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背后的人生--闫俊海回忆录 第26节

点击:

“这是你的孩子?这是我们的孩子。”我说。

“爸,我求求你了!”女儿说,“我实在受不了了,爸,我不在这个家了,你让我走吧,去哪儿都行。”

听后,爱人一直在旁边哭着,我也很长时间都没吭声。过了一会儿,我说:“你先坐下,听爸爸说。今天这个事儿,你妈没错,你也没错。无论如何,你都是我们的女儿,这都是你家。你要往哪儿走?难道这不是你家?你妈对你难道没有以前好么?”

后来,女儿心也软了,说:“妈,现在我怎么在家待?你越对我好,女儿越觉得内疚,心里越难受。你对女儿太好了,一直照顾着孩子,照顾我。妈,我对不起你,以后我会听你的话,不再和你发脾气了。我今天心情不好,原谅我吧。妈,别生气了。”她说着,母女哭成了一片。

女儿的现在与未来

经过那场争吵之后,我对女儿说:“孩子,无论你以后找到找不到好的归宿,这里都是你的家。况且,你年纪还小,才二十多,以后肯定会遇到好的人。这个孩子,我和你妈会帮你养,而且你的叔叔们也都很喜欢她。你自己要调整好心态,等到孩子断奶后,好好找个地方上班,过好今后的生活。之前发生的这些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爸经历了这么多事儿都过来了,你这才经历多少事儿?这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小挫折,别老放在心上。”

自那儿以后,女儿的情绪渐渐平静了,再也没有跟我爱人吵嘴。爱人与她在家中照顾孩子,得空闲时,再帮忙做些活儿。日子虽是平平淡淡的,但也挺不错。这让我想起了某一句歌词,“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件事儿虽给女儿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有时候我也想,这对她的整个人生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儿。此外,我希望女儿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能找到属于她自己的幸福,我希望她能幸福,快乐。

儿子的到来

 女儿出生后,到了1991年,我们家中又添了一个儿子。在儿子出生之前,我的一些同学都已经有两三个孩子了。我们本来的想法是有一个孩子就够了,不必再要了。但我父母及奶奶都说:“再要一个吧,再要一个你大伯的心情会好一点。”因此,我们听从了他们的意愿,再要了一个。儿子出生那年,生产队解散大搞分地。分地的时候是按人口数算的,但不巧,分地是在农历八月,儿子出生晚了两个月,没能赶上。

爱人的这次怀孕,我们是偶然间才知道的。这之前,爱人一直患着感冒。我带她去了医院,在输液之前,医生给她号了脉,一号脉,医生惊道:“呀!你怀孕了,都3个月了。”幸亏还没输液,因为那吊瓶中还有刺激性药物,而孕妇是不允许使用的。

当我爱人得知自己已怀孕了那么长时间后,也很兴奋,忙把这消息告诉了家人。大家听后都很高兴,尤其是我大伯。我们都希望能是个儿子。但也不是非要儿子不可,长辈们说:“甭管是女儿还是儿子,我们都喜欢。家中多个孩子也好,要是只有一个的话,将来孩子负担太重。”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带着爱人去做B超。给我们做B超的那位医生我认识,我称人家为爷爷。我说:“爷爷,她怀的到底是儿子还是女儿?”他望着我,笑了笑说:“女儿。”“到底是女儿还是儿子?”我问。我见他表情神秘,便知道他是在同我开玩笑呢,我猜测肯定是儿子。后来等生下来后一看,果然是个儿子。

这次怀孕,爱人能吃得多些了,也没有前一次那么紧张了。但这次不如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顺利,爱人受了不少罪,也许是因为身体长胖了的缘故。爱人生孩子的时候,我在场陪着,我母亲、奶奶也都在。她在产下孩子之前的两天肚子就开始痛,那时候农村人根本没有去医院的想法,只好在家里。她疼得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一直折腾了一天两夜,直到十月初三下午才将孩子生下来。

孩子生下后,全家都很高兴。我大伯得知消息后,高兴地说:“呀,真好!我有孙子了,以后我肯定要把自己的毛病改一改。”从他的喜悦之中我可以感觉出,他是在说:我也算是有根了。可以说,这个孩子的到来是很及时的。在这之前,我与大伯之间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儿子出生后,矛盾化解了许多。

儿子的名儿是爱人给起的。孩子出生后,我们被喜悦冲昏了头,却一直忘了给孩子起名了。有一天,爱人问我说:“不给儿子起个名字?”“起啥呢?”我说。因为忙于各项事务,我也没认真去想,倒是她,在家中闲得无聊,便一天到晚地想名字。

想了一阵,爱人同我说:“就叫东旭吧,旭日东升,象征着儿子就如早上初升的太阳,温暖,有朝气。”我说:“十月天冷,有了太阳就不冷了,就叫闫东旭吧。” 全家人都同意,觉得这名字太好了。

20世纪90年代初,爱人带着儿子在滏阳河边

儿子小时候

儿子出生后,我父母照顾了一个月。我当时没在家,跟弟弟们外出做生意去了。因此,没能照顾好爱人和孩子,为此,我一直心怀愧疚。

这之后,我们又将儿子交与我奶奶照顾。其间,我也回了几次家,给他买了辆小车玩。大了些后,他便能自己推着车玩了。他特别听话,一点都不淘气,非常爱睡觉,常常一整天都在睡觉。

后来又大了一些,能说话了。看着儿子一点点长大,我们都很欣慰,他很听话,让他做什么便做什么,但他不怎么爱说话。吃饭时,我给他盛上一碗,说:“儿子,快吃吧。”他很快就吃完了。然后我又给他盛,他便又吃,我给他弄多少,他就吃多少。有时,我见他吃得太多了,就对他说:“别吃了,别撑着。”听了我的话他便不吃了。

有时,我们在一起玩划拳,谁输了谁喝汽水。他划不过我,输了后,他主动端起碗喝,喝得直打嗝。“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我见儿子如此诚信可爱,心里真像喝了蜜一样。

20世纪90年代初,儿子在姥姥家

到了5岁时,我们把他送入了幼儿园。后来,他又入了小学。刚上小学的时候,儿子与女儿同在村里边的学校,平时我就让女儿照顾他。儿子胆子小,不爱说话,也不敢上厕所。一到下课,女儿便找到他,问:“东旭,尿尿不?”他就是那么内向的一个孩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女儿、儿子在邯郸丛台公园

有一天下午,我发现儿子一个人在桥墩子上蹲着。我想:一个人在那干啥呢?过去一看,原来他正拿着别人的书在抄。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儿,他说他把书弄丢了,正在抄老师留的作业,把题抄了,回去再做。我问:“你的书呢?”他回答说:“不知道谁给拿走了。”

进武术学校

儿子入小学没多久,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广告说有一个武术学校在招生。

我问他:“儿子,你想学武术不?”

“想!”

“爱学不?”

“爱!”

见他自己也喜欢,我心里说:“出去锻炼锻炼吧,儿子在家里也不爱说话,跟个小女孩儿一样。”这样,也就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