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欧阳莉莉与在夏威夷遇到的小朋友留影
对于健康,我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买很多补品,以前我也买过,也上过当,因此我现在不提倡买保健品。我保持健康的另一个秘诀就是旅游,在我经济能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我就会常去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也会碰见很多老年人,他们都说:“健康一天,高兴一天,愉快一天!”当然,人和人的思想不一样,包括我有个外甥女也说我:“你就知道玩儿!”我说:“我能玩儿得动就不错了!”总起来说,我觉得旅游也是养生的一个好方法!上面都是我讲的我的长寿和快乐秘诀,也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是适用的,现在很多老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套方法。不管通过什么方法,我真心希望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2009年到2011年,这两三年是我晚年生活中最为活跃的时期,我和我团的好朋友赵润波一起参加旅游团去了九寨沟、缅甸、柬埔寨,还曾赴三亚等地。接着我又随友人参加了欧洲15日八国游,俄罗斯9日游,及友人邀请再度赴云南昆明西双版纳参加活动。2010年,应友人邀请赴韩国首尔与崔承喜研究会进行舞蹈交流。此外,还参加老友邀请赴延庆、密云、昌平、大兴等地的采摘聚会和游泳、游园等活动,多次参加年轻人的婚礼,并献舞助兴。拍了一组生活艺术照而被选中参加“中视购物”老年广告宣传片的拍摄。
2010年,欧阳莉莉在韩国首尔崔承喜会馆即兴表演了一段舞蹈
更有意义的是为建党90周年纪念,我经朱韬导演的面试后,拍了老红军烈士彭雪枫的纪录片,饰演彭师长之妻林颖在老年时的形象,接受记者采访,回忆她与彭雪枫相识、结合、丧夫的一段幸福而又悲痛的经历。有的说话内容比较长,我一时背不下来,导演就改成分几小句来完成,终于拍完了这一段老年的回忆场景。
我奉献我快乐
2011年6月,参与《彭雪枫》的拍摄时,饰演彭雪枫的妻子林颖,回忆她在战乱时丧夫的悲痛情景
2011年9月12日,应好友赵青的邀请,我观看了“赵青新舞台”油画展的开幕式。正值中秋佳节,在现场遇到了很多老艺术家、老同志、老同学,互相问候后合影留念。开幕式由赵忠祥主持,他介绍了赵青画展的意义,并宣读了中央领导人胡锦涛的贺信,感受颇多。参观后,我们又去了国际饭店赴宴,仍和很多老友相见,和我同桌的有蒋祖慧(《红色娘子军》编导之一)夫妇及莫德格玛(蒙古族艺术家)等。我们尽情畅谈,共叙友情。
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欧阳莉莉应邀出席“赵青新舞台”油画展时与赵青(左)的合影。
1946年,欧阳莉莉和叶小铿在电影《浮生六记》中饰演的姐弟俩
2010年,欧阳莉莉和叶小铿分别六十多年后再聚首
我和赵青的相识要追溯到1944年,那时我正和她的舅舅叶小珠一起拍戏,后来我们就成了好朋友。1947年前后又一起参加演出了话剧《小主人》和《表》等。解放后1950年和1951年,我与赵青先后在北京都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在一起工作过,后来我去西藏后就和她的联络少了些。1973年返京后,我在剧场观摩时又多次遇见过赵青。直至2010年,通过她又和她的小舅舅叶小铿联系上了,时隔六十年后又见了面,并交换了少年时在一起共同演戏各自所得的照片和资料。
1996年3月12日,在万寿寺中国剧院举行的“夕阳红”老艺术家演出留影
(左起:敖德木勒、阿依吐拉、赵青、欧阳莉莉、于蕴芬)
上海解放前,我们都参加了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的“中国少年剧团”,演出过进步话剧。因为年龄小,都还不太懂事,但我们已经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感染。现在想想我们是为党和人民做了工作而被遗忘的一批孩子,我们那时就是跟着党做事的人了。我们还有一份1949年在上海为响应总工会筹募文艺基金而演出《表》的资料,其中有我们的照片、名单和演职员的讲话等。
2011年,欧阳莉莉与人艺老艺术家郑榕(左)、蓝天野(右)的合影。
2011年,欧阳莉莉(中)与陈爱莲(左)、莫德格玛(右)的合影
后记
从开始写这本回忆录,我就有一种“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的感觉。仿佛我又慢慢地从童年长成少年,从青年变成中年,从中年走到老年,我又一次地走过我的人生,只不过以一种更为轻灵飘渺的方式。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我的人生没有波涛汹涌的风险,没有起伏的波折,没有举世瞩目的辉煌,没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可是我的一生依然精彩!我是那么真实地活过,那么努力地拼搏过,那么幸福地快乐过!我想每个平凡的人都有讲述自己故事的权利,而我也相信每个平凡人的故事,都有它精彩绝伦的地方。所以,我勇敢地向别人诉说着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很久以前的故事。
作为一名演员,我一直在演绎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不管是用舞蹈还是用电影戏剧,我相信我的表演给很多人带来过快乐,让他们在一瞬间忘记烦恼,这也是我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不停努力的目标。既然,我可以用舞蹈或者电影戏剧给大家带来欢乐,我想我的回忆录也一定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启发或者是感触,哪怕是一种认同或者是反思,这都是我乐意看到的东西。
我现在已经步入古稀之年,记忆力和精力都在逐渐地衰退,我希望在我还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赶快完成它,那样的话,我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小结,我坚信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在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我们全家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都倾力地支持我完成这项工作,为此我感到很欣慰,感谢我们全家对我的支持。我的孩子们一直都说我的健康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我能拥有这么一群孝顺的孩子,也是我的福气,我为此而自豪。
这本回忆录的完成,还多亏了北京回忆久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支持,对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感谢。还有很多亲人和朋友,为这本回忆录提供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为此我表示感谢。
对于这本回忆录,我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看完初稿后,发现因为自己叙述的颠倒和记忆的偏差导致了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为此,我专门找到书中涉及的相关同志核实,然后加以整理记录。我不会使用电脑,也不擅长文字的修饰,只能使用铅笔反复推敲修改,这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我放弃了很多活动,专心致志地在家改动。以前的时候是轻轻松松地谈话,现在需要步履维艰地修改,不过,只要这本专属于我的回忆录能够尽量的完善,我就满足了。
通过这本书,我想重申一下我在七十多年间一直抱有的两种心态:感恩、宽容。我想这才是写这本回忆录的最终目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还要抱着这两种心态继续地走下去。
还希望能够见到这本书的亲朋好友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我一定予以修改、更正。在今后的两三年内,我计划还要补充更多的照片及新的资料,作为我80周岁的纪念。