尸体告急,医学院里的七八个大学生分不到一具尸体做实验。还有干细胞告急,好多需要急救的人,因没有足量的干细胞而岌岌可危。电视宣传片里说:“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就像抽点儿血一样,对自己身体不会构成任何影响。”我当时就想,我这一辈子总拖累国家、拖累家庭,社会给予得很多,我真的挺惭愧,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儿,我想回报社会。自己并没有多少财物,因此我想捐献自己的遗体。

大夫曾经对我说过,我的腿病很典型,各个骨科医院的大夫都以它为病例去讲课,还有我的眼睛。我就想,把遗体贡献给医学研究,也算是做了点贡献吧。我就打了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们告诉我,协和医院可能需要遗体,给了我一个电话。我又打协和医院的电话,医院告知我第二天到医院去。

第二天,我来到协和医院,填了捐献志愿书。那天也巧,《北京晨报》的记者也在,得知我的事情,当场就采访了我。

 

2006 年5月,《北京晨报》报道了邢思玮的事迹

《北京晨报》的报道出来了,拉开了各大媒体对我采访的序幕。《中国社会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法制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北京电视台《身边》、《七日七频道》、《让人间充满爱》、《真实档案》、陕西电视台《移山》、朝阳新闻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今天》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强烈反响。

《北京晨报》报道我的事情后,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的著名主持人——张越给我打电话,希望采访我。张越还体贴地问我,是到梅地亚录节目还是在我家里录?我刚出院,身体坚持不了多久,同时我也想让大家看看我的新家,所以我想在家里录节目,张越爽快地答应了:“那好吧。”

2006年10月,《半边天》栏目组开始采访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一个实习记者对我进行先期采访,拿一个录音笔,后来陆陆续续拍了几个小片儿。正式录那天就显得隆重了,动用了好几台摄像机,工作人员到我们家来布场,给我化妆,节目还给我提前播了呢。

 

2006 年10月,张越采访邢思玮

那是一次特别真实的采访。张越说:“我看你这像个少女的家。”看了我的身体状况,听了我的经历,观众感到挺震撼的,觉得我是一个很不平凡的老人,当时张越都挺感慨的。

张越对我说:“我们所采访过的人当中,您年龄最大,口才最好,非常流畅,从不中断。”我所讲的都是切切实实的经历,自己一路走来,没有任何修饰。

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么高尚,在一篇采访我的文章《身残志坚,铸就光彩人生》中这样写到:她的博爱行动和结果,与亿万富翁捐出的钱不可量比。要知道,这是一个肢残多病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捐献她的高尚、纯真、美好的心灵!一种真心的爱爆发出的力量,拨响了无数人的心弦,也使全社会受到感动。人们对邢思玮的敬佩和赞美,正转化成她广施博爱,将奉献进行到底的力量源泉!

电视采访结束,各大报纸也逐渐把我的事迹传开了,好像一下子我就成了公众人物。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学院(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都找我去作演讲,我共去了五六所大学,还去白家庄中学、白家庄小学、朝师附小作爱心演讲。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我演讲结束,校长和书记上来给我深深鞠了一躬,说:“特别感谢!”鲜花、掌声、闪光灯向我扑面而来。那一刻,我得到了满足、得到了自信,得到了人格的尊重。但是我清醒地知道,我不能忘乎所以,人不能忘本,鲜花、掌声、光环只是霎那间的,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事情。

当场,有一个大学生痛哭流涕地就上台了。他家里是做生意的,他一个月有两三万的零花钱去挥霍。他的个子很高,长得一表人才。他说:“阿姨,我虽然很高大,但是我的内心是那么的渺小。您的外表那么小巧,但是您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伟岸、那么高大。在您面前,我真是太愧疚了。”说完,把自己身上的两三千块钱全掏出来,连饭票都掏出来了,大学生都特有激情。

我在现场捐了几百块钱,没那么多钱,那些大学生大概捐有两三万块钱。之后让我发表感言,我说:“我就用毛主席的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微薄,但是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爱心也可以感染大家!”

夕阳不残缺,晚霞无限美

那是在中国地质大学校园里开的慈善募捐会,大学生踊跃表态,要再次走出城市,走进大山,接近贫困山区的学生。他们要组织支教团,利用暑假的时间到那儿去支教。他们真地踏遍千山万水,跋山涉水地走到那儿去,实现了他们的诺言。青年人真的是国家的希望!

 

2006 年,与中国地质大学爱心志愿团的成员在一起

我儿媳妇的单位也挺帮忙的,看完节目以后说:“你婆婆太感动人了,咱们公司也要有行动。”儿媳及公司同事也参与到奉献爱心的行动中来,他们把现有的8000元现金全捐了,还给了500套水杯,上面写着“爱心杯——赠西海固”。

我还有机会认识了救火英雄王世芬。王世芬是礼花厂的职工,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受伤,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她原来长得可漂亮了,跟王祖贤长得特别像,身材也特别好,一场大火让她面目全非、丑陋无比。抢救她的小组组长是吴阶平,当时王世芬烧伤面积高达95%,在北大医院住了5年。把她救出来的时候,她几乎成“炭人”了,有的地方都烧焦了,现在她的嘴还是翻着的,只能用牙齿说话,鼻子是半拉的,眼皮往上翻着,耳朵没有了,一只胳膊没有了,另一只胳膊也只剩半拉了,脚也是半拉的。她的房子是周总理关照分配的,在鼓楼中大街住,我经常去看她,我们俩是很好的朋友。

王世芬唱歌特别好,之前考过歌舞团。我敬佩她,她也特别敬佩我,我们俩惺惺相惜,都有一颗爱心。她也有一个公司,受我的影响,她也资助西海固的学生。

在我的带动下,周围好多人都资助西海固的学生。我家人是又资助,又支持我。

中国地质大学的大学生被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激情地写下了《爱——拓宽你我生命的跨度》。

认识邢阿姨是源于她对宁夏西海固贫困孩子的关注。2006年3月,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让人间充满爱》栏目对我们2005年赴宁夏西海固支教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我们通过媒体向社会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关注西海固那片贫瘠土地和那群热爱学习但家境贫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